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

碟中谍/职业特工队鬼影约章(港)/不可能的任务鬼影行动(台)

7.4 / 533,889人    133分鐘

導演: 布萊德柏德
編劇: J.J.亞伯拉罕
演員: 湯姆克魯斯 傑瑞米雷納 寶拉巴頓 賽門佩吉 麥克恩奎斯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ainman

2012-01-29 06:56:46

特工的自我修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4》



      地球有70億人口,而我們每個人一生中能接觸到的,大概也能有個成千上萬,要區分這些人等,需要一套識別系統。電腦會採用面部識別、指紋識別,而人類所運用的識別方法則要複雜得多。換句話說,每個人除去先天的特徵,還有諸多後天的因素是獨特的,這些特質構成了一個人的風格。比如你看到一個消瘦的穿黑毛衣的人在台上介紹那個著名的水果,你會知道他是史蒂夫·黃牛黨最愛·喬幫主;當你看到一個身著紅色隊服,吐著舌頭在天上飛的男人,你知道他是麥可·籃球之神·喬幫主。
      現實中得牛人如此,電影中的英雄亦如此。比如,同為DC旗下的超級英雄,超人屬於高大全的好好先生,蝙蝠俠則是黑暗詭異夜行俠的范兒;同樣是富家闊少,布魯斯韋恩屬於謎一樣的男人,斯塔克則是生怕天下還有一個人不認識他的主兒。這就是風格,他讓一個螢幕形象更加獨特,迷人,當然其生命力也更長久。
      言歸正傳,說回我們的特工們。儘管我們在現實生活鮮有見到這樣一個特殊群體(當然,也可能我們見過,不過能記起的卻只是紅光一道之類的),但他們在螢幕上實在不算是少數,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演員型和角色型。演員型不必我多說,大家只要翻看八九十年代任意一位動作明星的簡歷,如果他沒演過特工,我絕對的說哥們你看片的口味太刁鑽這樣的淫也叫動作明星?
      這類型的特工片,其實演員還是在扮演著自己,觀眾買票也多半是衝著看演員本身的。比如阿諾州長,管它是《真實謊言》還是《蒸發密令》,管他主角在劇本里叫啥,在我們心中他們都只有一個名字——施瓦辛格。

     另一類角色型的特工片,就不同了。儘管其中也融入了主演的個人風格,但是其實更重要的是,是角色的特點,是影片的風格。《007》《神鬼認證》以及我們的《MI》都是這一類型。
     007主打的是英國紳士范兒,就算龐德先生從一個廢棄的煤礦出來,身上也必然是一塵不染的筆挺西裝,身旁也必然有如花似玉和心如蛇蠍的美人各一位。伯恩哥只有三集,而且幹得都是一套事情,但其苦大仇深卻平民像十足的樣子,以及簡單凌厲的作戰手段,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當我們談論到伊森亨特,你想到的是什麼?拜吳宇森所賜,我覺得很多人都會留下瀟灑的扔墨鏡場景,但市場證明,這樣的耍酷,不能給特工先生加分。系列比較早的影迷,可能會對第一部印象更加深刻:清冷素色的場景,環環相扣的緊張,以及張弛有度的劇情,當然還有主角伊森在其中抽絲剝繭,文武雙全的表現。
    個人感覺,其實這樣的定位和風格,更加適合MI和伊森亨特。儘管這個系列電視劇誕生背景的冷戰早已經結束,但是那種陰冷的風格,和文武兼修,張弛相間的劇情模式,也是把IM區隔於其它特工系列片的有效途徑。

    個人比較遺憾的是,在經歷了第二集不靠譜的改頭換面之後,第三集和第四集,儘管在一些細節上繼承了系列的特點,但在風格上,則越來越傾向於一般的動作片:爆炸,追車,極限運動,武鬥……儘管這一切花樣翻新讓「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一名稱更加有理有據,但是回頭想想,哪個動作片的任務不是上刀山下油鍋般的難熬?就連成龍的《簡單任務》都讓大哥從冰天雪地殺到澳洲水下的呀。所以,任務的難度,是不能稱得上是一部特工片的獨特風格賣點的。

    說回《MI4》本身。阿湯哥在使用新導演上確實是有一套,上次的JJ,這次的伯德,如果以影片的精彩程度上來講,都是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伊森亨特和他的小隊,再次帶著觀眾,不辭辛苦地從俄國殺到杜拜又殺到孟買,縱跨半個地球,在將自己一次次摧殘的同時,有效地在2個小時裡娛樂了螢幕前的觀眾。片子裡的動作場面一個接一個,絕無冷場,讓演員的感情戲稍有欠缺,但絕對讓觀眾感覺值回票價。小隊裡阿湯哥賣體力,賽門佩吉賣萌,寶拉巴頓賣腿,難怪鷹眼俠在劇中也不枉吐槽一下。另外,還有《LOST》裡的Sawyer驚艷亮相。唯一缺憾的就是,翻拍似乎戲份較少。
    總而言之,作為一部娛樂電影,《MI4》絕對還是值得一看。但如果我們提高一些要求,想要給《MI》系列,給伊森亨特定一個區隔於其它特工的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這部續作,仍然沒能給出一個答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