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亭照

2012-01-19 08:26:34

《金陵十三衩》——偉大的傑作


本來要跟宿舍的人一起去看《金陵十三釵》,後來耽擱了。現在我回家了,今天就自己去看了。我覺得這是傑作。這個片子是從女學生的視角出發,女學生既是整個故事的觀察者,見證者,也是整個故事的意義之所在,是全部活動的核心,以此出發,歌頌了神父,妓女,戰士和小男孩三種人,各自代表著一種精神品質,擰成了全片的主題。

本來以為這是個類似辛德勒的名單那樣的電影,貝爾演得這個人物是主角,後來看了看感覺還不是。他剛開始是個帶著世俗氣的普通人,好色好酒,不敬神明。這個角色的好戲從他躲在櫥子裡然後出來救女學生開始,他把鬍子剃了是一個標誌,從此他從一個世俗小人真正變成一個英勇的人道主義者,再後來到經過了一次考驗猶豫了一下沒上船逃跑,到這為止,貝爾的戲基本上就完了,這個人物的塑造就差不多定型了,再之後的戲基本上就是按這個走了,也沒什麼彩兒了。此後這個人物的力度不是很強,起碼我看了之後感覺沒有印象特別深的鏡頭。我覺得這個角色的難度沒那麼大,不看外國人的話,梁朝偉來演可能也妥妥的,請好萊塢一線影星來演,可能衝擊海外的意義要大於演員本身的意義。

《金陵十三釵》最出色的地方在於對裡面的妓女的這個小團體的塑造,這個是有點有面,用玉墨這個點帶動整個小團體,然後又用面來烘托最後的主題(但是即使是面,裡面的配角在有限的鏡頭裡也是活靈活現)。整體是一個欲揚先抑的手法,剛開始是大呼大嚷一身風塵氣地闖進教堂,跟貝爾調情,搶了地窖,然後跟女學生在浴室門口大打出手,再到女學生為了不牽連妓女導致慘劇,再到小蚊子找貓差點壞了事,哭鬧著跑出去,整體就是一個典型的低俗並且拖後腿的團體。這裡有個對比很強烈,玉墨的氣場很強,始終是頭腦清醒,通情達理的,由她引導著整個團體的走向。

妓女第一個彩兒就是在其中倆妓女跑回去拿琴弦。這裡倆人怎麼從日本兵的看守下出去的似乎是情節上有些說不過去,但刨了這點,這個情節是很動人的。先拿琴弦被追殺,然後琴弦掉了再回去撿,進一步凸顯了那種感情,最後慘死路上。就是為了給那個小孩最後彈一曲,這裡面有一種深沉而且有力的情感,感染力很強。另一個妓女是為了拿耳墜,有些不好理解,應該不是為了財,可能這個耳墜是某種寄託,這個電影好像沒交代,我覺得有點問題。

妓女的第二個彩兒,也就是整個影片的最高潮,就是最後的一出狸貓換太子。先是玉墨跟神父商議她自己去,這個人物自己先打了個響,然後鐘樓上救人,整個妓女團體提出建議,這當時還是善意的謊言,然後到了地窖里開會,從爭議到統一,玉墨振臂一呼,然後一個一個響應。這裡是一種基於自身痛苦遭遇而產生的同情,雖然自己是弱者,但正因為自己是弱者,而更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的人,由不可遏止的同情心而產生出了偉大的自我犧牲的精神。再然後,是化妝,演唱《秦淮景》,訣別,一幕接一幕,不是那種英雄式的就義之前的那種大義凜然,而是充滿了柔情,以及符合妓女特點的戲謔,反而更強化了那種悲情。從她們的會議中能看出來她們上升不到那種太崇高的精神層面,但是平實真摯,(什麼都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這些女生頂不住,我們就有情有義一回)不是偉人的高大,而是平凡但善良的靈魂的神聖,這才是人性的光輝。

第三種人是戰士和那個小男孩,他們倆是一剛一柔,反映出得是一種忠誠。戰士忠於職守,臨到要出城了,為了救這群學生打了一仗,差不多死光了。然後佟大為在教堂外過夜,(沒有講原因,或許是不放心小戰士?)卻沒有偷換便衣逃跑,最後一打多,臨死還帶走一批。另一個是小男孩,他忠於老神父給他的職責,本質上是一種他對老神父的愛和忠誠,剛開始這個人物很弱小,會說幾句蹩腳的英語,嘛事也辦不了,直到最後他為了完成他的人物,化裝成學生,並且甘願不跳車逃跑,撐到最後,一個頑強的執著的形象烘託了出來。無論是戰士還是小男孩,有些事情本來是可以不做的,本來也可以不死,但是因為他們的忠誠,選擇了去做選擇了去死,這就是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人的尊嚴。

女學生群體是軟弱無力而又受到覬覦的團體。這個團體的形象整體就很單薄,也就這個為首的比較豐滿,這個演員這張臉既莊嚴又純淨,準確地反映了那個極具責任心而又剛烈的形象。

日本兵在電影裡不是人,作為藝術的形象也不是人,因為沒有個性,僅僅是只具有獸慾的機器。這裡面唯一一個「人」是那個長谷川軍官,他是唯一一個有個性的角色,他雖然整個是面無表情的,但是通過彈琴這段戲,以及後來遞請柬的一些細節,雖然對情節發展沒有什麼推動,但是寫活了這個角色。

 

我看了一些評論,想針對其中兩點講一下個人看法。

有人說本片是講妓女的命不如女學生的命珍貴,由此引申出一套說這是導演甚至是我們民族的劣根性怎樣怎樣。我認為這麼講沒道理,本片由三股線匯成,但是最核心的主題是講金陵十三釵的又同情而萌發的犧牲精神,歌頌這種淳樸的人性的光輝,講得是是弱者犧牲自己保護更弱者,這是本質,至於妓女為什麼比女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相對更強,那是一些技術性的東西。我們要抓本質,妓女因為自身的原因而慨然赴死,並不是說妓女的命就賤,如果非這樣講,那麼《羊脂球》也是在講妓女就下賤了,這顯然是不對的。

有人說本片就是講美國人是中國人的救世主,張藝謀拍此片是向老外拋媚眼。這麼講也沒道理,如上面所說,貝爾的戲在這個片子裡是屬於第二位的,他所表現的人道主義精神是相對弱於妓女的犧牲精神,是出於第二位的,他也不是全片的真正的主角,所以顯然不是說全片就是在講美國人是救世主。至於外國人利用特殊身份救人,這也不是罕見的主題,奧斯卡辛德勒之所以能救一千三百個猶太人,是因為他本來是鐵桿納粹黨員,那是不是說史匹柏拍辛德勒的名單就是為了講納粹也是猶太人的救世主?

 

我眼含淚水看完了電影,被電影的故事情節、人物塑造以及電影場面所打動,一直等到最後放完了片尾曲才離開。也許我如果看了第二遍可能還有一些改變,但改變也不會很大。我的總體看法是:這是我所看過的最傑出的電影之一,是甚至可以與《辛德勒的名單》相提並論的偉大的作品,(我覺得是不是相比之下更有點像《拯救大兵雷恩》?)我祝福這部影片能在各種國際電影節中馬到成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