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康潔斯頓

2012-01-05 00:32:12

康潔斯頓縱觀《金陵十三釵》


從電影《英雄》以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似乎成了張藝謀永遠的宿願。縱觀《金陵十三釵》,無論是奧斯卡獲獎者貝爾擔當男主角,還是影片的半英語對白,以及戰爭、傷害等都間接透露了張藝謀對「小金人」的野心。而張偉平更是一口氣給這部影片投報了奧斯卡全部13個獎項,好似「沖奧」志在必得。

  不過在美國本土,來自好萊塢等地的專業評估資訊,卻是美國觀眾對《金陵十三釵》的反應「冷淡」。美國著名電影批評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Emanuel Levy在《電影》雜誌發表評論文章,批評《十三釵》不是來自真實生活的靈感,而是張藝謀製造的一個混亂、嚴重缺少平衡、過度炫耀某些場景的電影大雜燴,囊括其中的儘是類型化或單面性的角色。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ike Hale則指出,《十三釵》似乎唯一向人們證實的是「每一個生命無意義的犧牲換來了廉價的眼淚,它的代價是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實被輕率地淡化了。」

  過份炫耀畫面感而靈魂空洞

  張藝謀對畫面和色彩美輪美奐的追求一直是其電影的典型特徵。其實,「老謀子」電影的根本問題,就是對電影只是從商業、從技術層面去理解和操作,認為電影就是色彩好看的畫面。電影當然要用畫面說話,但是電影畫面的價值在於它們要承載人性的靈魂。

  電影《金陵十三釵》嚴重缺失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揭示和反思,不能讓觀眾意識到為什麼這是一場血腥醜惡的「災難」。就像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在《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中所寫道的,「我們不僅要展現被遺忘的事實,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在人類的未來避免這樣的悲劇的重演。」而《十三釵》除了臉譜化的日軍,和為了討好美國觀眾、影評人而設置的「美國混混變英雄」外,與任何已有的反映南京大屠殺的電影相比,很難看到什麼超越。整部電影在情色華麗下面,是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和藝術靈魂的空洞和虛假。無疑,這是一部企圖成為「史詩巨片」電影的致命內傷。

  張藝謀的高投入、低產出

  張藝謀,這個國產電影大片模式的開創者,如今又以六億元的投資為《金陵十三釵》樹立一個國產電影最高投入的典型。上映半個月票房破四億元,算是邁出了一大步,但是距離其六億元的投資也距離很大一步,而其過十億元的豪邁口號則看上去有些渺茫了。

  據數據顯示,《金陵十三釵》的日均票房是3803萬元,而前一段時間的《失戀33天》也達到了3133萬元的日均水平,雖然看上去《十三釵》比這部「小電影」成績好一些,但其成本拿出來都能拍幾十部《失戀33天》了。在看片會上,《金陵十三釵》被譽為張藝謀十年來最好的作品,可觀眾們好像就是不太買帳。「我不想在年底看這麼慘的一部電影」、「我不喜歡張藝謀的套路,花大錢拍戲沒什麼意思」、「這部奔著好萊塢而去的影片,這類題材看完心裡很沉。面對南京城,說哭或者感動真的太廉價了。」這代表了不少觀眾的心聲。

  其實,我們早該學會平淡地看待諸如投資數億、大導演、大明星等商業宣傳對自己的吸引了,就像你不該期待康師傅紅燒牛肉麵裡面真的會有大塊牛肉,匯源果汁里真的有水果一樣。當然,我們還是會吃泡麵喝飲料,以此來解決部份飢渴問題,可是同時你必須拋棄營養價值等真正與健康相關的追求。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