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麥克張

2012-01-11 18:22:08

《金陵十三釵》:好與不好


      《金陵十三釵》可以說是張藝謀奧運後期最重要的作品,不但承擔著國人申奧情節的圓夢,還是張藝謀回歸藝術的分水嶺。《金陵十三釵》還是張藝謀擅長的人性題材,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背景也隱含著中國人近代以來的屈辱與悲憤的情緒積累,話裡話外的營銷等一切都使得《金陵十三釵》成為了2011年賀歲檔最具賣相的商業大片。距離首映也有近一個月的時間了,票房大局已定,張偉平十億票房的炒作如今看來更像一個笑話。這個時候再來評論這部電影,難免事後諸葛的嫌疑,但也能更全面和深刻地分析,《金陵十三釵》到底是不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開篇即彰顯了張藝謀一流的功力。在張藝謀擅長的畫外音的牽引下,濃霧籠罩的末日危城,各型各色螻蟻自危的慌亂無措顯得殘忍與真實,極富渲染力的鏡頭轉換高效地交代了主要人物的出場與命運的交織,一分鐘時間內,主角基本全部出場,影片的格局也基本奠定。這種富有效率的敘事在去年賀歲檔的《趙氏孤兒》與《讓子彈飛》中也能看到。
    紮實的劇情鋪陳以及流暢的敘事顯示了《金陵十三釵》劇本打造的非凡功力,末日危城裡日軍的暴行將教堂避難的各色人等的命運走向緊密聯繫在一起,情節的起承轉合也經得起細緻的推敲,細微極致的前後呼應貫穿了全劇。開篇處的三聲琴斷,直至結尾處小蚊子的白貓贈品,諸如此類細節的鋪陳使得整部電影嚴謹而豐滿。即使是網友詬病的豆蔻與香蘭如何逃出教堂,張藝謀也用了多個日軍圍繞火堆烤火的鏡頭來解釋。從整體上來看,《金陵十三釵》絕對是一部完整而嚴謹的作品,而這種製作態度,也好久沒有在華語電影中看到了。
    與原著相比,約翰身份的改變幾乎完美與貼切。近乎流浪漢造型的入殮師身份到神父角色的轉變,心路歷程的發展與個人人格的成立為觀眾理解電影提供了流暢的敘事線索,也為揭示人性的主題做足了很好的鋪陳,觀眾可以從約翰的個人成長中看到戰爭對於人性的改變以及人格的豐滿。玉墨兒時的記憶設置也為劇情的推動帶來了富有說服力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十三釵與女學生的互動走向。
    但有時候,過於注重細節會帶來整體把握欠佳的風險,過於注重嚴謹性會帶來牽強附會的嫌疑。如果說玉墨對自己身世的敘述對情節的推進有著很好的幫助的話,約翰對自己女兒的真情流露就顯得突兀而刻意,於前於後都缺乏必要的鋪陳與延展。約翰與泰瑞的相逢,也同樣突兀而生硬,約翰神父的人格奠定更早就已完成,也無需此刻的留守與堅定來絮叨。同樣,香蘭為了一副耳墜不惜重入虎穴的舉動也不如豆蔻來得有說服力,犧牲性命的代價似乎也只是為了成全陳喬治最後的勇敢。但在此必須說的是,豆蔻與香蘭被害的那個手提攝影長鏡頭極為耀眼,從豆蔻一轉身的那一剎起,到閣樓的輾轉奔逃,至跳河的絕望,伴隨音樂的牽引,悲劇命運被詮釋得殘忍而絕望。
    商業電影所必需的觀影快感如果處理不好會犧牲電影敘事連貫性及獨特的藝術品質。作為戰爭電影,兩軍直面的催淚場景必不可少,但張藝謀採取的是極陳舊的展示方式。佟大為以一敵百以及排隊轟炸敵軍坦克的煽情模式已然過時,雖然最終呈現的效果極其壯烈,但此類展示模式已然在抗日戰爭電視劇中用爛,如果我記得不錯的話,多年前吳子牛先生拍攝的《南京1937》中很早就出現了人體炸彈轟炸日軍坦克的鏡頭。而且我並不是軍事迷,排隊近距離爆破坦克的可行性如果不存在的話,那麼這個慢鏡頭的意義就大為削弱了。同樣,約翰與玉墨的激情戲對情節的發展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同兩軍直面的拍攝方式同理,張藝謀在某些情節的表述讓我覺得熟悉與陌生,很典型的是妓女臨別託孤女學生的那場戲,活脫脫的電視劇處理方式;本是悲壯的成人禮,卻被弄成了家長里短;還有就是妓女表演《秦淮景》時如同插播廣告似的走秀,也讓人跳戲很嚴重,一度讓我懷疑這到底是不是張藝謀的作品。
    神父人格成立的過程與玉墨的愛情線索的交替發展是必要的。約翰如何從一個貪婪嗜酒的入殮師轉變為富有正義感的教父,如果缺失了與玉墨的你來我往,情節就會陷入自圓其說的拼湊中。約翰與玉墨的愛情線索發展應該是從相互利用、到同仇敵愾、到相互傾慕的過程,影片前半段約翰與玉墨的相互利用就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但後半段明顯敘事乏力。而據說原著中提到的玉墨與書娟之間的微妙的關係,也在電影被完全放棄掉了,三人之間微妙關係的互動通過書娟口述交代就顯得非常彆扭。
    作為同時代同題材的電影,《金陵十三釵》與2009年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之間的比較無可避免。《南京!南京!》的黑白影像更偏於紀錄片風格,未設置主角的命運線來展示戰爭,而是通過一個日軍眼中形形色色人等的戰爭噩運來展現戰爭中的南京,南京古城是最主要的角色,在戰爭的籠罩下,人性都是扭曲而猙獰。《金陵十三釵》中,張藝謀更突出的戰爭中人性的展示,為此張藝謀甚至捨棄了近年來愈發熟練的人海戰術,即使了日軍殘酷與屠戮的描述,也僅僅是小範圍的描寫,這使得整部戲顯示出小格局的特點。如果僅僅只是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張藝謀做到了。但南京大屠殺的題材如果僅僅著筆於一個小故事上面,我頓時覺得有些無力。
    十二個妓女與十二個女學生誰更重要的話題並沒有得到更深層次的描述,而結尾用極煽情的方式僅僅帶來了觀眾對於妓女壯舉的感動,而忽略了更深層次人性的思考。其實在影片開篇處,佟大為飾演的教官為了拯救女學生而付出了全體教導隊隊員犧牲的代價,張藝謀在這裡用一隻鞋子來寄託教官心中最後的希望,佟大為的淚臉也足以讓人動容,但仍不足以引起觀影者內心深處真正的思考與共鳴。
    而正是因為諸如以上原因,張藝謀的這部電影難稱偉大,即使與同期上映的《龍門飛甲》相比,其歷史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語。《龍門飛甲》使得中國出產的3D技術走到了世界電影的最前沿,也許會引導新的武俠片類型的時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