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火柴Q

2012-01-14 05:09:32

coda


   我不是一個喜歡體育的人,對球迷們的瘋狂也常常不能理解。所以對打著"體育勵志"牌的moneyball本沒有特別期待。但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觀影后,反而喜出望外,有意想不到的震撼。
    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抱怨這部片子沉悶,拖沓,不夠激情。這大概是看慣了體育題材的片子的人的偏好吧。
    但我覺得這部片子已經超越了體育片這種類型片的束縛。這部電影的高潮並不是球隊創造記錄取得20連勝的那一瞬間。真正的高潮其實一直被保留到最後一刻,當布拉德·皮特扮演的球隊經理一邊開車一邊聽著女兒給他錄的歌的時候,才是最讓我感動和銘記的場面:略帶稚氣的女聲唱著青澀的青春愛情故事,但這歌詞中的love並不限於說愛情,我們對任何事物的熱愛,對夢想的追求,對自認為正確的堅持都可以是一種love。life is a maze and love is a riddle.不管是對什麼的愛,如果是一份真摯的訴求,總是難免caught in the middle.從大流和人云亦云是不需要動腦筋的。但沒動腦筋的緣由其實是沒有真的上心。
    人只有在很認真的試圖做好一件事時,才會有獨到的發現,就像劇中的皮特和比恩對棒球界現狀思考方式的觀察,而正是這種獨到的眼光和對現狀的不滿讓他們有了去改變的決心和意願,在改變的過程中,在嘗試新事物,挑戰舊權威的征程上,常常需要面臨外界的質疑和失敗的現實。在這個時候,你是否有信心堅持己見?是否有決心背水一戰?是否有準備一敗塗地?在這條路上行走,就像女孩的歌所唱:I don't know where to go can't do it alone, i've tried and i don't know why.
   鏡頭慢慢從半身推到比恩眼部的特寫,我覺得那首歌裡唱的那個不知所措,內心迷惑卻要表現出堅強的little girl不就是眼前的這個男人嗎?I'm a fool out of love and i just can't get enough.其實這也是人生一種可羨的狀態。愛不夠的人,不會失去希望。
    本片導演說他看過另一個劇本,在那個劇本中體育和賽事是所有一切的重心。但這和米勒的設想很不一樣,他說「我想的很簡單,就是把比利·比恩當做重點人物來塑造,從他內心深處挖掘···我不太喜歡別人把這部電影稱為『體育電影』,因為體育只是主人公的職業。」至少對觀眾本人來說,導演的這個意圖被感受到了。體育確實只是主人公的職業,本片並沒有在如何展現棒球這種項目的特殊魅力上太花功夫,而是努力的去豐滿人物。這正是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以上的片尾部份,是導演著力主人公內心經歷的一個例子,類似的刻畫在全片中還有不少,比如對主角年少職業經歷的回顧和插敘。
    不管在什麼領域,革新其實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這是一條荊棘之路,但談不上光榮,至少在成功之前,世人無法感知其榮耀而只會投以冷嘲熱風。在解釋主人公為什麼要投身這場戰鬥時,導演用穿插的方式回顧了比恩自己的人生經歷。在高中畢業的關鍵時刻,一邊是職業球探的讚許以及在前方招手的燦爛職業生涯另一邊是史丹福的獎學金。比恩選擇了棒球,但卻沒有獲得預期的成功。this happened every year.真正讓人嘆惋的不是在這條路上要多少人壯志未酬,而是所有人都把這種規則當做了理所當然。比恩在於皮特交談後,問他如果以魔球的理論來選擇,他會在第幾輪被選中?正是這個細節揭示了比恩為什麼要奮不顧身,孤注一擲的來做這個搭上自己身家的「實驗」。
    這個故事真正的「勵志」時刻,並不是創造命運的20連勝。這一刻雖然比恩也很激動,很緊張,但他明白對於要挑戰規則的自己來說,這遠遠不夠,他需要的是季後賽的真正勝利。而這一次,命運沒有眷顧他,他失敗了。人們說:「棒球界的規則還是如此。」
     但電影總是要造夢的,於是真正的「勵志」時刻來了:皮特給比恩看了一段比賽錄像,一位擊球手打出了全壘打卻不自知,還慌忙的上了一壘。這個隱喻給了那些荊棘路上成千上萬的失敗者們以理由和意義。他們曾經憧憬,但終究被失敗所毀滅,他們甚至曾心懷理想,卻完全迷失在相反的方向。但那先人的遺骨可以指一個方向,或起一種警示。就算沒有獲得萬眾矚目的成功,付出過的努力也不會毫無意義。
    這其實是一個特簡單的道理,我這麼說出來,就顯得特說教。但這部電影卻能用一種視聽的節奏和美感,用一個人曲折揚抑的故事把簡單而真摯的信念再一次鞏固。其實好電影也不過如此,講好故事,好好講故事,刻畫人物,至於道理,內涵什麼的,好故事和好人物會自己告訴觀眾的。我覺得觀眾我這個要求也不過份啊,但那麼多所謂的大片,能做到這個的又有多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