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 [2000]

几近成名/成名在望/成名之路

7.9 / 294,600人    122分鐘 | USA:162分鐘 (director's cut) | Croatia:152分鐘 (DVD extended cut)

導演: 卡麥隆克羅
編劇: 卡麥隆克羅
演員: 比利庫達普 法蘭西絲麥多曼 凱特哈德森 傑森李 派屈克福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六翼在天堂

2012-01-29 02:26:32

珍愛生命,遠離搖滾


前幾天臨睡前收到桃子姐一條簡訊:
「樂隊窮三代,搖滾毀一生」
我倒吸一口涼氣,馬上回過去:
「為神馬突然給我發這個……」

這是一段小插曲,也是導致我找來這部想看好幾年了卻一直沒看的電影的原因。

角色一:叛逆的孩子
大多數的我們都曾或多或少被打上叛逆的標籤,父母煞費苦心地安排好我們的一切,用他們覺得最合適的方法。
該談戀愛的時候沒談戀愛
該玩得昏天暗地的時候沒有昏天暗地
該知道些事兒的時候卻什麼也不知道
我想美國的孩子至少還有在18歲之後say no 的權利
而通常情況下中國父母的禁錮,從生理到心理,從身體到精神,從嬰兒到成家立業
這也難怪,每年一到過年,網路上到處可見吐槽的,各種盤問不說,還非得給他人灌輸自己的價值觀,這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
從小我們被家長被學校教育要正直要善良要不愛慕虛榮
可是,現在又在給我們教育什麼?
「你看人家怎麼找了個那麼有錢的男朋友……」
「當官的就是有本事啊……」
「你也學學……」
請不要自己掌自己嘴巴好嗎?
我喜歡那些和自己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面對這個世界的父母
不管你自以為自己有多少經驗有多少學識有多少才能
面對偌大的世界,我們都太渺小
我們應該一起去探索這個世界
「你太好不適合搖滾樂」
「你們當然會喜歡他」
「你把他教得很好」
當姐姐終於在搖滾樂中對媽媽說出自己要離開家去當空姐時
當威廉終於因為搖滾樂評能夠暫時離開媽媽成長一段時間時
他們真正開始去面對屬於自己的人生
包括最後回到家三人一起生活,這才是真正的理解的關係。

角色二:記者
當我看到電影裡威廉被樂手稱為「敵人」時,我不禁笑了出來
在搖滾的世界裡總還有些東西是沒變的:sex、drugs、rock 『n』roll;漂亮姑娘;酒精;巡演;砸東西;當然還有大多數樂手是排斥至少談不上喜歡媒體和樂評人的,這點放在現在依然行得通(想通了利害關係和媒體共進退的音樂人除外)
威廉的矛盾代表了很多因為喜歡搖滾樂而成為了媒體從業者的矛盾
一方面他們熱愛搖滾樂他們是最忠實的樂迷,一方面他們代表媒體要保持客觀,而另一方面他們不可避免的和樂手成為了朋友。
搖滾樂手為什麼會排斥媒體?
看看導演剪輯版里他們去電台錄節目的那段把(電台主持念著不知所云的稿子,甚至睡著了)!那就是現實,大多數的媒體根本不在乎你談的是吉他還是貝司,他們只是照本宣科的做好一個活兒,甚至有時還做不好。任何樂隊在大多數媒體看來只是成千上萬的料之一而已,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關注的人又少,又拉不來什麼廣告,在他們眼裡甚至連料都算不上了,誰還來認真做你!
現在也不會有媒體願意出錢派一個記者去追一個巡演只是為了一篇4000字左右的稿子。演出去不去看自己時間,專輯聽沒聽不重要,重要的是專輯寄到了沒有,車馬費給了沒有,通稿發到郵箱了沒有?改扒改扒給宣傳個人情上唄!
到處都是給各種客戶做的軟文,但是可悲的是,玩搖滾的人沒多少錢,他們連版面也買不下來,於是你能在主流媒體上看見搖滾的機會越來越少,字字都是錢啊,幹嘛放著不賺!
當威廉聽到越來越多的真話時,他的身份已經從記者游離到朋友
之前有跟朋友討論做採訪的一些事情
我們歸納總結為一個字:懂
當被訪者感受到你的誠意和你在某個方面能懂他時
其實採訪的門才真正打開
所以當滾石雜誌里所有人都質疑這個15歲男孩時,我不禁想恥笑一下那些編輯,你以為你們有權威,你們有閱歷,你們有經驗,就足夠做好一次採訪嗎?當你們拿著這些圍繞在你們周圍的氣場出去採訪時,誰能保證被訪人和你說的都是實話,太多藝術家在回答他們不喜歡的人的問題時都早就有了草稿,所謂的採訪技巧如果建立在謊話的基礎上,再漂亮的對話也沒有用!

角色三:Groupie
「It's all happening 」
這是最開始我記住她們的話
她們還說:
「這些新來的女孩真奇怪」
「她們根本就不知道骨肉皮怎麼當,骨肉皮會對一首歌一個樂隊痴迷不已,愛到心痛」
之前有一段時間我是不理解Groupie的,他們的兩性關係對於我來說太過簡單又太過複雜,直到某一天我看了《海盜電台》,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釋然了,為什麼會有Groupie存在就跟為什麼會有愛情存在一樣自然,並不是只有搖滾樂中才存在這種關係,但凡與藝術沾邊或者是有魅力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關係,不為什麼,他們有這樣的魅力。反倒是一直在月亮組看到有帖子在聲討那些女孩為什麼要跟搖滾樂手上床的時候,我非常想跟一貼,女孩選擇跟什麼樣的人上床是她的自由,這個時代脫離婚姻脫離戀愛關係的兩性關係並不少,我並不覺得在其他領域就沒有這些狀況出現,為了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或者說為了一個寫出自己喜歡的歌的人,這種理由比起錢、奢侈品、交易、寂寞來說要可愛的多。
Penny代表了很多熱愛搖滾樂的女孩,她們漂亮、熱情、熱愛樂手,她們不是一無所知的只想著和風光男人上床的女孩。
她可以追巡演,她可以逗樂手開心、她會社交、她知道的樂隊不比樂評人少、當巡演巴士上響起某首歌時,她可以一起合唱!
她一直說她已經退休了,她一直不肯告訴別人她的真名,當她在散場的場子內,獨自拿著一枝玫瑰起舞,那種看完演出的滿足和幸福,你可以相信她的愛有多麼濃烈和真誠。
威廉是個真正勇敢的男人,他正視自己的感情,並且用真心對待一切,他說:
「現在我要勇敢進入,許多男人曾經去過的地方」
他吻了她
「那個骨肉皮?她是樂迷,她對你們樂隊一片痴心,你們只知道利用她,你們全都一樣,利用完就扔掉,你們和鮑勃迪倫在一起時,她差點死了,你們老是三句不離樂迷、樂迷、樂迷,她是你們最忠實的歌迷,而你們卻不珍惜她,如果你看不出這點,那是你的問題。我愛她。」
他吼了他
他對她們的態度從來不依附於任何人的想法和看法

電影裡沒有大談搖滾樂如何如何偉大也沒有把搖滾精神捧上天,甚至樂隊在面對威廉的採訪時,那些答案都真實的可笑。
他們只是想讓自己更酷一點,嗯,酷一點而已
當他們接受了那個牛逼商業經紀人的時候,他們的迷茫、混亂、不知所措被商業打了個正著
當搖滾樂脫離地下、骯髒的時候,他們只能是幾近成名
縱然他們成了滾石雜誌的封面故事
三個角色和搖滾樂一起告訴我們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獨立
沒有獨立精神,一切都是瞎扯淡!
當所有人都跟你說:珍愛生命,遠離搖滾時
他們只是希望你能遠離那些他們看到的「壞」的事物
珍愛生命、遠離濫交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珍愛生命、遠離利用
珍愛生命、遠離虛偽
珍愛生命、遠離虛榮
……
當我遠離了這些時,我發現我離搖滾更近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