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ivienne

2012-01-02 23:18:20

各方面說說《金陵十三釵》


PS:這個影評我寫的時候心情很複雜,第一次寫影評,很想用正規考試的格式寫,看看能拿多少分。發現寫的時候刪刪改改的非常辛苦,因為寫國產巨製,(考試)你想打開天窗說亮話,除了想死我看你應該就沒有別的意圖了!然後我實在是憋壞了...最後就咆哮了...寫得不好,儘量打擊我吧,預料之中了...我麵皮很厚的...
正文:
   《金陵十三釵》8.1分不能再多,也不能再少,「沖奧」估計沒門了。這是我看完這部影片以後的第一感想。
    作為一部華語巨製,我會用「不過不失之餘有點驚喜」來形容這部影片(就是a good bad movie的典範)。
  在看影片之前,我看了幾篇關於這部影片的影評,很多人都評價這是「張藝謀拍過最好的故事」「對良知的反省」就衝著這些點,談談我的感受吧。
   1.故事
   這次改編自嚴歌苓的《金陵十三釵》的故事,被稱為是老謀子最好的劇本,而故事內容向來都是張藝謀短板,於是我滿懷期待地透過影片在讀這個故事。讀完以後在欣賞之餘不禁感到可惜,電影終究是電影,它只有短短的145分鐘,在抗日戰爭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即使是一個小故事都會因為這個背景而變得很複雜,更何況這是一個有著傳奇色彩的故事?
  《金陵十三釵》核心是「一群妓女打救女學生」,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整部影片的主題並不只這麼一件事,確鑿地說這是一部由多個「小故事」組成的電影,而且「小故事」在電影裡占的比重一點都不「小」,有"抗日英雄捍衛百姓的性命的故事""假教父與教堂女學生的故事""假教父與一個妓女的故事""一群妓女和一群女學生的故事"。用短短145分鐘錶現戰士的愛國情懷,一個人的惻隱之心,一段愛情,一種雜糅著各種價值觀和情感的犧牲....如此之複雜之厚重的命題,何其貪心!!即便導演本身想做的是突出"妓女與女學生"的故事,可惜的是這部影片最終的效果並非如此。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完以後都有之中說不出的痛之餘,卻又覺得這只是一種沉重鈍痛,而不是直入心扉的衝擊。
   但是每個「小故事」都是情節之所需,每個「小故事」都是難以取捨的,因為正如我之前所說,一切都是複雜的時代背景使然,各種情感的交織是無可避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你會覺得這部影片的故事是不錯的同時卻又有令人感到非常明顯的殘缺扼腕之處。

   我個人的意見: 假如編輯狠心一點,劇本再大手筆地進行取捨,更多對人性的披露,如對妓女救女學生時那種包含了對孩子的珍惜,「你救過我,我也該救回你」這種條件反射裡的人性光芒,希望女學生能替自己好好地活下去等複雜的情感;眾人在傳統價值觀的影響下,認為妓女是低下的,從而在面對以妓女的命換女學生的命時的對可怕的認同,對「人人生而平等,生命無分高貴」反思的缺失,「人的實質都是貪生怕死的」女學生為了自身的生存對妓女的犧牲的接受裡的殘忍等等。電影本身是有對這些方面的表現,只是還不夠深刻,被遮掩掉的部份也多,如果電影的骨架再明顯幹練點和更多對「人性」的思考,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再上一個層次。那就不止是8.1分,衝擊奧斯卡就更加有力量了。

 

   2.拍攝
  說些肯定的吧(就是考試那種格式唄!)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很明顯地看出老謀子對畫面修飾的克制,看得出他對突出故事時的用心。但是大師始終是大師,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張藝謀的標誌。抗日戰士們在衝擊的最後一刻一列排開一個個被打死的慢鏡頭,那面鋪在教堂外巨大的白底印有紅十字的布,那色彩斑斕的玻璃大窗,那些搖擺的大屁股的特寫,書娟明澈的藏著複雜情感的雙眼,書娟在想像妓女們排成一行在透過彩色玻璃的光中慢慢唱著《秦淮景》像是被佛光籠罩著得幻境,妓女們在上車的時候煙塵瀰漫的上空...這些有著各種象徵意義的標誌性的畫面讓電影更加豐滿。一列戰士慢鏡下一個個慘烈地被射死,與後來一行妓女慢鏡下走向死亡都訴說著他們的死是意義非凡的,值得我們懷緬的。那些與灰暗慘澹的戰爭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白底紅十字布,斑斕的玻璃大窗,妖艷的旗袍,給予觀眾的心理衝擊也是這部影片的亮點。尤其是多次出現的彩色玻璃窗更是重要。書娟多次通過玻璃上的破口觀察著外界,透射下來的彩色光芒在女學生合唱時渲染出聖潔的氣氛,在玉墨與約翰交談時渲染出一種哀傷的氣氛,在書娟想像的在彩光下妓女唱著《秦淮景》緩慢走來時渲染出一種讓人頓生出對妓女充滿敬意的氣氛....此外另一面彩色的窗口也是玉墨每次在偷看約翰深夜修車的窗口。這一面面殘破的彩色窗是影片的重要線索,在影片中情節的發展很多都是從一次次透過窗窺探後開始的。
 還有讓我很記憶深刻的是在拍攝戰爭逃亡的時候,導演採用了與演員同步的人手拍攝,攝影機跟著演員一起跑,這使得畫面不穩定,但是慌亂的感覺更加鮮活了,觀眾能更加真切地投入到影片中,在電影的開頭採用這樣的手法能更快帶觀眾入戲,很不錯。

但是不足的地方,

      張藝謀還是張藝謀.

(我寫累了,本來影評就不應該那麼全面的,我幹嘛自己在這兒較勁呢?)上網摘段吧來自豆瓣的:《張藝謀老師的聰明站位和排比句》

我剛上小學時,語文課學會了排比句,自覺天下無敵,拳打東亞魯迅,腳踩西歐雨果,寫作文,總是「那綠油油的樹林,那紅燦燦的楓葉,那黑黝黝的土地……」類似段落,總被老師當範文讀。後來我就學刁了,寫作文時,一門心思做鋪墊,就為了最後有機會,抖出「那綠油油的樹林、那紅燦燦的楓葉……」

張藝謀導演的天才處,我們素所深知。一句大紅大綠就一磚拍倒,有點委屈他了。咱往細了琢磨他最喜歡的意象:
  《紅高粱》里,遮天蔽日的紅,《酒神曲》,半封閉的酒莊,稀缺的女性資源,姜文與酒與青紗帳合演的雄性荷爾蒙。
  《大紅燈籠高高掛》里,紅,封閉的莊園,男權至上的老爺,作為妾侍、生存壓力巨大的女性。
  《菊豆》里,倫理,情虐,染坊提供的大量顏色,封閉缺光的環境,鞏俐不知第多少次被壓迫然後求解放。
  《活著》里,比原著小說多出來樣東西:皮影戲。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里,孩子視角里看一風塵女子和幫派鬥爭。
  《英雄》還是通片幽暗,顏色主題變了五六般。

  《滿城盡帶黃金甲》就沒見過日頭,彩色窗戶、黃金爛漫、勒胸、壓力下驕躁的鞏俐和李曼倒很明顯。
 依然是大量色調的渲染。這次最妙的,還是張老師招牌的「慢動作」這一招。我們知道,每逢這時候,就是張老師伸手咯吱你一把:準備眼淚啊,我要煽情了……這一次,士兵們千手觀音式的聯排沖裝甲車是慢動作;教堂彩色玻璃窗翻來覆去出現過太多次慢動作;然後是末了,十三金釵聯手彈唱《秦淮曲》,慢動作。
  實際上,張老師每次遇到這類元素,都會不淡定,都會像我在小學寫作文用排比句一樣鋪排出來。讓人不舒服的是,他每次描述女性+色彩元素時,都有一種事無鉅細的獵奇感,一副「好新鮮啊,我要反覆多用幾遍,你們也多感動幾遍吧」的感覺

 我自己插一句: 我覺得好多外國人就是因為老謀子,所以覺得中國的風格都是張藝謀那種,大面積渲染,大片統一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對比...就是這樣的風格老外特別喜歡,覺得特別有中國的氣息,於是很受落,中華文化傳播上面,張藝謀的這些影片確實起到很大的貢獻,但是中國的樣子不全是這樣的啊......中國的樣子是很多元的...我都不知道張藝謀的美學追求這是好是壞了。希望他下次能拍點「平淡」點的小東西,看看能不能顛覆過去...   

    3.情感

  寫前面的寫得好累啊 !!!!!!!
  現在我想直抒胸臆啊!!!!!!
  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是不夠深刻!!!不夠深刻有木有!!!隔靴搔癢有木有!!!!
  他是有這些部份,但是不夠細啊!!不夠深啊!!!!
  無論是從歌頌人性,還是揭露人性,還是對人物的心理表現都不哇!!!!!!
  你要是再給力一些我就不用繞那麼多個圈來評你了,我就直接寫你的情感了! 凡是「藝術品」大都是以「人文精神」為中心的,「人」的東西弄好了,我就評這個都夠了有木有!!!
 就像看經典的《海上鋼琴師》《肖申克的救贖》《天堂電影院》什麼的!就是《非誠勿擾2》這樣結構崩壞的片子最後都很突出中心啊~!!看完都很震撼,哭到收不住啊!!!!
  說句勢利的:
 老謀子,你幹嘛不把故事弄得鮮明些?!弄那麼多東西,觀眾吃不消啊!!!
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二慢條斯理說故事穿插一點價值觀和金句哲理,後面三分之一一定要有金句,一定要逆轉,一定要狂灌「人道精神」有木有!!
   不然怎麼沖奧啊!!!!衝擊這個獎那個獎自古規律就是「故事有點看頭就行,不錯好看就更好,道理必須深刻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說句我內心感受的:
老謀子,我挺想你為國人爭口氣的,可是啊
我覺得,有點不夠給力...唉
大家作為中國的老百姓,買張電影票感覺挺貴的,很多都不捨得的進電影院看電影
大家都期待你hold住外國人的,讓那些帝國主義慚愧。
大家都好想有個中國本土的拿小金人回來,大家對你這麼大的期望,你怎麼就老讓人家失望?
我肯定你的拍攝技術,但是沒辦法肯定你的劇本,你真的不適合講故事.....
我作為一個後輩,這樣說口氣是挺大的,但是我是有一句說一句...
     好吧,我客觀點。
   這部電影就是「能看」「不錯」,老張還是老張,華語片也沒多少好看的,最近去電影院不看外國片的話就看看這部吧。支持一下國產。
  拿去參加這個獎那個獎的話也挺好的,因為外國人很多理解不到我們的中國價值,那就讓他們聞到中國氣息吧。老謀子的片子故事不好看我依然覺得他是大師就是因為他對外國宣傳中國的美學真的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的每部電影都是中國風的典範,就連這部這麼抑制畫面都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