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月黑風高

2012-01-01 03:04:19

路慢慢其修遠兮,這回奧斯卡還是沒戲


1.約翰:這個角色與其說是一個角色,不如說是兩個角色。一個是二流子約翰,一個神父約翰。兩個角色身份轉換得太突兀。有情節鋪墊,但是太少。貝爾也不夠收放自如,演二流子的時候,不夠流氣,演神父的時候,又太過一本正經。什麼感覺呢?彷彿是一個神父遭逢變故改行當了殯儀師,完了又做回本行。這樣設置不是不行,可在電影中沒有交代,不免讓人疑竇叢生。
另外,在一個戰火紛飛到處死人的戰場上,為了點安葬費,要費盡周折去一個教堂安葬神父,這樣的說法可信嗎?
2.一眾秦淮河女人:如果說貝爾有些放得開,那麼這些個女子就是太放得開了。在逃進教堂一場戲。外面炮火紛飛,這廂邊還自顧自地搖曳多情,擺S造型,她們見過世面,她們是妓女,可她們也是女人,難道一當上妓女,連起碼的恐懼這種本能都不存在了?導演想賦予她們一種民國符號,秦淮符號,可惜過了頭,忘了她們也是人。另外一場符號化展示,是她們唱秦淮景時,在教堂里那場鬼氣森森的T台秀。
另外,諸位妓女和約翰犯了一個毛病,那就是轉換得太突兀。有情節鋪墊,但是太少。本來她們與女學生的戲是最耐看的,也是全戲的重點,可惜這些戲被弄得支離破碎,也看不出什麼力道。就那麼傻乎乎地和解了,就那麼稀鬆平常地赴死了。
3.眾國軍:死可以,但要死的有價值。掩護女學生,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在沒有獲得上級死守的命令下,指揮官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把剩餘兵力編成若干個3-4人的戰鬥小組,依託民宅與日軍巷戰,最大限度地阻滯日軍。日軍戰車裝備的是重機槍而非火炮,對房屋建築破壞力並不大,建築物是可資使用的。打巷戰不但可以爭取時間,而且可以保存有生力量,繼續殺傷日軍。像電影裡排著隊跟戰車對拼,那簡直太兒戲了。別說國軍不會這麼幹,就真這麼幹了,人體也是擋不住重機槍子彈的。那一段慢動作長鏡頭,國軍兄弟死得壯烈,死得雄壯,死得漂亮,可死得屁用都沒有,沒有一點戰術價值。我想,全部德械,受過德國軍官訓練的菁英部隊中央教導隊,是不會這麼二百五地打仗的。這也就是張導的YY成果。就為了讓鏡頭看起來漂亮,於是就讓國軍兄弟們列隊赴死,砸了這麼多錢請來好萊塢特效團隊,就做了這麼個荒唐的戰爭場面,不可笑嗎?不可惜嗎?不可恥嗎?
4.愛國:聽說韓紅看過此劇以後,要抵制日貨,隔空大罵日本人。也有很多人,群情洶洶,對日本人頗有點咬牙切齒的意思。更有人說張藝謀是在借愛國主義賺鈔票。可電影裡哪有一點愛國主義的影子呢?作為國家符號存在的國軍,在電影不到一半的時候就都飛灰湮滅了。即使在國軍存在的前半段,他們也不是為了國家而戰,他們是為了保護民眾而戰。所謂的「愛國」不過是因日本侵略軍的殘暴而激起的民族主義罷了。愛不愛國無所謂,只要你恨日本人就行了,在民族主義甚囂塵上的中國,這是個多大的賣點啊。
5.人性:在這個電影中,人性的光輝並沒有完全展現開來,而是被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枷鎖。有一層叫做愛國,還有一層叫做處女情結。
有人批判這部電影頌揚處女情結,他們只說對了一部份。是張導演頌揚處女情結,才讓這部歌頌人性的電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國軍殊死戰鬥,妓女們奮不顧身,他們所捍衛的不是處女的童貞,而是一個個弱小的生命,一個個民族未來的希望,一個個他們的兄弟姐妹,一個個曾經的他們。這才是人性的力量。約翰曾經對女學生們說,比起這些秦淮河女人來,日本兵不算什麼,這句話才是電影的真意。可張導非得為諸位妓女們加上對女學生的純真崇拜有加的戲,反而然人性無從展現了。我沒看過原著,但我想,嚴歌苓還不至於淺薄到讓戰士們妓女們為了貞操就獻出生命的荒唐地步。電影裡處女情結與人性光輝犯沖,可能就是導演意志與原著精神在較量。
6.鏡頭語言:從這個電影可以看出,張藝謀並沒有深刻理解原著,而且把大量的鏡頭語言都放在了色情上。他拍女人,拍不出偉大崇高,只能拍胸和屁股。十三釵里,妓女最後也昇華成聖女了,可這些聖女在鏡頭語言裡一點沒昇華,還是賣肉的,裹胸那段戲,就是最好的證明。也難怪,除了民族主義,所謂的賣點可能也就剩這些個白花花的鏡頭了。
7.符號:電影中的人物形象都很單薄,趨近與符號化。日軍臉上寫著殘暴,國軍臉上寫著去死,妓女們臉上寫著放蕩,女學生們臉上寫著童貞。也就約翰神父臉上寫得東西多點,一邊寫著人性,另一邊寫的是,票房。
總之,這是一部比較出色的國產電影,但是基於張藝謀的功底,也只能這樣了,與歐美的那幾部謳歌人性的電影相比,差的不是製作和投入,是發自心底的那份對人性的理解。這份理解,過去馮小寧有過,但在現在這個浮躁的中國,越來越少了。
路慢慢其修遠兮,這回奧斯卡還是沒戲。張導,珍重。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