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5,876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心無所著

2012-01-04 03:00:02

道德觀挾持生命


這是極少數我在電影院看到最後,不想把字幕看完就離開的電影。事實上,當《秦淮景》響起來,一排女的穿得花枝招展並排走出的時候,就已經到達我忍耐度的極限。這樣的並排行步,只應該出現在《唐伯虎點秋香》四大才子出場的時候吧。

西方心理學有一道考驗人性的題目。6個小孩在鐵道上玩,5個在主道上,1個在岔道上,這時火車來了。扳道工是否應該把火車引向岔道,用1個無辜孩子的生命,換取另外5個孩子的倖存?1個和5個,選擇似乎顯而易見,但這個兩難選擇的實質在於,我們是否可以扮演上帝,去判斷生命間的孰輕孰重。即使面對5條生命,1條生命的價值也是不容質疑的。

而我們的電影告訴我們,12個純潔少女在主道上,12個風塵女子在岔道上,把火車引向岔道,是多麼的可歌可泣。

對此我只想罵娘,去你的壯懷激烈,去你的貞節牌坊,去你的假仁假義。

有人說,妓女們是自願的。真的每個都是自願的嗎?即使回到電影本身的文本,也並不是她們中的每一個都表了態的。玉墨首先提出了一個崇高的道德命題,數千年我們都被人看不起,今天我們也壯烈一回。好姐妹隨身應和,頭牌們都表了態,剩下的小姐妹即使心有不甘,也無法說不了,否則就顯得自己道德上落後。於是,12個人的生命被少數人決定了。

這是我最為痛恨儒文化的地方,以道德為幌子,一件事情一旦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別人做了,我就不能不做,即便是犧牲生命這樣的事情。否則,即使苟活也只能為世人所唾棄。

更何況,在真實中,這樣的提議也許根本不是玉墨們自己主動提出,而是被群體所挾持的。假如教堂里不只學生和妓女,而多出了傷心的媽媽,憂憤的老師,乃至擅於鼓動的領袖,不難想像會有某種來自外界的請求被施加給玉墨們,這種請求會故意做出十分為難的樣子,但分明又會被表達的很清楚,並被群體的力量渲染的高尚無比。但這其實是一種偽崇高,因為做了是崇高,不做並不是平凡,而是遭人鄙夷。於是玉墨們只能被趕鴨子上架,沒有選擇。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是失意時拿弱者抒發壯懷激烈的虛偽。「犧牲你們,救救孩子」,這是危難時犧牲別人拯救自己利益的虛偽。

而這幫孩子哪裡純潔,她們分明知道去了會面臨什麼。可是妓女們一說替她們去,便欲拒還迎的接受了。故作天真的問牧師,日軍會強姦她們嗎?這樣就可以使她們良心獲得安寧。叫一聲姐姐,就欣然接受對方生命的饋贈。如果你們認為妓女可以全身而退,那個和你們一樣純潔的小男孩呢?他分明是去赴死的啊。

寫到這兒,我倒沒那麼討厭張藝謀了,儘管他拍出了一部讓我很討厭的電影,而討厭的原因,在於他講述了這個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高大全故事的同時,沒有忘了把所有醜惡,虛偽和不堪都點綴到各個細節當中。

「這兒沒地方了,去別的地方躲」

」我看就怪你爸,不是你爸她就不會死「

「怪不得沒船,原來你爸是漢奸」

「當兵的,不打日本人,就知道往地窖躲」

「我不知道她們後來怎麼樣,也不知道她們的名字」

....

一個大難當頭,不知道真正彼此關懷,只會彼此責難以顯示自己壯懷激烈的民族,也許還會重蹈覆轍吧。但願不要發生。

最後想說,張藝謀啊張藝謀,你還是難以擺脫低劣的審美觀。如果你這部電影裡少些豐乳肥臀旗袍搖曳的鏡頭,也許若干年後,這部電影會重新被發現,成為一部偉大的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