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戰馬--War Horse

战马/雷霆战驹(港)

7.2 / 165,365人    146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李和 理查寇蒂斯
演員: 艾蜜莉華特森 彼得穆蘭 傑瑞米爾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人気小圓頭

2012-01-19 03:03:09

史匹柏的止戰之殤


這是一匹令人印象深刻的馬,remarkable是電影裡的台詞,出自我最喜歡的一場戲——喬伊在無人區被鐵絲網所困,英德各有一名士兵冒著生命危險走出戰壕,幫它脫困。那一刻,在生命的尊嚴面前,戰爭頓時變得毫無意義。最棒的是那個德軍對身後的戰友們喊了一句,「我還需要一把剪刀」。然後戰壕後立刻扔出了五六把來,落在水坑裡,讓人忍俊不禁,又感動不已。
其實在《戰馬》的初始場景中並沒有戰火,而是著力表現了20世紀早期英國農村生活的那種傷感調調。德文郡一位喝醉了的農夫Ted在拍賣會上高價買回了一匹精裝的純種駿馬,他的兒子為它起名喬伊並訓練它犁地(為什麼英國犁地是用馬而不是牛?)。在滿是青翠泥土、花昵衣服的氛圍中,加上一隻脾氣不好的鵝,電影其實還有一點偏娛樂化的風格。金色陽光下的田園的風光和John williams洗鍊的音樂,讓電影表現的既鄉土又宏大。但田園風光的背後也有戰爭的記憶——Ted曾經在南非和波爾人(土著,殖民)戰鬥過,並因此獲得了皇室的勳章。只是他厭惡戰爭的罪惡,將錦旗和勳章以及過去的經歷都丟棄在歲月的垃圾桶里,並每天依靠酗酒來忘記過去。《戰馬》從一開始就具有強烈的反戰情緒,並植根在國家的記憶之上。
不過電影並沒有一直停留在德文郡的鄉村風光之中,還是很快的進入了戰爭。喬伊被「徵召」入伍,橫穿英吉利海峽、佛蘭德斯和法國,在英德雙方的軍隊中,經歷噩夢。和大部份戰爭片中的反戰宣言一樣,「The war has taken everything from everyone」(戰爭拿走了所有人都一切)——《戰馬》中也有對戰爭最真實的清算,且不止一次的在電影裡重複,不言自明。
對於《戰馬》,美國影評人A. O. Scott曾在《紐約時報》上撰文,標題是Innocence Is Trampled, but a Bond Endures(《被踐踏的純真,以及一份持久的約定》)。前半部份基本是對人類戰爭持一種否定的態度,但後半部份卻又對人類與非人類的關係抱有一份能夠和諧統一的希望,正如史匹柏以往的大多數影片一樣。
簡單的回顧一下史匹柏的螢幕作品不難發現,他的電影有著一貫的主題。看看他都對觀眾說過些什麼?鯊魚、馬、外星人、恐龍、人工智慧……儘管史匹柏和編劇Lee Hall 以及Richard Curtis都努力在避免讓《戰馬》陷入到重複之中,並在故事的結構上了很大的功夫,也有很多創新之舉,比如以一匹馬的戰火浮生來表現戰爭對戰爭雙方的摧殘,也使得馬匹沒有成為戲劇的傀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輕易的找出《戰馬》的主題——對人類和非人類之間關係的迷戀和焦慮。
在史匹柏的電影裡,有時候人類與非人類的界限很難劃清:人工智慧和ET常常表現的和人類沒有區別。但另外一些時候,如《勇者無畏》和《辛德勒名單》中,自私的人類又處於被否定的地位。有時候人類被威脅,有時候人類被安慰,但電影總是不忘探究一種存在主義的神秘命題:我們是誰?而史匹柏的答案總是很明確,人性總有缺陷,但不至於喪失希望。他往往嘗試著樂觀,所以在電影的結尾,我們總是能收穫救贖的力量——《戰馬》結尾主人公牽著馬在夕陽的餘暉下回到家中,交還父親榮耀的錦旗就是最好的例證。

載於《東莞日報》http://epaper.timedg.com/html/2012-02/24/content_930589.ht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