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若是晨曦

2012-01-28 20:58:46

完美的瘋狂


    這是我很久很久以來很想寫的一篇影評,說是影評,並不職業,盡顯業餘,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時期我遇見了這個作品,並且深深的愛上了它,在短短的十幾天的時間裡和北京的新舍友看了不下十幾遍。

       在這個安靜的夜裡,靜靜又看了一遍。

       一向以來我喜歡單純的色調,並不喜歡黑紅白的三色強烈對比,總覺得突兀陰森。卻不由得因為這部電影而理解了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女主角已與小時候《那個殺手不太冷》裡的她成熟不少,唯獨沒變的是她的眉毛和眼神,她的眼睛是會說話的,是的。

      好多朋友都說這種變態的電影看一遍就夠了,看那麼多遍……可我是真心喜歡。

      我一遍一遍的推敲電影的構思,推敲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人物的真實存在與否。然後在她的心靈世界裡遊走,說是胡思亂想,說是吃飽閒的也罷,只是單純的喜歡。

      對於舞蹈的熱愛是滲透到她的每一個神經末梢的,雖然這裡面摻雜著對舞蹈本身的鍾情,也包括來自對完美的強烈幾近變態的追求,也捎帶著似乎是虛構的母親的嚴苛的要求。

     她想做到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眾人眼中的最好,而這個最好的定義是完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說,哎,我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著。可誰有真正理解了和詮釋了完美的定義?

      藝術是完美、瘋狂、創造的聚集地。

      就此,我不想就影片的過多細節做描述,因為看了這麼多遍,更多的是跟著影片的精神力量在走了,好電影不在於製作多精美,而在於它能否傳達給我們一個能夠思考、反思和領悟的舞台。而黑天鵝恰恰就在這時候走進了我的世界。

     當你真正愛上了一門藝術,就想讓藝術精神裡的每部份生長進你的每一個骨骼裡面,就像《她比煙花寂寞》裡的女主人公最終的死亡。無過於對於這門藝術的佔有慾,於是她的生命就與藝術融為了一體。極端,瘋狂就一遍遍的在他們的生命中出現。中國古代之所以傳達「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無非也是因為過度的愛恨與處事方式都會生有後患。她的最後一句:I FELT PERFECT將影片昇華到了另一個高潮,我總認為這種追求是變態和極致的,她可敬卻又可恨。敬在用盡的全身的力氣去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恨在她不惜一切代價,傷害了他人,當然,更重要的是傷害了自己。

     從另一個角度,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跳動的黑天鵝,只是現實和道德將這隻天鵝牢牢的縮在了精神的底層,當這隻天鵝開始在她的心中放縱,其實內心的更改讓她對自己是只黑天鵝的幻想逼近現實,以致她從自己的身體裡拔出了黑色的羽毛,精神分裂,幻想和自我放縱殺死了那個純淨的白天鵝,才會讓她在舞台上以白天鵝著裝的時候失誤。當邪惡釋放,當邪惡佔據了她的心靈,她表現到了極致,卻也毀了自己。

    可什麼又是真正的完美?她最後贏了誰?是贏了那個想要替代她的女孩嗎?…那個女孩真的存在麼……一遍遍的幻想,最終卻將利器插進了自己的身體。是內心的爭奪再一次將她推向了死亡,內心的不安全感,以及自卑感無疑將她推向了邊緣。

    這是個邊緣的人物。藝術高層的邊緣,人性的邊緣。

    她生生的活了一把,也深深的死了一把



    我喜歡白天鵝的純淨也喜歡黑天鵝的邪氣,從另一個層面講,黑天鵝是她與現實壓抑的抗爭,也是一種人性的釋放(別說我是因為寫論文寫的,這確實是),只是我們的社會不允許它的存在,真正的追求自由了,可當它釋放的時候馬上也就接著被束縛了。所謂自由,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敢於去追求,是我愛這個影片的原因,雖然其中過程極為變態我也極不認同。

    當一件事真正走到了極致,我想也走到了衰敗的邊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極則衰。無不體現著這一道理。卻不並不絕對。

    很多人生我們不會,不想,不能也更加不可能去體會,電影卻給予了我們這個平台,走進了虛構的世界,浸染了虛構的心情,卻體會到了真實的人生。

    我痛恨她對自己的傷害,無形卻有形,心疼卻鄙視,我想她的內心在掙扎,在反抗,在掙脫黑天鵝的控制,卻始終沒有逃出那個魔爪,牢牢被束縛住,死於無形的丟失。

    她得到了黑天鵝,卻失去了自己。

 

    很多反映精神的影片相應出現,現代人失去了衡量的準則,孰對孰錯?

    對藝術愛的瘋狂 ,失去了自我。

 

 

 
                                            --------其實本質上這就是對這部影片的胡思亂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