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驕矜的二小姐

2012-01-06 09:54:26

除了眼淚還有什麼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要趁熱寫觀後感,拖著的話要嘛是越拖越懶得寫,要嘛是感觸早忘了。

本來要的是最後一排最中間座位的票,沒想到旁邊有人,我有個怪癖,若是身邊有人,我看電影就入不了戲,這也就是我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看電影的原因。於是自己挪到兩格之外的空位呆坐著。

電影的開頭是掃蕩的鬼子,以及躲在街邊稻草堆裡的平民。接著是一連串的巷戰,我想六億投資主要都是在戰爭的爆炸場面吧,不過個人覺得真心沒必要,本來這電影的主題也不是那些四處亂飛的碎片。張藝謀完全可以少投些錢。當鬼子的刺刀刺向稻草堆,沾滿了鮮血卻沒有聽到一聲喊叫,她選擇犧牲自己去保護他人。

我也忘記了從哪裡開始哭,到後來就止也止不住,果然一感性就無法理性進行思考。甚至很多細節都記不住了。

我想我看到了一些蛻變,先是約翰,最開始我以為他是信教的,我以為他一開始就會發自內心的去保護那些女學生,原來他不過是個遺體整容師,甚至還是個視財如命的醉鬼加色鬼。

然後是玉墨帶領的那些妓女們,即便是到了朝不慮夕的時候,依然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分外妖嬈。在別人的地盤上當主人,打趣飲酒,尋歡作樂,並沒多少末日的感覺。覺悟稍高的玉墨,也僅僅考慮了姐妹的安全。試圖勾引約翰,以完成一場交易,苟活於人世。

沒有人,天生就有要救濟蒼生的覺悟。人,都是自私的。

改變是從野蠻的日軍入侵教堂開始,暴力、貪婪、如禽獸一般、撕扯、文字在他們的野蠻面前蒼白無力,於是約翰終於良心不安,也許是每個正常人內心都有一點保護同類和弱者的部份。他終於「冒充」神父,然而他的力量也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於是也看到了玉墨的改變。一個有人情味兒的妓女,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想做妓女的,搔首弄姿,強顏歡笑。

於是看到豆蔻對浦生的愛憐,跟浦生東一搭西一搭的聊著天。我眼淚就撲簌撲簌的往下掉,還是容易被這些具體的小場面感動。到後來,豆蔻不惜冒著生命的代價,只是為了用完整的琵琶為浦生彈一曲《秦淮景》。

玉墨握著那被豆蔻鮮血染紅的琴弦,泣不成聲。誰說婊子無情?

不知道豆蔻對浦生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就像也不知道玉墨和約翰之間是不是真的有愛情,雖然你不能懷疑他們之間感情的真假,但那很可能不過是在戰爭那樣一種特殊情況,兩個孤苦無依的人迫不及待相互尋求的依靠和慰藉。真到了和平年代,又不知後事如何了。

感動的正是這一點一點的細節。

玉墨想John去尋找豆蔻,約翰經過遲疑才答應,喬治後來也跟著去,我先是以為他想逃走,到影片最後才為自己的小人之心而汗顏,之後我以為他是真心想找豆蔻,後來想更多的原因是想看著約翰吧,畢竟儘管當時約翰已經開始站出來護著學生們,但仍然有拋開一切保命的可能。直到,遇到了一同到中國的朋友。約翰堅定的說,他要留下來找「女人」而且還是「妓女」。

每個人都拼命的想抓住一個可能的救命稻草,女孩和女人們都寄希望於約翰,因為他的臉就是免死金牌,約翰寄希望於孟先生,因為他跟日本人「有關係」,孟先生將希望寄託在他給予了好處的日本軍官身上。可是每個個人是如此的渺小,而他們所依賴的關係又是如此的脆弱:基於經濟利益的關係可以在利益被榨乾之後消滅,約翰也就失去了孟先生的幫助;而約翰和女孩女人們的關係更加脆弱,是基於一種無形的相信,或是姑娘們走投無路,別無選擇的被迫相信。

他說豆蔻是被流彈打死的,後來又告訴玉墨真相,其實玉墨又何嘗不知呢?只是在那樣的悲涼中,大家都需要一些自欺欺人才能勇敢活下去。

那些偽善的日軍,怎麼能那麼天真的相信他們真的是要保護女學生啊?天下烏鴉一般黑。看著那個領導惺惺作態的彈奏著思鄉曲,還熱淚盈眶,真是天大的諷刺。失去親人和家園的是我們,我們有切膚之痛。他們卻在這悠閒的彈著小曲,訴說著他們有多麼思念家鄉。真是可笑至極。

失去家鄉的我們,還要去為她們的勝利慶功?多麼荒謬。

年輕的姑娘們自欺欺人的以為真是唱歌這麼簡單,在風塵場裡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的玉墨們自然不會這麼天真。玉墨是知道後第一個跳出來說要當替身的。她不想讓這些冰清玉潔的女孩們,再重蹈自己的覆轍。

姑娘們預備以死保忠貞的時候,女人們在玉墨的帶領之下,紛紛表示替她們出場。救下來卻又退縮了,是啊,我的命也是命啊。。。多麼真實。憑什麼要我一命抵一命。就像約翰說的,女孩和女人們怎麼選擇呢?僅僅因為我是風塵女子,比你們有「經驗」,就應該去送死嗎?

小時候年少無知外加老師電視洗腦,天真的覺得,愛國是多麼天經地義的事!不愛國苟且偷生的漢奸們簡直膽小懦弱至極,應該用唾液把他們淹死!那不過是和平年代的我們站著說話不腰疼罷了。真真讓我們每個人面對到血淋淋的戰爭,我們還有勇氣說,我們不會為了一己私利為了保命而犧牲他人或者出賣祖國嗎?當時看《風聲》的時候,室友就說若她遭遇如此酷刑,必然早就招了。這是人求生的本能!

戰爭會扭曲人的性格,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過善良,太過正義,太過堅定,就像龍應台在《目送》中提到,「具體證據顯示,起碼有二十萬德國和奧地利的「普通人」是罪行的執行者,不同宗教,不同年齡,不同教育水平的人,都有」。「畢竟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年齡越大,看的東西越多,越明白愛護自己是多麼的正常,而關愛他人又是多麼可貴,更不要說在亂世之中的捨己為人了。

正是因為這樣,一點點的關愛和犧牲都會讓我為之動容。正是因為這樣,看到她們的遲疑和猶豫也非常可以理解。當玉墨剪回她13歲時候的學生頭,發自內心的笑著,這也滿足了她的一個「願望」吧——還是那個一切都沒發生的純真少年。剪了短直髮,換上學生裝,是否就真的還是那個純潔無暇的自己。看著有個女人說,我媽看到我這樣穿,一定會很高興。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啊。

還有喬治,養父的滴水之恩,他是真的用生命來湧泉相報。他也還只是個孩子,卻表現得十分男子漢——一定要保護好女孩子!

十二個姑娘最後穿著學生服幫玉墨唱了一曲《秦淮景》,那嫵媚的舞姿,動情的曲調可能是最後一次了吧。

還有那個隻身奮戰到最後的教官,他帶領他的戰士們用身軀去對抗鐵甲鋼拳,明知不可能贏,還是沒有選擇當逃兵。

我想這些都是除了眼淚背後的故事吧,也是我流淚的原因,為了影片中那些真實的人性,那些經過掙扎猶豫鬥爭才決定挺身而出的女人們,那個因為同情憐憫而保護中國人的酒鬼,謝謝張藝謀,沒有把主角們塑造成一個個高大全的「完美形象。」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那些覺得這個電影很情色的人,不知道你們的心究竟是怎麼樣的?想起看《南京!南京!》的時候,有同學評價是史詩級毛片,我想那是因為你們的心裡只能想到這些了吧?

越來越懼怕戰爭,不知道世界、社會、朋友、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多麼的卑劣,多麼的自私,多麼的爾虞我詐,互相出賣。

願世界和平,少一點戰爭多一點的溫存。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