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谍影行动(台)/谍网谜踪(港)

7 / 212,380人    127分鐘

導演: 托瑪斯艾佛瑞德森
編劇: 彼得史卓翰
演員: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柯林佛斯 約翰赫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2-01-11 07:10:32

大敗局


116分鐘,歌曲停頓,斯邁利走進消音室,坐上老總交椅;掌聲響起,字幕,電影結束了。

鼓掌,《斯邁利的完美復仇》。卻配不上勒卡雷。

演員斯邁利氣質高雅,風度翩翩,簡直可以充當大臣。原著中的斯邁利呢,胖子,還是矮個,喜歡研究中世紀德國文學,看上去活脫脫一個古板的德語教員。毫無情趣,就是這樣才會被安恩拋棄。

大政客阿勒萊恩成了小侏儒,一臉兇相,說話直楞楞,完全看不出遊刃有餘的交際能力。

點路燈組的小個子托比,成了大個子。漂亮的銀髮也成了黑髮,並且年紀比斯邁利還輕。記得斯邁利在瑞士第一次與托比合作,才只是打下手!

海頓倒是恰如其份,首次出場無視圓場規則,推著自行車把妹子,倒是原著中沒有的神來之筆。

最慘莫過於可憐卷福,完全沒有書中吉勒姆的風流才子味,吹長笛的戀人卡米拉,被偷偷換成了禿頭大叔。這叫什麼事啊,難道劍橋五傑搞同性戀,吉勒姆也得是同性戀麼。

里基塔爾倒是可圈可點,伊琳娜也選得很好,眼睛中可以看得見聰明。

拉康勉強過得去,大臣在跟斯邁利對決時,就像幼稚的少年。順便說下原著中斯邁利在跟托比攤牌時,托比表現得趨炎附勢,急於站在勝利者一方,而非一副驚恐萬狀的樣子,唯恐被飛機遣送回中歐。

吉姆差強人意,原著中就是孔武有力的打手。不過在電影中,他千不應該萬不應該,絕不應該在起身脫逃時撞翻椅子,這是有經驗的特工不會幹的事情。這又是編劇為了省時間,斬立決而埋下的情節轉機。

海頓被囚禁的地點更奇特,原著的幼稚園只是諧稱,比喻培養間諜的學校,更應該是二戰中的軍營建築。記得原著中說板球場上建起了高壓線鐵塔,要嘛供給高耗電,要嘛供給鐵絲網。電影中倒好,背景中可以看到六七個跑步的少年,還有拿著公文包的上班族,真成了中小學了。

上述這些都是小毛病,最大的紕漏是伊琳娜之死。電影中,吉姆十月二十一日被捕,托比給了吉姆一千鎊遣散費是二個月後,可見此時吉姆已被交換回國,並且已經完成幼稚園內部問訊,才有遣散一說。

而伊琳娜死於卡拉審訊吉姆的現場,即那兩個月當中。原著是等老總下台,病死;斯邁利掃地出門,阿勒萊恩和海頓掌了大權,過了好幾個月,甚至半年以後,才輪到里基塔爾剝頭皮,然後又過了幾個月,拉康才找上了斯邁利。

以電影中的劇情,塔爾火燒伊琳娜成功,向圓場報捷時,圓場為四巨頭掌管,否則不會有拖延時間的圓場電報。

於是事件發生的順序是:老總派吉姆去捷克,被捕,老總當即下台;塔爾火燒伊琳娜,走露風聲,塔爾開始逃亡,伊琳娜被捕,訊問中被殺。吉姆回國,接受內部訊問,收錢遣散,時長二個月。塔爾跟拉康接觸,斯邁利上場。

這樣時間的接續就極為勉強。原來為交待伊琳娜之死,結果讓時間過得跟子彈一樣快,實現了斯邁利快速而完美的復仇。這還是一個英雄角色。

看著評論一溜煙的好,我實在很想哭,不是為了那幾位老戲骨,是為了電影。這還是一部龐德式的諜戰片,只不過是文鬥而非武鬥。一切輕而易舉,主角自信在胸,不驚不忙,速戰速決,破了大案子,那片尾的掌聲與寶座,就是明證。

而勒卡雷的斯邁利,是個反英雄啊。失去了理想與信念,一個老婆常出牆,窩窩囊囊的綠帽漢。

揪出了海頓,更讓他痛苦。並非那個得意志滿,與卷福相對而笑,大權在握的人。抱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