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殘片
2012-02-03 00:28:06
淺評《入殮師》
影片以電影中主人公的職業作為片名,不僅直接的讓觀眾知道了影片大致在講什麼,其次「入殮師」也是構成整部影片的支架,因此,用「入殮師」一名,實在簡明扼要。
主人公小林大悟的生命軌跡頗具偶然性,「一不小心」就成為了一名入殮師,這是他意料之外的事。就是在這種不經意之間,小林大悟對於入殮師的認識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樂團解散後的小林大悟,妻子「一不小心」買了一隻活章魚回家,小林大悟提議將其放生,然而被放生的章魚卻一命嗚呼,推鏡頭裡小林大悟臉上失望的神情也正是他「失業」後對未來的迷茫。而「一不小心」又成為入殮師的小林大悟,起初對於這份工作相當排斥,從高雅的大提琴師淪落為在世俗眼裡骯髒的「入殮師」,換了你我,定和小林大悟同樣的態度。每次更隨社長外出工作,導演用了大量的特寫來捕捉小林大悟對於死者的驚恐,也是對這份工作的不自信。在有了多次的經歷以及社長的指引,小林大悟逐漸於生與死中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此時的人物特寫中,更多的是小林大悟在給死者「清洗」時嫻熟的手法技巧,這些特寫在表現人物高超技藝的同時,也展示了小林大悟對於生的尊重以及從「死亡」中走出來後的坦然。以上幾組代表性鏡頭充分展現了小林大悟對「入殮師」職業的態度轉變過程,更深層次的是他對於生命的認知過程。
影片的主題鮮明,導演通過入殮師這一特殊職業群體,帶領觀眾在生於死的探討過程中去獲得生命的感悟。整部影片節奏緩慢,導演藉此告訴觀眾:死亡,其實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生與死人類無法預知,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正視死亡,重新看待死亡。
影片中優美婉轉的配樂與多處空鏡頭中秀美的山水與影片的主題交相輝映,自此,影片的主題也得到了昇華。
2009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殊榮,《入殮師》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