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諾亞小方舟

2012-01-23 03:04:17

《黑天鵝》: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看到《黑天鵝》的電影介紹是在上兩期的優家畫報上面。Natalie Portman的面孔出現在畫報右下方角落時,確實相的驚艷。但是當留意到她臉上那一條裂痕的時候,頓時又感覺到悲傷:美國電影裡總喜歡把「唯美」與「崩潰」「死亡」等聯繫在一起的。似乎基督教的觀念是,平淡踏實才能獲得幸福和美滿的結局,而近乎完美的人,則不可能。

這部電影被分類成「藝術驚悚片」,我想,其中「藝術」在於其以芭蕾舞演員和教練為主要角色,以天鵝湖的芭蕾舞演出為主要故事背景,以舞台、訓練場為主要場景;而「驚悚」的主要成份則來自於女主人翁漸入漸深的精神病症,使得她出現幻覺幻聽,乃至自殘行為。編者嘗試通過對女主人翁家庭及教育背景的側面描述,把觀眾帶進女主人翁的精神世界裡:一方面,她是乖巧、克制、軟弱、習慣於等待的白天鵝;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成為感性、浪漫、邪惡、給人以無比誘惑的黑天鵝。由於受到黑天鵝角色的挑戰,過份追求完美,而她又始終無法釋放壓抑已久的情緒,不知不覺,她被心中那隻如黑色魔鬼般的黑天鵝控制了,使她一步一步崩潰,一步一部滅亡。

故事是這樣的:年輕芭蕾舞演員Nina(Natalie Portman)生長在單親家庭,也是芭蕾舞演員的母親對她家教嚴格,熱愛舞蹈的她對自己要求很高,事事恪進完美。公司安排新一輪天鵝湖的演出,其中的主要角色SwanQueen要一人分飾黑白天鵝兩個角色。單純善良的白天鵝愛上了王子,沒料到同胞姐妹黑天鵝卻用誘惑將王子奪走,最後白天鵝自殺而死。接下來公司將首席演員Beth換成了Nina,由Nina來飾演SwanQueen。Nina能夠把軟弱而克制的白天鵝表現得幾乎完美,因為這對她來說是本色出演。但她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釋放情感,表現出黑天鵝的誘人魅力。公司的教練和演員Lily都試圖幫助她,但是Nina卻無法接受,始終認為其他人想爭奪自己的角色。與此同時,自己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也更使她陷入不安、無助和恐慌中。

在這個過程中,Nina將無法舒緩的壓力轉化為對自己不知不覺的傷害;同時她強烈地希望突破表演上的瓶頸,不知不覺將這種壓力轉嫁給自己的身邊人,與唯一愛護自己的母親為敵,放縱自身;她出現了幻覺幻聽,感覺人們在談論她、跟蹤她、設計她;她彷彿也體會到了Beth的苦楚,但她反而傷害了Beth;為了保住自己的角色,她曾一度幻想自己自己殺害了Lily。最後在天鵝湖的舞台上,Nina宛如黑天鵝附身一般絕妙地完成了黑天鵝的表演,最後在白天鵝自殺的瞬間,她用鏡子碎片結束了自己,成就了演出的完美。

看完這部電影,腦海裡面最先回想起來的是,是Nina飾演的黑天鵝在舞台上完成了誘惑王子的表演後,展翅定格的那個畫面。Nina的背後,台幕後方,出現了一隻羽翼豐滿的黑天鵝。那一刻,似乎所有觀眾都能明白,她已經被心中的黑天鵝完全吞噬了。

這部電影的音樂基調和色調都相當灰暗,使人不自覺感到壓抑,來自女主人翁心理面的壓力。Nina說話那顫抖的聲線似乎讓人真切的體會到她自身的懦弱,以及對這個雙重角色的不堪重負。Natalie Portman的演出是接近完美的,無論是舞蹈的優美,還是對在她看來未知的黑暗的惶恐和逃避。《黑天鵝》也使她獲得第68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演員。

電影中有一個設計得相當好的細節,當Nina還沒成為SwanQueen的時候,她偶爾會進入當時的主演Beth的化妝間偷竊一些Beth的物品,如唇膏、化妝刀等等。這個細節掩藏的東西是值得深思的:第一、Nian有很強的慕強心理,她欣賞SwanQueen的扮演者,同時非常希望成為Beth一樣的主演;第二、她爭強好勝,但卻畏懼自己這一面,或者說陰暗面;第三、她習慣於逃避,不能克制地採取偷竊的方式滿足自己。

從這個層面上看,Nina的崩潰似乎是必然的了。

在追求完美的面具背後,其實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尤其是對於表演者,完美的演出背後,不僅要剖析角色,也要剖析自己。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演技最精湛的演員反而容易得精神分裂症或者抑鬱症了。一方面,正視自己;另一方面,學會選擇。尤其是當人無法拜託自身最深層次的束縛,無法突破自己達成願望時,中庸的人會選擇隨遇而安,執妄的人會選擇「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而懦弱卻又貪婪的人則會選擇逃避,既不屈服也不面對。我想,無外乎的,選擇是最重要的。可以選擇虛無,但不可不作出選擇。要不放棄,要不追求,都是自己的選擇。

其餘不消多說,《黑天鵝》,故事不錯,導演不錯,氛圍不錯,演員更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