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T

2012-02-02 07:17:11

A Great Soul


 這個周趁休息的時候又看了一遍《死亡詩社》,再看一遍的時候愈發的愛不釋手。
  
  這部電影的主旨,部份的細節,讓我極為喜愛。
 
一、 Carpe diem.Seize the day.
  這是電影的第一個主旨。不過呢,電影中的「Carpe diem.Seize the day.」被翻譯成「及時行樂」我強烈的不認同。因為這句話接下來的一句對白是「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讓你的人生變得精彩不凡。並且,在這部電影裡面,以惠特曼、梭羅的思想作為電影的靈魂,尤其是在詩社聚會是所用的詩集首頁上斐然寫著梭羅的《瓦爾登湖》的著名詞句和整本書的精神要義: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以及梭羅的另一句著名的話 :"sucking the marrow out of life" 一直貫穿電影的始終,再加上這部電影中的其他主旨,所以Carpe diem不是及時行樂的意思,而是讓一個人抓住時間,深刻的生活,做生命中最重要的,最有意義的事情。就像梭羅說的: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順便說一下梭羅,這是一個偉大的靈魂,他在他的朋友的土地上,自己一個人動手搭建了一座小房子,這座小房子位於瓦爾登湖旁,保留至今,成為一個不那麼著名的旅遊景點。他自己一個人在這座小木屋中住了兩年零兩個月,然後成為了人生中的一個sojourner,在這兩年零兩個月中,他堅持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直面生命的本質,思考什麼對與一個人來說是necessary的,什麼是徒增的煩惱,讓我們迷失方向的,他與自然對話,與人性對話,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人類社會,是一個難得的清醒著,難得的思考者,難得的行動者。他的《瓦爾登湖》,至今成為了中國乃至其他國家少數人極為喜愛的書籍之一,我想這本書大概永遠不會成為流行本,廣受喜愛。 他的《瓦爾登湖》以及他的思想,經常體現在電影中,在西方可謂是影響極大,另一部以他的思想為靈魂的電影是《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只是結局仍舊不太好,主角也死掉了。這大概說出了梭羅思想的侷限性,不被主流社會和主流意見所包容,他批判了從古至今所生活的絕大多數人,認為「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大多數人都生活在靜靜的絕望中),主張拋棄生活中的許多物質享受,而去追尋生命的本質,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喜歡清心寡慾的,而寧願被物質所蒙蔽眼睛。(不過,佛教大師說過,物質只不過是手段,即使身家百萬,仍然可以有高貴的靈魂。)
  這是題外話。
  
    在這部電影裡,seize the day 是最亮眼的一句話,可是在一個講究傳統講究紀律的貴族學校,學生是怎麼實踐的呢?這就是下面電影中所必定要傳遞的精神。
 
二、sucking the marrow out of life 吸取生命中的精華
    如何吸取生命中的精華,這在電影中沒有大篇章的描述,不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seize the day的seize其實講的就是sucking the marrow out of life ,在電影中,這些精神是從兩方面來體現的,
   
   一是Keating老師的口中,在孩子們問他什麼是死亡詩社的時候,keating老師認真的作了解釋,所以其中一個孩子問:「你們只是聚在一起讀讀詩?」keating說:「We weren't a Greek organization. We were Romantics. We didn't just read poetry, we let it drip from our tongues like honey. Spirits soared, women swooned and gods were created. 「(我們不是循規蹈矩,我們是一群浪漫主義者。我們不僅僅是念詩,詩從我們舌間滑落,就像蜜糖。情緒高漲,女人亢奮,靈魂馳騁。 )在電影中keating還有其他的解釋。
    
  另一方面是通過孩子們的行動,一個孩子勇敢地追求心儀的女孩,一個孩子勇於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表演,一個孩子勇敢地在校刊上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古板的男校接受女學生(雖然他的想法和做法值得商榷),學生們的另一個表現是他們對於人生的理解,這個理解表現在他們死亡詩社的聚會時他們對於古典詩歌的理解和朗誦自己的新作,他們在課堂上對於English這堂課的不同的理解和他們在keating老師的帶領下所進行的創作。很遺憾的是,這部電影裡面這部份的內容不夠豐滿——個人觀點。
 
三、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keating老師很讓人印象深刻的用了新奇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敢於去想,敢於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敢於打破自己的固有的思維,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世界。
 
   其一,他讓孩子們把拙劣的書籍上的觀點撕掉,「come on,rip it」,keating的命令似乎猶響在耳邊,在傳統的、篤信教科書的教室裡,這樣的命令讓孩子們目瞪口呆,也給了他們打破束縛,敢於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詩歌,也就是體驗生命的機會,詩歌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不是用方程式去解藝術,藝術是什麼呢?有人說,藝術是藝術家的自我表達,偉大的藝術,不也就是偉大的藝術家的偉大的自我表達嗎?為什麼是偉大的呢?還不就是因為它們對於生命有所感悟,對於心靈有所啟發嗎?生命,心靈,沒有標準答案的,是吧,每個人的體會都是不一樣的。就像《美麗心靈》裡面的一句對話,數學家對他的浪蕩室友:我應該娶她嗎?我怎麼能夠know it for sure?浪蕩室友說了一句經典的對白:人生中沒有什麼事情是確定的,這是我唯一確定的事情。美麗心靈中兩個人聊的是生命中最偉大最恆久的話題——愛,既然愛都能確定,還有什麼能夠確定的?唯有每個人自己用心的去體會,live deep,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其二,他讓孩子們站在教室的講台上,用不一樣的角度去觀察世界,不是匆匆忙忙像過街老鼠,而是真正睜開眼睛去感悟。這個橋段也感人至深的體現在了最後一個鏡頭,讓人深刻的感受到keating老師帶給孩子們的不一樣的觀點對孩子們的影響至深以及孩子們對keating老師的喜愛。
  
  其三,keating老師在庭院中讓孩子們走出自己的步伐,用我們的專業術語,這就叫EING,體驗式教學,孩子們深刻的感受到在群體中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是一件多麼難得事情,keating老師讓孩子們自己嘗試著走一走,我想孩子們也是第一次那麼認真的感受什麼是走路,自己是如何走路的,這也很符合埃克哈特所講的活在當下,我們用心去感受當下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
 
    其四,keating老師在課堂上點評一個同學的詩的時候告訴他「Sometimes the most beautiful poetry can be about simple things.Just don't let your poems be ordinary.」這也是這部電影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另外一句話,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生命何其短暫,如何確定我們的目標將決定我們如何行動。如果我們奔著extraordinary的目標奮進,我們才知道如何做到四大校訓中的最後一條,也是最有意義的一條Excellence。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夠認真的思考關於「深刻」「精華」「本質」,這些重要的又很讓人迷糊的話題。
    
    我想,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的這種邏輯銜接,這些主旨,這些重要的要素,它一條都沒有落下,每一點都通過一個輕鬆愉快並且有與眾不同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展現出來,Keating老師的口哨,撕書,庭院閒步,勇敢地站上講台,這些情節如此的輕鬆愉快,以致會讓人在輕鬆搞笑之餘來不及細細品味話裡更深層次的話音,也就是因為如此,在結局時面對著neil的沉重的死我們像電影中的人物一樣無法接受。回頭細細品味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發現,keating的輕鬆愉快的教育中,傳遞出來的正是對循規蹈矩的嚴肅的傳統的挑戰,傳統何其威嚴,那裡容得下挑戰,在與傳統的挑戰中,有的必定是流血,還有,犧牲。
 
    不過,neil perry的死也有其他的原因,那就是——唱個老本行——他不夠情商。他活的表里不一,用弗洛伊的的理論分析,他的本我自我超我嚴重分裂,用阿瑪斯的話講,他將自己社會化的人格當成自己的本體,他不敢面對自己的分裂,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他希望做一個孝順兒子,他同時又希望遵從自己的內心意願,過自己想要的人生,本我要他表演,要他遵從自己的內心,自我被父親約束,想要表現良好,而超我又要求他不忤逆父親,做一個孝順兒子,他無法平衡這三者的分裂。如果他能夠直面自己的問題,能夠統和這三者,分清楚他到底是要孝順,服從,按照父親的意願成為醫生,還是自主,獨立,按照自己的喜好成為演員,那他無論如何選擇都將成為不錯的人,當然,選擇後者是我們更希望見到的。
    我們在課堂上,在學習情緒管理的課程的時候,鼓勵孩子們勇敢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因為如果不說出來的話,別人是無法知道的,我們很明顯的在電影中感覺到,neil一直是沉默的,一直拒絕與父親溝通他自己真是的意願,這種拒絕溝通無論是出現在什麼關係中,夫妻中,父母和子女中,老闆和下屬中,都不是一個好兆頭,最終導致的,都是兩敗俱傷式的破壞。
    我們不僅鼓勵孩子勇敢地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同時更希望他們活的表里如一,只是這一點在課程中很難傳遞和體現。假設一個人表面迫於壓力、害羞或者自己的行為習慣等等因素,表現出來的和自己真實的樣子不一樣的話,我想沒有那個人在這樣的狀態之下會覺得平靜、祥和、喜悅,neil的表里也是極為不一,他表面上對父親順從,實際上是一個極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的,並且又十分勇敢敢於嘗試的人,死亡詩社不也是他大力號召才成立的嘛。在這部電影中,不是他一個人表里不一,還有他的室友Todd,Todd表面上是一個不敢於表現自己的人,他參加了詩社可是不敢當面朗讀,他覺得自己講的話沒有人會聽,他對Neil大喊說你不要管我,我不用你幫忙,我自己這樣子就很好了。其實他不是,他很羨慕Neil說的話受人重視,就像Keating說的,他認為自己的內在既單調又無聊,但其實他不是,他期望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期望自己說的話被人重視,期望自己能夠像自己的優秀的哥哥一樣的優秀,諷刺的是,neil沒有治癒自己的問題,卻成功的幫助了Todd拜託了他以往的人生模式,不得不說,當neil在Todd的文具組合盒上聞到了空氣動力學的味道並跟Todd一起扔掉了這套文具組合的橋段的確設計的不凡(也正因為如此這部電影才獲得了最佳劇本獎吧),在這樣的時候我多麼希望neil自己也能夠如此灑脫如此想的通。在電影的最後,Todd是所有男孩中最堅持最勇敢的孩子——雖然他也不得不在紙上籤了自己的名字——正是他,第一個勇敢地站到了桌子上,第一個勇敢地喊出了:「o captain,my captain」。多麼觸動人心的情節!
 
  題外,據梁文道說,電影中的keating老師在現實生活中是有一個原型的,這個原型老師在教書中以獨特的方法聞名全國,我沒有查到這個老師是誰,有何獨特的方法,我倒是真的真的很想向他學習。
 
 
四和五無關乎主旨,只是電影中的另外一些我很想提及的亮點。
 
四、電影中的出彩的詩歌、文學等思想結晶
    這部電影註定是一部不低俗的電影。
    無論是惠特曼和拜倫的詩歌,還是莎士比亞的戲劇,還是梭羅的文章,都是人類社會思想中耀眼的結晶,當這些我們平時覺得晦澀難懂的文學作品生動的穿插進電影中,和每個具體事件每個具體人物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我能夠感受到的,就是豐富,還有美。尤其是當這些生動的文字優美的旋律是從一個睿智的老師嘴裡講出來的時候,從一群活力的男孩們嘴裡唱出來演出來的時候,讓人感覺到的就是銜接的恰到好處,就如舌尖滴蜜,回味甘甜如怡。當男孩對著女伴說出拜倫的詩——
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
Thus mellowe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
的時候,感覺到的不是輕佻,而是詩歌恰當的照進了現實。當男孩對著自己心儀的女孩勇敢地唸出:I see a sweetness in her smile. Blight light shines from her eyes.But life is complete; contentment is mine, Just knowing that... jus tknowing that she's alive. 我想他一定有自己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而臥看到了他的勇氣和對女孩的愛慕藉助這首美麗的詩抒發出來的時候,心中有了滿滿的感動。
 

五、年輕的旋律,生命的活力

  這部電影基本上都是發生在男孩身上的故事,男孩是最有生命力的代表,在這部電影中他們表現的非常到位,年輕,敢闖,有大無畏的冒險精神,世界彷彿就在他們的腳下,不可一世,未來世界的征服者,(neil在稱呼他的朋友的時候,不也是說Mr .future lawyer和Mr .future banker麼),他們不是一群光說不乾的言語派,他們努力,他們上進,他們認真的對待學業,對待自己的人生,在keating的感召之下,他們也認真的對待自己的靈魂,對待生命,這些男孩勇敢地去嘗試,去追尋讓靈魂昇華的途徑,於是他們恢復成立了死亡詩社,他們生命中年輕的旋律就這樣與詩歌的旋律融為了一體, 旋律是詩歌讓人著迷的地方,當男孩們在第一次死亡詩社的聚會上以富有旋律的Then I had religion, then I had a vision. I could not turn from their revel in derision. Then I saw the Congo creeping through the black, cutting through the forest with a golden track. 作為結束的時候,我只覺得內在湧動著一種激情,想要加入他們,與他們一同吟唱這首富有旋律的詩歌。

 

    這樣一群孩子,被智慧的光芒點亮了雙眼,被詩歌薰陶過,被思想感染過,我想他們註定會比那些只會學習別人觀點,只能夠埋頭努力的人,生活的更加深刻,就像美麗心靈裡的男主角一樣,會找到自己的original view,獨創的,原始的,而不是一味的重複他人。我記得《超越死亡》的作者肯.威爾伯在書中有這樣的觀點,說他的朋友希望他搬到哈佛附近,說想肯這樣的人物,必定會喜歡哈佛。但是肯搬去了哈佛稍作了解之後,斷定他不會喜歡哈佛,因為在哈佛,人們拿著用功當思考,每個人都埋頭苦幹的努力學習,用功讀書,只不過讀得都是別人的觀點,這些學生不斷地將別人的見解當做知識點複製進自己的腦袋中,生怕別人說什麼自己不知道,生怕被人恥笑為孤陋寡聞,他們可能很少停下來想一想所學的東西到底意味著什麼。Tal在《幸福課》中說到「Time-in」的重要性,他雖然沒有往這個意義上講,但是我們可以做這樣的理解,所謂的「Time-in」,不也是指保留一點時間內省,自我思考和分析嘛。

    獨立性,自主,敢於去想,有自己的觀點,其實就是這麼重要,對每一個人來說,獨立應該是他人之為人最重要的立足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