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屋頂上的輕騎兵

2012-01-26 09:31:42

從十三釵看張藝謀的投機~


一直覺得張藝謀是一個好攝影師,卻是一個很投機的導演。看了張各個時期的幾乎全部作品。我的感覺是張最擅長把握的電影模式就是:小說原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張氏色彩美學;最擅長刻畫的人物類型是:執著到固執,一根筋到鑽牛角尖個性的人物。
先說說小說原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張氏色彩美學的電影模式,回顧張的電影不難發現那些公認不錯的作品都是遵循這一模式。《活著》如是,《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秋菊打官司》《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亦都是如此。有原著小說做基墊,保證了電影情節至少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傳統元素的運用,即是文學語言轉化為電影語言過程中內容上的一種豐富,亦是能最快吸引觀眾眼球特別是外國觀眾眼球的屢試不爽的一招。《活著》中的皮影戲、《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晉派大院與點燈的民俗、《菊豆》中的染坊、《紅高粱》中製作高粱酒的過程、《我的父親母親》中的補碗技藝,甚至《三槍拍案驚奇》中做麵條技法都總能成為電影的一個亮點被人們記憶。如果說以上亮點元素是構成了張氏電影的內容,那麼第三點張氏色彩美學則代表了張氏電影的形式風格。大色塊的運用和強烈的色彩對比不僅成就了張藝謀的大師之名(畢竟強烈的個人風格是彌補內容上不足的一個有效手段),同時也使其一直以來背負上了形式大於內容的罵名。
再來說說張藝謀最擅長刻畫的電影人物類型:執著到固執,一根筋到鑽牛角尖個性的人物。從菊豆到秋菊,到《一個都不能少》中的農村代課教師魏敏芝,再到《我的父親母親》中的我母親,張的電影裡有太多一根筋的角色,張也最擅長表現這樣的人物性格。在張藝謀的電影中常常出現人物執著奔跑的畫面:「我母親」捧著一碗餃子在雪地裡奔跑、小老師魏敏芝以及《千里走單騎》中的陽陽都有追著車跑得鏡頭。這些畫面也是為了說明人物的這種執拗的個性。
說了那麼多回到《金陵十三釵》的正題上來,個人覺得十三釵的成功在於張回歸了他最熟悉最擅長的製作模式,以嚴歌苓的原著小說為基礎,插入了南京女人的吳儂軟語及琵琶彈唱《秦淮景》這樣傳統文化元素,在配以張藝謀鏡頭下呈現出的如教堂彩色玻璃,艷麗的旗袍等美學上精細的講究。可以說這部電影完成的比較完整。而它的失敗之處也是在於張氏電影製作的這種投機,看似完整的框架下,人物也變得中規中矩,貝爾演的約翰從「二流子」到神父,正義感被激起的過程流於俗套,轉變的多少有些突然。女主角玉墨至始至終儼然一個「神女」的形象,總是站在道德高地上,一副善解人意、大義凜然,煞有介事的樣子太過完美反而讓人覺得拿腔拿調,沒血沒肉。電影裡繼承張藝謀一根筋類型人物的是那個男孩喬治,也因為張藝謀對這類型人物刻畫的擅長,讓喬治這個角色更有說服力,更有立場,更接地氣,因而也就更閃光。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