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公元2000AD--2000 AD

公元2000AD/2000A.D.

5.9 / 704人    Germany:99分鐘 | Japan:109分鐘

導演: 陳嘉上
演員: 郭富城 連凱 吳彥祖 呂良偉 吳鎮宇 盧惠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共清觴

2012-01-28 05:27:17

心電圖上螞蟻戰大象


這部片子在所有阿王參演的片子裡,目前被偶認為可以和《白銀帝國》、《最愛》並列第一梯隊,但卻被埋沒得最為慘烈。2000年初新加坡上映,時隔12年才找出來看,原因只是膽小。因為膽小,朋友聚會,有人講鬼故事,立即藉口去廁所躲開;因為膽小至今不敢看希區柯克、《鬼吹燈》;因為膽小,看金庸要找人多的地方,某次被催稿,被迫翻看艾倫•坡,導致晚上睡覺不敢關燈。若非因為阿王,打死都不會看《C+》、《B+》和《殺人犯》。看《殺人犯》那次專等旅行時在酒店,生怕把恐懼留在自己屋企。結果還是搞到兩三個晚上心驚肉跳。《殺人犯》的心驚肉跳過了很久之後,才想起《公元2000AD》這部貼了「驚悚」標籤的電影。畢竟阿王參演,還是硬著頭皮看吧。看完第一反應是氣憤,第二反應是奇怪。氣憤源於「驚悚」兩字,驚個鴨子大頭悚,如果這片子都可以打「驚悚」牌,那麼《C+》、《B+》就該掛「恐怖「了。奇怪源於懷疑自己,至少偶覺得這片子極其優秀,為什麼好多人評價一般。如果僅就劇情和內涵而言,《公元2000AD》偶打95分,而同一年的《雷霆戰警》,只打35分。當然,阿王的表演都打95以上,《公元2000AD》的角色甚至可以打99。但不管怎麼說,即便剔除偶是城迷的事實,《公元2000AD》絕對是部高水準的片子。尤其在內涵方面,不僅提出了發人深思的社會問題——螞蟻戰大象,也創造了讓人迷戀的情感曲線——波形心電圖。
個人看《公元2000AD》有三個層面:第一、表層劇情,歸納為奪寶與復仇兩條線,Kelvin幫派為奪寶殺Gregory,引發Peter追查兇手,為兄復仇。表層劇情方面個人覺得最該扣分的地方在於被子彈打中,班尼不死,Peter輕傷。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現代子彈運行軌跡是旋轉式前進,遇到人體這樣的不均勻介質,鑽入一個小孔,飛出一個大洞。即使被擊中部位不屬要害,除非中彈時處於射程最邊緣將近失力處,否則基本上不死也重殘,絕不會像NC《敢死隊》那樣,穿幾個透明窟窿,仍然能夠生番享用牛奶麵包。縱觀Peter和班尼中彈時的槍械品種和射擊距離,絕不應該安排射程邊緣強弩之末而近乎毫髮無傷的大團圓結局。對於《敢死隊》這樣的NC爛片來說,利用打不死、受輕傷的橋段估計也沒人願意深究,但對一部有著深厚內涵的劇情片來說,則讓人無法忍受。就像一件衣服丑到無可救藥,便懶得再對它上面錯亂的小裝飾品頭論足;而一件本來可以完美的設計,卻因一粒紐扣出現了不協調的噪音,愈發令人痛心疾首。況且問題還出在讀過國防科技的陳嘉上身上,讓人不得不吹毛求疵。總之,這個重大BUG個人扣10分,幸好還有細膩的人文關注與情感寫實可以加5分,才算得到95分,入圍第一梯隊。至於開頭港警野蠻爆破民宅的粗魯行為,尚可解釋為接收了偽CIA的錯誤消息; Salina最後的倒戈雖有點突兀,亦可認為是受到情書與戒指等禮物的感動,良心發現。總之,這部劇的情節基本做到了自圓其說,整體結構還是很完整的,沒有大紕漏,兼顧了跌宕起伏、懸念穿插。偶一直認為敘事型電影,無論想表達多麼深厚的思想,打好表層劇情的基礎永遠是第一要義。當然,如果只停留在表層,缺乏深刻的內涵,只能製造出《雷霆戰警》那樣純粹展示花哨動作與脫衣美女的低層次所謂大片。但《公元2000AD》令偶熱愛的地方不僅在於表層劇情地基堅實,還在於上層建築(人文情感層面)品味獨特。
第二層面,社會人文層面:螞蟻戰大象。還拿《雷霆戰警》對比,那裡面阿王扮演的Darren是一名受過專業訓練的警界菁英,思維敏捷、身懷絕技,背後有強大的國家機器做後盾,他同毒販的鬥爭,在法律上名正言順,在力量對比上永遠佔據優勢。但在《公元2000AD》中,阿王扮演的Peter只是個普通人,最多算個電子遊戲高手、敗家達人,雖然自開公司,但不諳經營之道,偶爾搞下鬼馬,用千年蟲騙富商更換顯示卡,但終需大佬關照才不致倒閉破產。當災難降臨時,作為一個普通人,他本能的反應是恐懼與不知所措。譬如,伍sir犧牲那場戲,儘管伍sir鼓勵他讓他開槍時只當玩電子遊戲,但他仍然驚惶到握不住槍。阿王把那種平凡的普通人遇到天降之災時的各種反應都詮釋得非常到位。先是好端端的屋子被港警爆破、搜查,自己和哥哥無緣無故被扣押,氣憤!哥哥被暗殺,悲痛&憤怒!陷入生死一線的槍戰,恐懼!追查真相受阻,惱火!持槍面對仇人,衝動!雖然表面上看,香港、新加坡警察屬於良善一方,但在實際作用上,他們卻為PETER製造了麻煩與阻礙,直到最後,新加坡警察才轉變為協助PETER的力量。總之,所有的劇情,完美演繹了一隻勢單力薄的螞蟻試圖以個人力量對抗披著CIA外衣的黑幫幫派以及被其利用的美國、香港及新加坡警察的龐大國家機器。有點像悲壯的平民詩。縱觀陳嘉上的片子,還是挺有人文關懷的。在這個螞蟻戰大象層面,電影透露出來的資訊讓人想到《人民公敵》。國家機器與平頭百姓對峙,就像是大象與螞蟻的較量。如此強大的國家機器,一旦被不當使用,後果不堪設想。想到這個地方,就想到~~~,莫談。
另一方面,片子對螞蟻們的關注,還體現在對個體生命的重視上。以車庫槍戰一場為例。有些港警犧牲時,畫面會漸變成灰色,那種寂寂無聲的灰,向觀眾宣告了一個原本有著絢爛色彩的生命,瞬間便失去了鮮活的靈魂,歸於永恆的淒寂。按照姜文的話說,就是陳嘉上還「挺有情懷的」。也許別人拍車庫槍戰戲,拍到PETER上車逃亡,鏡頭會緊追主角行蹤而去。但有著「金子般」心靈的陳導,將鏡頭拉回到橫屍的激戰現場,再一次用灰色畫面向世人宣告,當死亡降臨的時候,對於逝去的個人來說,他的世界己然停止運轉,他的地球隨之毀滅。這裡躺臥的不是屍體,而是曾經受到尊重的生命——香港警察。看第二遍的時候,經過這個場景,心靈幾近崩潰,所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悲,大約如是。
第三個層面,是偶最愛的情感心電圖。N年前聽一北京哥們兒講諺語:女人為了情感,男人為了飯碗。不過,陳嘉上這個男人在端著飯碗的時候仍然細緻入微地照顧了情感,並且照顧得如此體貼、真實,跌宕起伏,彷彿一張波形心電圖。最開始展現的是溫情脈脈的親友情:遊手好閒的Peter為討女友歡心不惜血本買下電子狗,又與好友班尼一起戲耍剛從美國歸來的大佬;面對細佬大手大腳,大佬不僅介紹生意,還簽票買單。儲蓄罐一場,極其動人。開頭看到偶就覺得這儲蓄罐到後面還得有戲,但沒想到那麼快就有戲了,而且有的令人傷心欲碎。正當兄弟和睦,親友一派祥和時,一條新聞打破了美滿家庭的平靜。隨之而來的是警察粗暴的搜查、扣留。當惱火的Peter為見兄長一面差點和警員動武時,峰迴路轉,出現了美救英雄的一幕:小警花不僅為靚仔解圍,還積極要求「押犯」,送Peter出警局。之後,警花主動示愛遭婉拒後瞬間為自己解圍。當觀眾還沉浸在少男少女微妙的小心思中,幻想是否在未來會出現三角關係的糾葛時,突然一陣槍戰,讓那個活波可愛的警花立時斃命於無情的子彈之下,橫屍車內。所謂急轉直下,也就如此吧。前一秒她是活蹦亂跳的QQ女,下一秒變成了冰冷的死屍,一切情愛幻想在死亡面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同樣變成屍體的,還有那個給予Peter無盡呵護的慈父般的大哥。前一秒,他們隔著車窗對望,用目光訴說著對彼此的祝福與鼓勵,後一秒,他們之間的屏障由車窗玻璃變成了幽冥大門。對親人的愛一下子斷絕陰陽,只餘悲痛蔓延盤旋,繼而是對仇敵的憎恨。Salina的出現似乎為PETER帶來了親情的安慰,但隨著她無間身份的揭開,信任轉化為懷疑,繼而憎惡。一時溫情,一時惱怒,一時愛戀,一時仇恨;個人覺得這種情感上的大起大落是這部電影另一種精華所在。整個觀影過程,情緒不斷被牽引著上下波動,變幻的喜怒哀樂灌注五臟六腑,互相激盪,彼此碰撞。一個細節:PETER呈卍字型熟睡時,Janet在他額頭蓋上豬頭印章,捂嘴一笑,上學去了。只是一個生活小場景,但它的經典卻勝過很多大場面。這個小甜蜜的場景,一方面繼承著此前的一切,持續向觀眾灌輸了這只是一戶普通人家的觀念;另一方面,營造出脈脈溫情的家庭氣氛,當然,這種美好寧靜的氣氛並非用來給人沉醉的,而是用來無情摧毀以製造悲劇的。這一切就像心電圖,每次溫暖的情感上升到一定程度,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冰冷的負面情緒拉扯出的下降。一起一落,兩起兩落,三起三落,起起落落。
似乎鑒於追查與復仇的主題始終有點壓抑,導演為新加坡部份加入了些許喜劇元素,用以調節緊張、愁苦的氣氛,例如:「今晚是你生日」、「我猜你不想知道武器的來源」、「所以,將他們全部逮捕」等等。這種點彩式的笑料,一方面舒緩了緊張壓抑的情緒,一方面控制了整個劇情的節奏,可謂張弛有度。另一個細節,艾瑞克準備將PETER遣送回國時,給PETER糖吃,PETER拒絕。而片尾,艾瑞克再次給PETER糖,PETER接受了。很有趣的細節。感覺第一次的糖,好像艾瑞克出於內疚的安撫,大仇未報的PETER堅決拒絕收買;第二次,大仇已報,艾瑞克的話語全是關護的忠告,糖也變成了PETER的止疼劑,自然接受。有時覺得陳嘉上簡直能夠細膩到神經末梢!
演員方面,開始覺得女演員太不養眼,Salina還算靚一點,但頭上長大包,有礙觀瞻;新加坡、香港警花和Janet顯得太普通了。然而,看第二遍的時候,突然意識到,這部劇選演員百分之百到位。因為主題是展現螞蟻們的故事,出現在戲裡的每種元素都在儘量詮釋著何謂螞蟻似的平凡眾生,面貌普通也成為平凡的一種註腳。阿王飾演的主角最多是個會兩下子、身體素質不錯的靚仔,既不是科技強人,也不是武術高人,更不是特工暗探。女友Janet是個萌萌小女生,班尼貪財好色也不乏兄弟義氣,警花們只是普通的警花,不是文武全才、貌壓港姐的胡慧中。於是,愈發熱愛這種塑造出來的真實。吳鎮宇飾演的伍sir算個專業人才,開頭似乎能夠掌控全局,甚至在生命最後一刻仍可面不改色地教導PETER如何對敵,批評支援遲緩。但他也只是血肉之軀,並非不死天神,也會犧牲於橫飛的子彈之下,兩眼僵視,一動不動,再無法揮斥八極。還是挺喜歡吳鎮宇的,感覺他和梁朝偉屬於同一類演員,演過很多角色,但最到位的總是和他們自己性格接近的那種有點陰鬱、比較內向的角色。由此看來,阿王演技仍然更勝一籌,他可以將任何角色詮釋到位,而不帶個人色彩。其實,偶一直覺得阿王的演技並非在《三岔口》才突飛猛進,此前很多戲都已非常出彩,只是有礙於劇本和角色本身,才不被關注。至少《公元2000AD》這部戲裡阿王的角色,個人認為絕不輸於《三岔口》。就角色本身而言,PETER情緒表現難度有時更複雜過孫哥哥。孫哥哥的性格確實糾結,苦悶、落拓、懊惱、悲憤、甚至抓狂等等複雜的情緒持續攪合在一起,但這個複雜是靜態的,由頭到尾基本都是這樣,無大變化。但PETER不同,他的情緒不停變動。開頭是單純快樂的大男孩,突遇家變,惱火、悲痛、恐懼、憤怒、焦躁等等逐一登場。演這個角色要把握住不同境遇中不同的情緒變化,就像一首歌,隨時要轉換高低音、真假聲,難度相當大。最經典的一場戲是回答BENNY「究竟系乜事」的問題。「你啲個個都問我,我都想知。」十一個字的台詞,阿王就在這短暫的十秒鐘內呈現出了悲傷、委屈、惱火、憤怒集於一臉的表情,淚水噙於眼眶,莫名堆在心頭,委屈堵住胸口,怒火衝上頭頂。只看這十秒鐘的表演,足以頒發任何一項最佳男主。但事實是,被埋沒的好演員終於在五年後得到了遲到的好評,而被埋沒的好片子卻仍然自開自落。阿王的經典橋段不勝枚舉,索要電子狗時的焦急與興奮,討好女友時的開心與得意,嚇唬大哥後窩在沙發上偷笑,拒絕警花時的為難,與哥哥眼神交流時的祝福與承諾,第一次拿起真槍的恐懼,面對知情不告者惱火的胸口起伏,墜樓後萬幸掉進施工車內的驚魂,等等等等,木有辦法再舉了,再舉就等於複述劇情了。再講個偶鍾愛的配角,不是美女,不是帥哥,而是只有幾句台詞、其貌不揚的法官,出場不到一分鐘,塑造出一位經驗老道、人情練達的法界高手,有點油滑、也很專業,無比的真實。
最後,既然貼了「動作片」的標籤,也得說說動作。相對《雷霆戰警》那種好看但不實用的動作來說,《公元2000AD》更加接近真實生活。未受過專門訓練的PETER和敵人對打、肉搏時沒什麼花式可言,不是你勒死我,就是我踹死你。而殺手行動時,還是要講技術的,車庫槍戰結束後,殺手漂移式的步伐可以作為代表性範例。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偶堅定地認為《公元2000AD》是一部值得典藏的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