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谍影行动(台)/谍网谜踪(港)

7 / 212,636人    127分鐘

導演: 托瑪斯艾佛瑞德森
編劇: 彼得史卓翰
演員: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柯林佛斯 約翰赫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巴斯特德

2012-01-10 07:29:52

細節與情感


       對於任何對這部電影的推崇,我都是抱著十萬分的贊同的,但是我更推薦的一點是,各位可以選擇性的看一下1979年版的電視劇版。這兩種版本之間存在著種種的不同,必需要講的一點是,確實在兩個小時之內要講出與七個小時同樣的故事,在細節方面,確實要有所欠缺。而此部電影相較於前作的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抑或是閃光點,可以說是人物的情感表露,尤其是作為主角的喬治·斯邁利,影片中對於主角的琢磨相較於前作而言,從比例上講,要多了許多。
       很出名的一本諜戰小說。由著名的諜戰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創作而成。對於諜戰小說,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方式,有些人側重於細節本身,關於間諜的溝通方式,策反的方式,以及查出臥底的方式等等,而另一些人,則關注間諜本人的情感活動,一個人表面上是如何的堅強,而內心卻又如何脆弱。對於此影片,個人的感覺上,相較於前作,更側重於情感的描述。因此,可能在人物與事件之間的關聯性上,似乎顯得有些突兀。包括一開始爛蘋果行動實施時的溝通,以及接下來的一些行動的具體細節,本片並沒有著墨很多。但,儘管如此,並不能抹殺這部電影的一切,就認為它是一部差的電影,畢竟,作為導演以及時代的偏好,對於同一個題材的作品,闡述方式必然存在著千差萬別。
       影片中涉及到的人物情感,比較有張力的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里奇·塔爾與蘇聯女特工之間的感情。與1979年版不同的是,本片的里奇·卡爾選用的角色是湯姆·哈迪,而且在人物塑造上,將他塑造成了一個痴情的單身漢。這在某種程度上比較迎合大眾的心理。畢竟,如果一個特工有了妻室,還要去與一心愛他的蘇聯女特工來往,未免顯得有些無恥了。而本片與1979年版在這一點上最大的不同就是,1979年版中,塔爾是為了利用女特工,最後感覺對她抱有責任,至於情感,則是通過其他人的旁敲側擊性的描述語言而表現出的,在關鍵時刻,塔爾最在乎的還是自己的妻兒。而在本片中,塔爾是真心的同情並且愛上了女特工,而女特工,則很可能是利用塔爾,而尋求庇護。而且塔爾的個人情感,統統是通過塔爾自己的行為表現以及語言體現出來的,這在表現力上要更加真實。
       第二個方面,男主角喬治·斯邁利與妻子安之間的情感。影片通過那場通過回憶表現的聚會,通過斯邁利的視角,表現出了他對於妻子的摯愛,以及遭受背叛時的失落感。這在刻畫主角斯邁利的人物本身上也有幫助。通過他對妻子的情感,讓我們覺得原來本身我們觀念中的這些冷血特工,其實也是有血有肉的,他們也是富於情感的,他們同樣會喜怒哀樂,同樣會在打擊面前感受到與普通人相同的感受,我想這一點,對於普通的觀眾來說,尤其重要。另外的一個細節,就是斯邁利送給蘇聯特務頭子卡拉的那個打火機來體現。當然,這個打火機在1979年版中也曾出現。通過這個細節,顯現出了斯邁利本人對於這份情感的複雜心情,一方面,這是他最為珍愛的禮物,來自他最為珍愛的妻子,另一方面,他卻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想要忘掉他的妻子對他的背叛,甚至是忘記他自己對於妻子的愛,不得不說,通過這個打火機,人物內心的情感糾葛被充分的表現了出來。在影片最後,斯邁利看望了自己的妻子,在影片中並沒有出現任何的人物對白以及人物形象,但是略帶模糊的畫面以及妻子用手臂挽上斯邁利的臂彎時,還是留給了觀眾以一定的想像空間,這對於電影的表現魅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第三個方面,特工吉姆與比爾·海頓之間的同性情感。在1979年版中,兩個人之間的情感被描述成了革命的兄弟情義。這有可能是受到了時代的侷限。在本片中,在聚會中兩人的眼神交流,已將一切說盡。當然,我並不想魯莽的以「好基友」來定義兩人的關係。但是最後當吉姆用狙擊槍殺死比爾·海頓的那個瞬間,在內心裡還是頗感覺到了悲涼,兩個人默默無言,眼中都包含淚水,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代價吧。當一切的理由藉口都無法再說出口的時候,也許一切都早已註定,儘管我們的心意未變,但是已經造成的事實,最終將導致一個極端的悲劇式的覆滅,但是那些淚水又讓我們對於情感本身,有了一層新的認識,也許人總是會犯錯,甚至被判,但是情感本身,也許並不會因此而改變良多。相比之下,1979年版中,兩個人在最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對話,而且,可以說比爾海頓是明擺著要赴死的,在人物情感方面,似乎確實有些欠缺,也許是因為導演不想著墨更多,只想將這部作品描畫成一部報仇與實現正義的作品吧。
       除卻情感因素,本部作品最大的一個糾葛點也許就是在諜戰系統中的政治鬥爭以及爾虞我詐。本身不同於政壇的一點是,諜戰系統涉及到很多的國家安全因素,同時又有很多曖昧的地方,比如雙面間諜。雙面間諜一直是一個很妙的存在,他們不忠於任何一方,似乎只忠於自己的利益。圍繞雙面間諜,有政治野心的人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雙面間諜取得政績,同時得到晉陞,而真正關心國家安全的老領導,很可能會因為一兩次失敗,而被年輕的一代架空。歸根結底,本部影片中的故事起因全因內部的政治鬥爭而起。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蘇聯間諜的比爾海頓利用了柏西等人的政治野心,同時利用了老局長本人孤注一擲的行為,成功的獲得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得不說,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間諜。可惜的是,也許是他心慈手軟了,無論是對於老朋友,還是在內部人員清洗的手段上,都略顯溫和,不然,很可能最後的真相也不會被發現。
       一個人的觀點而言,從總體風格上來講,這部電影存在一個不大不小的缺點,那就是缺少了某種壓抑感。因為涉及到國家安全以及個人生命的安危,影片缺少了一種劍走刀鋒的感覺。而這一點,1979年的版本則做的相當到位,無論是在調查的過程方面,還是突發性事件的表現方面,都可圈可點。而本片中,對於一些戲劇性的表現,可能是因為時間的關係,都一筆帶過,包括斯邁利對於與卡拉會面的回憶,是通過斯邁利的個人語言來表述,包括斯邁利與比爾海頓之間的對話,對於比爾海頓本人的想法,著墨甚少,包括斯邁利衝進比爾海頓與蘇聯外交官會面的房間時情景也被一筆帶過。這樣的場景如果細細列舉的話,還有幾例,但是這些都是相比較而言。如果是首先看的本片,可能就會有另外的一種先入為主的看法,所以我在此就不妄加評論了。
        需要提到的一點是,其實作家約翰·勒卡雷本人通過此類小說想要表現的,其實主要是間諜個人的心理活動以及處事風格。看過他接受的一個採訪,聯想起小說中人物的形象,其實不難得出,一部作品中吸引人的其實不只是細節,對於人物本身的內心糾葛,其實也非常引人入勝,畢竟作為普通人,間諜的生活都是在傳說中才存在的。一言以蔽之,如果相比較而言,觀眾更重視此部作品中的事件發展與事件人物本身的背景聯繫,推薦1979年的版本,而若想要體會一下人物內心的情感流露,這個版本相對而言要略勝一些。
       對於我個人而言,更喜歡1979年的版本,也許是因為我的先入為主,但總感覺那個版本能真正讓我感覺到那種真實的壓抑感,包括間諜的神秘性,任務的危險性,以及在細密的偵查中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都讓我感覺到提心弔膽。如果注意觀察一點,當彼得特工去偷檔案時,他的手是一直在顫抖的,這一點雖然值得稱道,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卻有些失實。
       每部作品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瑕疵,儘管有前部作品,作為新作品的此部電影,在表現力上,總體而言,還是可圈可點的。所以,作為了解諜戰的電影來看,還是有一定的收穫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