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amoi

2012-02-08 18:41:47

謹以生者無限的愛,賜予逝者不朽的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入殮師》,一部看似從片名到內容都不甚「吉利」的影片,卻榮膺2009年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於是昨晚將其翻出,實實在在地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類似探討生死的影片也看了不少,但該片依舊帶給了我一定的心靈震撼。
    該片很大的一個亮點在於對死亡的探討,任何事物都有消逝的一天,事務所老闆勸說男主角不要辭職的時候說生物需要靠吞噬其他生物來活下去。我以為,這不僅是指物質上的吞噬,還有精神上的傳承。記得聽過一個恐怖故事,說陰魂在人間徘徊逗留的原因是因人世間總有人在說其他,無論善意還是惡意,都會使其無法進入輪迴。所以,對於逝去的,不妨放在記憶之中,如果想要善待,不如關心活著的生靈,珍惜它們的生命。這點在影片後半部份,當男主角的妻子在發現其工作性質後,因受不了而離家出走,而男主角的事業當時剛好進行得行雲流水之時,有個他吃麵包的鏡頭,畫面上的他將一塊生鮮的肉類放在麵包上,接著從一旁的盆栽上扯下一片葉子,和著一起吃了。這種行為和前文提到的對於生鮮食材的恐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說男主角對於死已經釋然,因而對於生也就更為尊敬了。正如傑克遜在《Heal the World》中所唱:「There are people dying,if you care enough about the living,make a better place for your and for me」如今歌者亦已逝,留下了治癒地球基金,是對生者最大的愛,也為逝者保全了不朽的名。
    這就要說到與失之間的辯證關係,該片彷彿是一個行刑者,將死亡直愣愣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倚牆而放的棺冢,肅穆的納棺儀式,甚至是告別式的燒爐,觀眾無可抗拒地被帶入影片這一壓抑的主題之中。猶記其中一個鏡頭,男主角在首次接受任務,處理一具殘破不堪的遺體後,回家面對生鮮食材嘔吐不已,繼而拼命擁抱著因擔心前來查看的妻子,恨不能貼上她每一寸肌膚。這一幕展現了人類對於死亡最原始的恐懼:死亡意味著逝去,意味著腐敗,給旁人無限的哀思,甚至最後一次「購物」(選擇棺冢)都任由他人擺佈。看到完這段,我起身去接了一杯水,讓陰鬱的情緒緩和一下,忽然覺得死亡這事很玄妙,這是一個必經的結局,任何生物都逃不開,死其實對生物本身來說並不可怕,各個宗教都對生後事有各自的說法,真正怕人的是我們對於旁人旁物逝去的恐懼感,怕失去,怕不再。想到這裡,我也不禁感到釋然一些,「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是一句多麼大氣的格言,正如《聖經》中所說,如果上帝不願意,一隻麻雀都不會掉落到地上,人又有多少事情該憂慮呢?有時候,「認命」並不意味著消極厭世,反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今天不要憂慮明天的憂慮,一天的憂慮一天擔當就夠了。影片的結尾,男主角將父親手中的「言石」貼著妻子的肚皮,希望她腹中的胎兒能聽到來自爺爺和爸爸的愛。遺忘已逝的,願來生再見,呵護現今的,望茁壯康健。
    我一直在思考男主角大提琴手的身份和後來入殮師的工作之間有何種聯繫,兩個職業之間的差距很大,前者高雅且為人津津樂道,後者隱晦為人所不齒,從男主角的職業被曝光以後身邊人的反應可以看出。但是隨著影片的推進,我們慢慢可以看出兩種職業之間的聯繫,比如都需要優雅而溫柔的內心,都是手藝活兒,乃至都是藝術家。記得當年某省的高考滿分作文有一片是寫烏鴉的,作者將其譽為生命的傳承者,它們冷眼諷刺那些腐朽的逝去的,熱情高歌迎接新生的,我想入殮師也應該是這樣的一種職業,相比較歡樂的場面,或許這樣一份職業更能讀懂生命的真諦。因此,我以為本片的又一亮點是對於入殮師這一邊緣職業的關注,以日式鏡頭在溫情中透著一絲詭異的手法,揭示殯葬業從業者的生活,誠然,具體工作內容經過了藝術美化,隱去了一些痛苦與不堪,更多了一些溫馨和美好。推而廣之,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看似不體面卻必不可少的工作,提琴可以不聽,但殯葬業卻一天也不可歇息,當我們冷眼旁觀這些不體面職業的同時,是否也能聆聽思考一下此類工作背後的含義呢?工作無貴賤,可能辛苦,但卻一樣高貴,這也是每個人應當了解的。入殮師以其雙手,讓逝者走時如沉睡一般,也還以死者尊嚴。
    不再展開,就此擱筆。首次寫影評,不正之處敬請海涵指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