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左邊最後那棟房子--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 [2009]

魔屋/杀人不分左右/左边最后那幢房子

6.5 / 100,789人    110分鐘 | 114分鐘 (unrated version)

導演: 丹尼伊理塔迪斯
演員: 莎拉派絲頓 莫妮卡波特 東尼古威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臘腸小馨

2012-01-01 11:42:00

注意人身安全頗寫實的電影


很久沒看類似的電影,跨新年看的第一部電影,好的開始!

同為翻拍舊版,此片比【唾棄你的墳墓】好很多,並不是說後者爛片一部,但本片更加真實,對於暴力的拍攝不論強度還是占片比例都更加合適,不會讓人產生導演只會以血腥為噱頭的懷疑。

看了其他的影評,我反而覺得並沒有那麼多套路,而是相當有借鑑意義,容我借題發揮一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保持冷靜。

特別關於「大聲呼救」:

在沒有壞人的情景下(如遇難)以可持續體力為原則,最好是找到可以容易發出大聲響的東西,範例,在冰冷海水中體力透支的Rose吹哨子引起救生艇注意;

在有壞人的情況下,如果很明顯呼喊被聽到的機率遠小於被歹徒抓住的機率,請慎重!如在廁所的片段,隔音很好的窗子還未打開,呼喊的聲音只會讓門外的歹徒變得喪心病狂的撞門、接著有很多理由應該狠狠教訓你一頓,結果嚴重損耗逃走力(體力、身體狀況、頭腦清醒度等)。而之後叢林逃跑,目標重機械駕駛員,即使不論依舊很遠的距離,工地的噪音也會有很大干擾,簡而言之,聽不到;而好不容易的擺脫的追蹤者卻立即循聲定位。不是劇情這麼刻意,編劇,我們理解你。

有個疑問,拼命呼喊會否影響噹時的大腦思考或者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力,如神經、機能調動集中在提高音量以被聽到,於是分配給其他功能的份額變得很有限/不充足

其次,放棄一些不必要的掙扎。針對強姦來說,在有些情況下,不如不要掙扎。(* 以下只是根據所知的專家意見影視內容,得出的一些片面的個人想法,歡迎指正)

面對生理需求嚴重壓抑而發出攻擊的罪犯,留意「大聲呼救」提示,以免逼得狗急跳牆殺人滅口,相反,順從以便儘早結束,保留抓傷後皮屑、衣物上的精液等犯罪證據。

而若是有強姦傾向的變態罪犯,掙扎抽泣哭喊很可能正在滿足他對於被害者的幻想,慾望實現,然後,他想要更多。

最後,集中力量攻擊要害。

有硬物,不要浪費在相對無關痛癢的部位,鼻子,太陽穴,後腦勺。不記得在那裡看過,一拳擊中鼻子的攻擊力不容小覷,哐當一下猛的一股血腥味然後意識模糊(此描述為構想的感覺,只記得對神經會有很猛的衝擊)。

最後的最後,不在危急的環境中當然可以有時間考慮應對計策,又回到第一點,一定保持冷靜,以防自己本能的應激反應撐了一時卻斷了後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