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石頭的記

2012-01-21 03:13:26

《金陵十三釵》沖奧之冷眼觀


    當年,李安憑藉《臥虎藏龍》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國內的導演們是說不完的羨慕嫉妒恨。因此,中國電影業掀起了大片製造的浪潮,群起而跟風之。從某個角度來講,《臥虎藏龍》可以說是中國式爛片出現的「始作俑者」,沒有《臥虎藏龍》,就沒有跟風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無極》《夜宴》這樣爛片四連發。號稱大陸導演一哥的張藝謀在歐洲的各大電影節上得獎無數,老謀子用電影征服了亞洲和歐洲,可謂是信心滿滿,正在高唱「東方不敗」之際,李安卻亮出奧斯卡這張牌,老謀子頓時眼紅,心想要號稱「東西方不敗」,那就必須奪得奧斯卡大獎。此後,老謀子矢志不移,屢敗屢戰,用《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數次沖奧,但都鎩羽而歸。本著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精神,砸大錢,請名人,炮製《金陵十三釵》,扯起六億人民幣投資的大旗,信心滿滿地踏上西征之路,卻不料再次遭遇滑鐵盧,不知老謀子有沒有覺得傷不起呢?
    在很多中國導演的心中,能否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電影能否得到國際認證的重要指標。老謀子作為其中的代表,也不例外。以《英雄》為界,《英雄》之前,老謀子拍電影是拍給中國人看的,從《英雄》開始,老謀子開始追逐國際的步伐,瞄準西方觀眾的審美趣味,製作國際化大片,謀求國際認證。但何曾想過這個國際認證其實僅僅只是西方認證,跟我們東方社會有半毛錢關係?其實電影的審美具有很強的民族主觀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認知,對電影的審美都不相同。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中國女孩找了一個美國男朋友,她帶著這位老外男友去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得電影《大話西遊》,老外男友看睡著了。禮尚往來,這個老外男友也帶著她去看美國的國片《星球大戰》,她看睡著了。這個簡單的真實的事例說明的是,《大話西遊》和《星球大戰》都是拍給本國人或者和本國具有文化淵源的國家看的,符合本國人或者和本國具有文化淵源的國家的人民的審美趣味。其他國家就靠邊站了。這就是很多出名的導演和演員拍國際製作的電影后,許多國人不喜歡看的原因。比如李連杰在國內拍的電影大多為國人津津樂道,可是去美國之後拍出來的電影,雖然在西方也挺受歡迎的,但是國人看了之後總覺得比不上以前。那是因為功夫皇帝去了美國之後,是按照西方的審美趣味來打拳,而不是打給中國人看的;再如周潤發當年在國內影壇可謂是叱吒風雲,可是遠渡重洋後卻淪為打醬油的角色,處處受制之後還是灰溜溜的重返國內。就是因為發哥的螢幕形像隻符合東方文化的趣味。李連杰、周潤發,還有成龍,最後不還是重歸中國影壇了?因為只有在中國這個文化圈子裡,才有他們發展的基石。就連陳冠希宣佈推出娛樂圈後,到美國打了一圈醬油後,還是回到中國來撈錢。因為就陳冠希那副痞子樣,最多吸引一下中國這些無知少女,西方文化圈裡面的女的正眼都不會瞧他。可能有人會說,美國拍的很多電影,我就覺得很好看嘛。這是一種後殖民主義時代出現的殖民心態,強勢國家的殖民必定帶來強勢文化的入侵,而我們這些曾經的被殖民者在潛意識裡已經認可了殖民的強勢文化,不知不覺中向強勢文化看齊。由殖民主義時期出現的東方從屬於西方的情況一直影響至今,所以,所謂的國際文化其實是西方文化,所謂的國際認證其實是西方認證。東方的東西要走向國際需要得到西方的認可,但西方的東西走向國際只用得到西方本身的認可就行了。由此看來,老謀子連吃敗仗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老謀子是什麼人?一個鐵路工人,一個電影學院畢業的攝影師,一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影響的中國人,一個沒有接受正規西方文化教育的中國人。這樣一個導演,在中國文化裡面,能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一系列影片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盛況無不說明了這一點。但是在西方文化里,老謀子也僅僅是個菜鳥而已。老謀子,你還不要不服氣。別人吳宇森和李安之所以能在西方電影圈裡站穩腳跟,那是因為香港和台灣更開放,別人從小就受過西方文化的教育。沒有金剛鑽,別做瓷器活。你一個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國人去玩西方審美趣味的電影,不歇菜才怪。看看你的《金陵十三釵》,之所以在國內的口碑還不錯,那是因為把握準了國人對南京大屠殺的心態,但是中國的南京大屠殺管美國人屁事,別人憑什麼買帳?也許你拍拍珍珠港說不定在西方還更受歡迎一些。再說《金陵十三釵》裡面的西方元素,中國人看不出什麼,但在西方人看來卻漏洞百出。影片中,教會女生想集體自殺,妓女們為救她們而提出代她們赴死。《南方週末》專欄作家、評論家吳澧指出,天主教徒是不允許自殺的,這個橋段很感染中國觀眾,但對老外評委來說則是一個硬傷。一開始就註定了《金陵十三釵》沖奧的失敗。所以呢,勸老謀子一句,不是說李安能拿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你就能拿的。別人李安能把穩西方文化的脈,你還需要回大學再修幾年外國文化,或者去留留學什麼的。在中國這個電影圈子裡充充老大就行了,就別折騰了,盡給國人製造閒談笑料。

    奧斯卡是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的審美趣味,一部優秀的電影並非一定要由奧斯卡來認證,同樣被奧斯卡認證了的電影並非一定優秀。這看我們對「優秀電影」的定義是什麼。一部電影只要做到了在本文化圈裡被廣泛認可都可以稱得上優秀。同樣,並不是說《金陵十三釵》錯失了奧斯卡,就不是好電影。被奧斯卡認證了的《臥虎藏龍》可以說在很多中國武俠迷的心中並沒有多大的感覺,如果把它和徐克的武俠片《新龍門客棧》《東方不敗》等相比,相信很多武俠迷會更喜歡徐克的武俠片,因為在《臥虎藏龍》裡面的江湖有了更多西方的審美趣味。但西方人懂江湖嗎?就像《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裡面那樣,西方人只會問:江湖在哪裡? 「江湖」,只有身在中國文化裡面才能意會。同樣,被奧斯卡認證了的《國王的演講》,很難在東方文化圈子裡面獲得大多數的認同,因為有皇室情節的中國人並不多。因此,中國電影要突破,要創新,可以借鑑西方電影的拍攝手法和經驗,但沒必要被西方審美趣味牽著鼻子走,迷失自己,片面走國際化。就像堅持走自己的歌舞文化的印度電影一樣,只要做好自己的電影,尊重自己的文化,用真誠和努力來回報支持你的國人,才是中國電影的生存之道。到那時,中國電影必將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景線,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勢,必然會讓西方社會重新審視、研究和評價中國的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