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5,934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磁凝膠

2012-01-03 11:14:54

同樣是屠殺,我們做了什麼?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首先聲明,本人不是專家學者,術業有專攻,我的專業也不在影視作品。本人也不是槍手,也不想寫槍文。本人非菁英,亦非五毛,亂扣帽子的事情不幹。現在年紀也大了,憤青也不是了,憤不動了。

早就說過不再看有關南京大屠殺和731的任何影視作品,一是這兩個內容著實讓人看了深感沉重,戰爭有傷亡,但不是滅絕人性的暴行。第二個則是因為國內有關這兩個題材的作品實在乏善可陳,其實與其拍成這樣,還不如不拍。

實在沒有忍住,終於還是看了這部十三釵。先給了兩星,後來改成三星,但是看到實在太多的槍手,又改成了兩星。這減去的一星不是給電影,而是給數不清的槍手和槍文。

好的就不說了,拍到這個樣子,已經是張藝謀最近幾年少有能看的過去的電影了。很想不通當年那個能拍出紅高粱和菊豆的張藝謀,怎麼能拍出三槍之類弱智無聊的片子。

人類歷史上屠殺的事件不在少數,近的如法西斯對猶太人的屠殺、南京大屠殺、盧安達大屠殺等等。然而,同樣是浩劫,世人的關注程度卻遠遠不同。猶太人的悲慘遭遇催生了無數令人震撼和感動的作品,比如《辛德勒名單》、《美麗人生》、《鋼琴師》等等;盧安達則有《盧安達飯店》、《上帝忘了盧安達》這樣的經典之作。即使不算影視作品,就是在學術研究層面,對前者的研究也層出不窮。而我們對於南京大屠殺,似乎從未有過重視和行動,甚至國內gov.和學術圈以及藝術工作者們所做的全部努力還不如張純如這樣一個勇敢、業餘且沒有經驗的華裔記者寫出《南京大屠殺》這本書來的深刻。

誠然,磚家叫獸們可以找出林林總總的理由,什麼中國曆史不受西方研究的重視、日本gov.死不悔改拒不承認錯誤、日本更加親近西方、猶太人在世界經濟政治中具有更高的地位等等等等。但是,深層次的想想,我們自己又做過什麼,我們對於南京大屠殺又做了哪些認認真真的思考、反思和警示教育?

同樣是屠殺,猶太人做了無數的研究、反思和教育,拍出了數不清的紀錄片和作品,就連上面提到的《辛德勒名單》,如此經典,還是會引起爭議和批判。許多學者認為批評史匹柏「發死難財」,把大屠殺變成了賺錢的買賣。對比一下,如果說連《辛德勒名單》都是在發死難財的話,那我們不但是在發死難財,做工還很粗糙,而且更加地不負責任。比如這裡的十三釵、09年的《南京!南京!》。

首先是情節。一部反映大屠殺這種沉重題材的電影,你可以虛構一些事件,但是要負責任。像十三釵裡面的貝爾,完全不同於原著中的神父,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要知道原著本身的故事在邏輯上就不夠嚴密可信,語言略有輕薄。這樣的改動使得整部電影基本上不具備任何可信度。要知道,這裡拍的不是科幻魔幻,難道真是我們只能拍出「穿越劇」了嗎?具體來說,貝爾一開始是個典型的來中國的冒險家,貪財、貪酒、貪戀女人;在日本人衝進教堂的時候,前一分鐘他還是貪生怕死的醉鬼,準備偷了錢財躲進櫃子。下一分鐘忽然被上帝感召,大義凜然,像父親一樣保護女學生。還有一開場,中國軍人組成一個小隊去炸日軍坦克的場景,現實中,有可能七八個人排成一隊呈直線去給日軍當靶子嗎?這些本來用於烘托場景和氣氛的畫面實際上造成了這部電影給人一種非常不真實的感覺,那麼更進一步就讓大屠殺這個很嚴肅沉重的話題也變得不真實了。

其次,也是最大的詬病,在於總是嘗試用情色、強姦這樣的噱頭來宣傳電影。比如十三釵的英文片名叫《The Flowers Of War》(戰爭之花),這是什麼意思?一部大屠殺的作品,叫戰爭之花?我倒是記得日軍有個「名將之花」阿部規秀。這擺明了告訴世人,十三釵靠的是中國的女人來賺錢。於是電影裡面,玉體橫陳、搔首弄姿、半露酥胸的畫面比比皆是,逃難的女人們衣著華麗、就連毅然赴死時換學生裝的時候依然香艷。電影中數次出現墨玉扭動臀部的畫面,還有無數次作為配樂出現的秦淮河調情的小曲。這些典型情色化鏡頭實際上將影片貶低到了惡俗的地步。其實,不是說這些鏡頭、畫面和配樂不好,如果換一部別的類型的影片,可以說是唯美或者賞心悅目。但是,這是一部大屠殺題材的作品,你想拍什麼?拍《肉蒲團》嗎?可笑!

第三、就是對於日本侵略者的美化。這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最近很多題材的電影,都把侵華日軍美化成了一個個多愁善感、充滿正義感和無奈感的人物形象。不知道導演編劇有沒有想過,這樣的處理如何對得起南京城那三十萬無辜的冤魂,如何對得起731里那慘死的同胞??!!如果神明有知,這些慘死的同胞一定會從墳墓里跳出來索命的。

不錯,你可以說日軍裡面也有稍有正義感而富有一定人性(注意,是「稍有」和「一定」)的軍人,會有一些愧疚和自責,比如本片裡的長谷川、《南京!南京!》裡的角川正雄。但是,為什麼就是這些具有「人性」的日本人,卻慘無人道的屠殺、強姦、侮辱了南京城三十萬中國人?!為什麼是這些可能會「愧疚」的日本人,慘絕人寰毫無人性的用中國人的活體來進行各種禽獸般的人體試驗?! 我想,這可以說明日軍裡面幾乎不存在上述有人性的人、愧疚的人。我記得曾經看過一個評論,有人問過南京大學拉貝紀念館的湯館長,據其所知,在南京大屠殺的那個「血腥六週」里是不是真的有這樣充滿「人情味」的日軍,湯館長說「絕對沒有發現」(詳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005749/)。 就算是東史郎,也是等老了才幡然悔悟,來謝罪的。如果真的有很多,估計靖國神社也就不會供奉東條英機之輩了。

德國人的總理曾經因為猶太人大屠殺而跪下,一方面是德國人的懺悔,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世人對猶太人大屠殺的思考和反思。而我們呢?對於這場屠殺了三十萬人、傷害了無數人的暴行,對於「百人斬競賽」,我們做了什麼?反思了什麼?教育了什麼?我們可曾為南京大屠殺設立過任何哀悼日?我們中還有多少人記得大屠殺發生的時間和遇難人數?甚至我們中還有多少人記得九一八事變發生的年份?

很遺憾,我只看見我們的導演拍出了諒解、情色、輕薄和日本鬼子的人性,真tm的悲哀和可笑!


後記
本來只是昨晚看完電影后寫的一點感想,每想到第一樓就被這麼一個疑似槍手佔了。所以就囉嗦兩句吧。

關於電影,其實我也不想看到情色、香艷之類的東西,這是南京大屠殺的題材啊!!但是張藝謀就拍出了這些東西,那我能有什麼辦法。不要說什麼我腦子裡烏七八糟的東西太多,難道網路上這麼多人都是烏七八糟的東西太多?就連國外的媒體和影評人都覺得情色成份太重。因此,拍的不好就是拍的不好。

關於對日本人的美化,這裡不僅僅針對這個片子,而是針對目前影視作品的一種趨勢。的確,壞人中也有不那麼壞的壞人,但是在侵華日軍中,在大屠殺的「百人斬」中,在 731 部隊中,我沒有看到這種所謂的人性。所以,我不認為這種美化和粉飾(或者說立體化)是合適與成功的,就像本片對長谷川、《南京!南京!》對角川正雄的刻畫。

最後,我並不是認為我們不該拍南京大屠殺的作品,相反,我認為應該多拍。但應當拍更加嚴肅、認真和負責任的作品。不應該有太多不負責的虛構、太多情色和香艷,應該是一種認真的思考和深刻的反思。而這些,在本片中我沒有看到。也許張藝謀嘗試過,但顯然是淺嘗輒止,顯然是不那麼認真的。事實上,我認為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在利用民族的創傷來參評奧斯卡獎。

下面附上幾條外國媒體、記者和影評人對本片的評論。從他們的評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西方人對於這部片子的態度,不得不說,本片完全沒有起到向世界講述南京大屠殺的作用,本片實際上被人看作是在戰爭和屠殺背景下的一個香艷的情色故事。

1. The Hollywood Reporter,PST 12/11/2011,「It's something you'd think only the crassest of Hollywood producers would come up with — injecting sex appeal into an event as ghastly at the Nanjing massacre — but it's an element central to The Flowers of War, a contrived and unpersuasive look at an oft-dramatized historical moment. 」(好萊塢報導者,2011年12月11日,在好萊塢只有最愚鈍的片人才會在南京大屠殺這樣的災難中注人性的成份,但這卻是《金陵十三釵》的核心元素,整部影片做作而缺乏說服力。)原文連結: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review/flowers-of-war-film-review-christian-bale-272125
  
2. NEW YORK POST,December 22, 2011,"The wilted spoils of 'War'", "Zhang Yimou, one of China's best-known filmmakers, deserves a great big lump of coal in his holiday stocking thanks to his ludicrous soap opera 'The Flowers of War,' starring Christian Bale"(紐約郵報,2011年12月22日,題目「枯萎的戰利品」,張藝謀在這個聖誕節之際應該得到的禮物就是大大的一堆煤炭,因為他極端荒唐的肥皂劇作品《金陵十三釵》)。這是多大的諷刺啊,本片的英文名是「戰爭之花」,而評論卻認為是枯萎的戰利品。此外,西方故事認為聖誕老人給予壞孩子的聖誕禮物就是一包煤塊)。評論還將這部影片稱作是一部「極端荒唐的肥皂劇」。原文連結:http://www.nypost.com/p/entertainment/movies/the_wilted_spoils_of_war_rIThP4OIM9dIAivtiL2haO
  
3. The 紐約 Times,December 20, 2011,「Eventually, it seems, every senseless waste of life gets its own gauzy tear-jerker.」(紐約時報,2011年12月20日,片中每一個無端浪費的生命最終總算得到一滴勉強的眼淚)。此外,評論中還提到張藝謀最大的敗筆在於對整個南京大屠殺採取了一種疏遠的、甚至是輕描淡寫的手法,全部故事都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歐式教堂里,而且影片在一個日軍屠城的大背景下卻處處充滿了性的暗示(雖然床戲很短,但整個劇情的核心就是日軍對於13個女學生的凱覦)。原文連結:http://movies.nytimes.com/2011/12/21/movies/flowers-of-war-zhang-yimou-on-nanjing-massacre-review.html


我真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更多嚴肅認真的反映南京大屠殺的作品,這場大屠殺不應也不能被遺忘!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