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秋天的故事 Autumn Tale

秋天的故事/人间四季之秋天的故事/AutumnTale

7.5 / 4,355人    112分鐘

導演: 艾力侯麥
編劇: 艾力侯麥
演員: 瑪莉希維耶 碧翠絲侯曼 亞倫萊柏 迪狄耶桑德蕾 亞歷希亞波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正義夥伴張熊

2012-02-07 23:39:09

愛情的哲學,人生的滋味


        其實看候麥的電影,有一半都是在看他眼中的法國風光,尤其是《人間四季》系列,候麥用他獨特的內斂和沉默的鏡頭語言,在漫長的三十個年頭裡,帶我們領略了法國四季變遷的美景。其中,《秋天的故事》,不同於春天的淡雅,夏天的激情和冬天的清冷,它更多的,是濃烈,色彩和氣味的濃烈,像葡萄地裡成熟的果實,散發出令人微醺的酒精氣息,也難怪在這樣的一個收穫的季節,女主角馬嘉利會為了無法收穫的愛情而黯然神傷。
    候麥的電影讓人很容易就能產生共鳴,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有時候會感覺害怕,即使是法國人閒散熱鬧的生活,也有冷漠隔離穿插其間。馬嘉利對待單身的態度豁達樂觀,但在「孤獨」二字面前還是忍不住掩面啜泣;羅欣穿梭在兩個男人之間看似遊刃有餘,卻還是在舞會的間隙悶悶不樂;婚姻美滿事業有成的伊莎貝拉,丈夫不在身邊女兒即將出嫁,她想為摯友馬嘉利找個男人,卻險些陷入了愛情的漩渦。人類明明是獨居動物,為什麼還要前赴後繼的步入愛情的墳墓?因為愛情?才不是,因為孤獨。該死的孤獨,這候麥鏡頭下永恆的主題,無論四季如何變化,孤獨不會變,無論年歲怎樣增長,孤獨不會老,它吹不破砸不扁扯不爛,即使濃烈如美酒或淚水,也化不開。

    羅欣喜歡男友的母親馬嘉利,便想撮合自己的前男友——一個大齡的哲學老師同馬嘉利在一起。在《春天的故事裡》也有著類似的橋段,娜塔莎企圖在朋友和父親之間牽起紅線。「一廂情願的將自己喜歡的人撮合在一起」,似乎是法國人的陋習,這幫子整天無所事事張口閉口就是莎士比亞和柏拉圖的文藝工作者們,好像從來都覺得關係不夠混亂似的,在本來就岌岌可危的情感關係上面躍躍欲試想要添磚加瓦,卻讓人在覺得荒唐的同時居然還有一點點羨慕,他們是真正的自由主義者。在露天的餐桌旁吃飯談天不是自由,同時和兩個男人談戀愛又養著第三個男人的孩子也不算自由,自由是永遠都朝著心所嚮往的方向,忘記之前的疲倦,蓄勢待發。
    候麥是善良的,在他的電影裡,很少會出現人性的不堪。就像《春天的故事》里那串最終出場的項鍊一樣,這種小小的善良像金子一樣被嵌在劇情的角角落落。馬嘉利在後花園生這伊莎貝拉的氣,這是伊莎貝拉走了過來。
    「怎麼了?又不高興了?」
    「沒事,我很好,我在欣賞夕陽。」
    「可夕陽在你身後。」
    「過一會兒它就到我面前了。」
    而馬嘉利和伊莎貝拉的誤會解除的那一刻,千言萬語只需相視一笑,朋友之間的信任和默契,比那個遠在天邊的男人重要的多。

    從一個人對愛情的態度,就能看出他對生命的態度,愛就追隨,不愛就當朋友,這樣一種灑脫,少了法國那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是培育不出來的,而這正是候麥讓我痴迷的地方。成熟的葡萄園,摩肩接踵的尋常街頭,人頭攢動的咖啡館和舞會。據說因為資金緊缺的原因,候麥經常在沒有佈景和群眾演員的情況下,在街上實景拍攝,經常當他完成了一段拍攝後,街上的人們甚至都不知道這裡剛剛進行過一場電影拍攝。因此,法國的日常,被儘可能原汁原味的保留在了膠片之中。

    在《六個道德故事》一書的前言中,候麥提出了疑問:「一個故事,如果能寫出來,為什麼還要拍成電影?如果要拍成電影,為什麼又要去寫它?」,的確,文字和影像之間的關係,是十分曖昧的。候麥的小說像是一場紙上電影,而他的電影又像是畫面構成的詩句。
毫無疑問的,他的電影有著文學的屬性,僅靠畫面和台詞推進,沒有炫目的鏡頭,沒有出入意料的轉場,甚至連劇情都如出一轍——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總是反覆的上演,但是卻具備抓人眼球的能力,通過劇中人對愛情,對生活,對自身的不斷的剖析解讀,觀者如我們也不禁開始了自我的反思,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有沒有靈魂,何謂信仰,這些無解又無用的問題,卻將我們的生活帶往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次元。有時候哲學是一種逃避,暫時逃離繁瑣的生活混亂的感情,身心在虛無里得到短暫的停歇。

    最後會怎樣?馬嘉利那剛剛萌發的愛情的萌芽能夠像她的葡萄那樣茁壯成長嗎?羅欣又是如何處理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戀情的?伊莎貝拉的女兒能夠享受美滿的婚姻生活嗎?無人知曉,因為秋天之後是冬天,冬天之後又到春天。四季的故事,也就是人生的故事,人生,生死輪迴永不停歇,而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像享受一杯應時的手工葡萄酒一樣的享受手裡握著的,眼前的這段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