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NZO
2012-01-03 11:55:29
絕非完璧 瑕不掩瑜
看完電影,心裡非常壓抑。怎麼說呢,電影並不差,有模有樣。劇情完整、攝影也OK,人物形象鮮明,也有感情渲染,但是總覺得拍弱了。依個人愚見,覺得電影並非完璧,瑕瑜互見,優缺點都拿出來說吧。
1。
電影是以書娟作為第一視角來敘事的,這個切入點很獨到,以她的視角來講述故事別有一種童心被摧殘的殘酷味道,最後一個鏡頭,書娟憶起十四釵(進教堂總共十四位)風姿綽約步入教堂的情景,萬千風採一個定格,香消玉殞一抹雲煙,頗讓人唏噓慨嘆。
2。
從人物塑造上來說,有兩個小細節我覺得是處理的好的地方,一是女學生不讓十四釵用廁所,推搡中女孩被子彈射死。這個情節設定讓十四釵中的美花等幾位感情上有了愧疚,良心受到譴責。二是日本兵闖進教堂的時候,女學生知道藏地窖來不及了,為了不牽連十四釵,書娟慌亂中決定上樓,這一舉動讓玉墨等人謹記在心。這幾個細節都或多或少地豐富了人物形象,增添了人物血肉,也為推動劇情起到了起承轉合的作用,算是比較不錯的地方。
但是除此之外,其他的人物塑造都過於臉譜化了,並被強加了主觀的是非觀。或許是劇本的關係吧,人物命運離直指人心還是差了點。 電影子乎把所有的中國人形象都豎立起來,高大全真善美集一身,當然或許這些都是依照原作而來,只是電影畢竟是電影,限於篇幅,必須有輕有重,才能凸顯亮點。既然電影名叫《金陵十三釵》,就該以十三釵為主角,戰爭中的中國人民值得歌頌,可是大篇幅全方位地渲染,不吝筆墨的又紅又專的形象塑造,就讓人覺得有點過頭了。當善惡觀被導演刻意地搬到螢幕上,正面人物形像太多時,就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削弱了十三釵主角形象的震撼。
電影本身角色就已經很多了,十幾個女學生,十四個秦淮河女人,以李教官為首的一幫國民軍餘勇,還有約翰神父,陳喬治、孟先生以及日本人。電影中除了日本人,幾乎全部是正面形象。過份明顯的正義、邪惡的劃分,以及大篇幅的謳歌頌揚,讓人物性格的真實可信程度大大下降,也使十三釵值得凸顯的品格湮沒其中,泯然眾人。依個人愚見,國民軍的形象不用如此大書特書,可以弱化,而至於最後的十三釵裡的男生陳喬治,我覺得其實沒有必要安排他也要為女學生獻身這一場戲,搶了秦淮河女人們的光彩,有點兒畫蛇添足。而至於日本人,電影為了不一味醜化日本人,塑造了日本人長谷川這個角色,他當著女學生彈奏了家鄉之曲,顯得有教養,同時又不得違抗軍令逼迫女生去表演,本該是個複雜的、值得深挖的角色,卻沒想到也是草草沒了戲份、胎死腹中。而即便用了這個角色,「彈鋼琴」怎麼也有些模仿《鋼琴家》、《辛德勒的名單》的味道,畫虎不成反類犬,角色刻畫還是有些許問題的。
3。
電影為了達到國際化,一半使用的都是英文,中國人在電影裡也說英文。其實大部份老外都知道德國人的劣跡,卻對日本侵華的歷史知之甚少。所以電影想要講好這個故事,最忌諱的就是正邪對立兩邊倒,強加給觀眾是非觀,而應該給出史實,交由觀眾自己判斷,可惜電影沒能做到這一點。
而且,電影雖想迎合外國人的口味,其實骨子裡還是中國人細膩的情懷。首先外國人心中的妓女形象和中國人心中的古典妓女形象就有很大不同,秦淮河的胭脂氣,怎麼能通過女學生的一句話就交代出來?五千年背景下中國女人的堅強隱忍,秦淮河姑娘的德藝雙馨、柔情似水,外國人怎麼可能了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詩背後的典故和諷刺意味,外國人能懂嗎?當豆蔻說浦生長得俊,冒死回去取弦然後慘死,我心想,外國人能理解豆蔻恨自己生錯人家、見著浦生的恨嫁之心嗎?當紅菱把一輩子賺來的錢都交給了女學生,說要她替她活下去的時候,我不禁疑問,外國人知道她交給女學生的是自己的一輩子嗎?這些樸素卻感人的中國人特有的感情宣洩,恐怕只有我們中國人自己能懂,因為這是我們幾千年文化深植入心的文化認同,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善良共識。
於此,我便心想,本來講歷史題材是件好事,可是外國人看不懂不買帳,還不如講講我們現實社會中的問題,畢竟時代一致,外國人理解起來會容易些。與其去貼奧斯卡的冷屁股,還不如好好拍我們自己的電影,總有一天金子會發光,慇勤至此,何必呢?求人不如自救,就像所有人都指望貝爾,一次次要求他「help us」,從陳喬治開始,然後是玉墨,然後是孟先生,還有女學生。可是到了生死關頭,非要選走十三個,還是中國人自己,紛紛挺身而出。
4。
其實電影的主題也並非十全十美,電影的基調太過壓抑,而最壓抑的未免在於最後的選釵,說難聽點,這是一個中國人爭著去送死的故事。這樣的故事交給我們中國人自己看,未免都太過感傷,畢竟故事無論如何,都是悲劇收場。於是乎一百四十分鐘看下來,我只覺得心裡堵得慌,各種憋屈,國讎家恨無從宣洩,民族情懷也只能生生憋成內傷。
5。
電影的渲染手法運用太多了,到了氾濫的地步。開頭就為了展現戰爭的殘酷,戰爭中的民不聊生,揮灑重金搬出坦克來震懾觀眾。這真的不是《黑鷹降落》嗎?其實為了達到這一效果,多用些爆破效果即可達到,坦克什麼的都是噱頭。緊接著,用為了展現國民軍的大義凜然,對爆破手用身體接近坦克的情節使用了慢速攝影,並配以感人的音樂。這一幕看得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絕對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素材啊,只是剛上來就這麼重口味地煽情,讓人真是措手不及。之後李教官一個人大戰幾十號日本人,雖然很感人很解恨,可這真的不是《兵臨城下》嗎?李教官真的不是超人嗎?之後豆蔻被強姦那場戲,看得人淚眼婆娑,我也被感動得不得了,巴不得剝了小鬼子的皮,可這畢竟是電影,非得用血淋淋的場面來賺人眼淚嗎?大篇幅的煽情每一次都用力過猛,看得人不僅心裡堵得慌又覺得十分刻意。真正的感人和震撼,我想,並不需要如此這般吧?
6。
最後說說謀女郎,我覺得倪妮雖好,英語也咬字清楚,發音到位,可是還是說得太拿腔拿調了,或許是為了她電影中「英國女王」的風範吧。不過我覺得她的表演還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初出茅廬,已經非常不錯了。
可能我的觀點比較中庸吧,電影絕不是白璧無瑕,而是如文中所述,瑕瑜錯陳。但所幸的是,至少瑕不掩瑜,應該也算是一部國產電影的良心之作:敢於正視人性和歷史,這已經算是向前邁了堅實的一步。至於奧斯卡,拿不拿,又有多少意義呢?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