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姊妹--The Help

相助/姊妹(台)/写出友共鸣(港)

8.1 / 493,993人    USA:146分鐘

導演: 泰德泰勒
編劇: 泰德泰勒
演員: 艾瑪史東 薇拉戴維絲 奧塔薇亞史班森 愛莉森珍妮 西西史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12-01-04 18:14:55

《相助》:真相與和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從英文原意上來看,片名「the Help」的直接意指是片中的那群黑人女傭,直譯就是《女傭/幫傭》,翻譯成《相助》,估計有點望文生義,不過倒也歪打正著,正貼合了片中白人女子和黑人女性互相幫助的主題;再者,本片的原著小說在國內翻譯出版時,用的也是《相助》的書名,由此看來,以《相助》名之,也不算謬以千里。

影片的背景是1960年代的美國密西西比州,這個美國南部地區有著強大的種族歧視傳統,長期以來,黑人的生活都籠罩在作威作福的白人陰影下,各種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法律規章也在現實中暢行無阻。但是,這個時代也正是黑人民權運動如火如荼之際,種族平等大會、黑豹黨、貧民進軍等各種黑人權利運動風起雲湧,馬丁•路德•金牧師也是在這個時期,發表了他那篇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對那些居住在靜謐的小鎮上、沒接受過高等教育、見識不深、缺乏民權意識的黑人婦女們來說,馬丁•路德•金或許離她們太遠,坦白人主婦們的嘴臉卻是每天都在眼前晃。艾比麗恩就是這樣一個靠給白人家庭當保姆來謀生的普通婦女,她每天都悉心照料著僱主的小女兒,無微不至的關懷甚至讓小女孩會說出「你才是我真正的媽媽」的真言;米妮的身份跟艾比麗恩一樣,但她潑辣豪爽,對看不慣的事情絕不接受。在那些塗脂抹粉的白人主婦們看來,黑人女傭都是骯髒不堪的,為此,她們嚴禁自己的幫傭使用家中的廁所,但米妮破了這個戒,在一次她使用主人廁所被撞破後,米妮被解僱了。

斯基特是個有作家夢的白人女子,在她的記憶中,一位黑人女傭像媽媽一樣伴隨了她的成長。這讓斯基特對黑人有著天然的好感,她看不慣黑人女傭們遭受的歧視,決定採訪她們,把她們的親身經歷編纂成書。一開始,連艾比麗恩也不接受她,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艾比麗恩、米妮,乃至整個小鎮上的黑人女傭們,都開始對著斯基特傾訴,最終,這本《相助》如願付梓……

《相助》是一部典型的女性電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女性,但無論膚色,其個性塑造都很到位,相信這對於男導演泰特•泰勒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相助》里沒有大開大合的劇情轉折,就是在家常里短中鋪陳人物的性格和命運。但是影片並不缺乏戲劇張力,在看似稀鬆平常的日常生活里,始終潛藏著巨大的矛盾隱患。隨著敘述的行進,觀眾的情緒一直被影片牢牢把控,而黑人婦女們控訴得越多,觸目驚心的事實也就越來越多——當艾比麗恩憤懣的告訴斯基特自己的兒子死於白人種族主義者之手時,這種夾雜著恐懼、憤怒、痛苦和悲傷的情緒,想必已經溢滿螢幕。

真相正在一點一點的被揭開,斯基特也從媽媽那裡得知,原來自己的保姆是被她趕走的。事實上,整部《相助》正是一個揭示真相的過程。不過真相的出現並不意味著仇恨和敵對。1995年,南非成立了「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意圖解絕種族隔離時代的歷史積怨,此舉也開闢了現代政治的一條偉大路徑——「用真相換取和解」。《相助》的情感走向,正是從揭示真相來通向和解的,雖然艾比麗恩最後還是被解僱,雖然暴力的種族衝突事件在小鎮上還是時有發生,但總的看來,《相助》中的展現跟整個1960年代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一樣,主要還是基於非暴力的。而隨著斯基特的努力,片中也有越來越多的白人開始尊重、感恩黑人,他們不吝於對黑人女傭說「謝謝」,甚至會親自下廚做一頓飯給她們吃——片中那個極端仇視米妮的白人主婦,在片中則越來越像一個眾叛親離的跳樑小丑(當然有點臉譜化)。

時過境遷,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相助》在美國的上映,其實也是「和解」的最好表現:我們追尋真相,但真相是為了和解,這才是《相助》的精髓。

(刊載於《南方人物週刊》2012年1月2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