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尋找第三顆星--Third Star

第三颗星/巴拉方德湾/三等星

7.6 / 6,113人    92分鐘

導演: 哈蒂道頓
編劇: Vaughan Sivell
演員: 休邦尼維爾 湯姆伯克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JJ菲爾德 Rupert Fraz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enchen

2012-02-08 23:14:54

Third star,請帶我回家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選擇這樣死去,可能是因為我想要深深記得,生存感覺。



一開始,我們聽見james的聲音:「今天我29歲,我不會活到30歲。」

他的臉慢慢從黑暗中浮出,乾淨孱弱,與之對比的是,他的週遭,生機盎然。

綠色草隨陽光起舞,植物的香氣在空中醞釀,孩子的笑聲,親人的眼淚,朋友的喧鬧,到處是生命躁動著的真實。詹姆士抬頭將笑容向空中蒼白綻放的時候,死亡冰冷的氣息分外鮮明殘酷,如蟄伏於地底的怪獸,隨時準備躍起將人從生機勃勃拖入幽寒的深淵。

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所有熱氣騰騰的感受都不會再通過你此生的軀殼到達靈魂,沒有了,消失了。但死亡卻是,生命唯一可以確定不變的事實。

普通如我們該如何去跨越生和死的界限?

鏡頭緩緩拉高,巴拉方德海灣平靜的延展開來,遠望像天之涯海之角。灰色雲層透出微亮,灑向同樣灰色的海面,光影曲折。四圍荒島儜立,闃然無人,海深沉靜謐,微漾著細碎粼光,天空中黑色鳥群輕捷划過。看來若將天地神秘資訊凝於其間的油畫。

詹姆士選它為生命終結之地,他選在這荒涼寂然的海灘來和死亡握手。

去巴拉方德途中陪伴他的三個朋友:Davy溫柔體貼,Bill有著孩子般的興奮與糊塗,miles則心事重重。

嬉笑打鬧偶有意外看似稀鬆平常的旅程,因james這個癌症患者,時時被死亡的黑翼拂過。

他出其不意的對殷切照料他的Davy發難,他責怪他不思進取,他責怪他安於現狀,他責怪他失業後花在自己這個病人身上的精力和時間。或者並不真的責怪,他只是將憤怒傾向他看不見的對手—那折斷他人生的命運。

「我不想死,我想活得更久些,我想要那些被你們幾個混蛋毫無意義消耗掉的生命,我有很多事想做,我本來會成為一個特別的人。」

但誰都知道命運的殘酷很大程度就在於它的難於預期和無法拒絕。比如Bill,有時候像天真的孩子:帶了棵樹要去巴拉方德為james種下,不怕沉重的背著煙花旅行,勸架勸著勸著就成了動武的一員。他的生活也天真著一團糟。糊里糊塗的工作,已沒有感覺的女友偏適逢其時的懷孕,感情和責任時不時冒出來折磨著他。

可即使是混亂,深陷病痛靠嗎啡支撐的james看來,大概也如夜空中他淚光映出的煙花燦爛,充滿魅力。生命的鮮活正如沙漏裡的沙一點點從他身體流走,日常生活的抉擇與苦惱同他已無緣。

在james夢裡出現的是親人憂慮的眼神,陰沉無定的海浪,大片深黑礁石佈滿萎綠海藻,一隻白鳥的腐屍猙獰可怖。他於黑暗中驚醒的眼神,恐懼閃閃發亮。

當清晨獨自趴在蔓草叢中注視著天際柔和的淡彩霞光時,james默默流下的淚,是場依依不捨的訴說。

我們對死亡毫無所知。它是否意味著我們所有的愛戀與不捨,此世的喜悅和哭泣,被它輕輕吹散,便像風裡飛絮,不見蹤跡。我們已然習慣的世界運轉依舊,而死去之人卻沉入漆暗海底無知無覺。好像《荒原》里,艾略特寫著:「我 不生也不死,什麼也不知道, 看進光的中心,那一片沉寂。荒涼而空虛是那大海。 」

頻臨死亡的詹姆士於是尋找和思索靈魂的意義。他對朋友描述宗教輪迴的生命存在狀態,「就像忽隱忽現光里飛舞的塵埃,數以百萬計的接連不斷的微粒」「你們就想像著我在天堂里跳著踢踏舞。」而Miles的回應卻斷然拂去他的浪漫想像,「死了就是腐爛掉,從16歲我父親因癌症而死的時候我就這麼想了。」「是真的。」

Miles不信輪迴,真實的唯有今世。可他的今世和其他人一樣問題叢生。作家父親的聲名帶給他揮之不去的壓力,和james已婚的姐姐在一起不知怎樣對james坦白,自己的作品完成許久卻缺乏勇氣示人,一路上摯友的病況也令他難以接受。

行進途上他從近乎厭憎的觀著james反覆發病,到坦承「其實我一直沒有融入這趟旅行」,至結局決定助james赴死。他反而成為三個朋友中最真切了解這趟旅行之於james意義的人:james拼盡全力為這僅有的人生劃出最後的深深的印記,哪怕這印記其實微不足道,只有他自己才能懂得和記取。

或者面對命運最好的方法,不是反抗不是厭恨,而是接受與面對,付上此生的軀體、感情、生命。如同在黑暗中才能感受光明,如同生在死的陰影下才真正彰顯重量。

於是james做了他的選擇。

「因為從現在起,這就是我的生活。」

「慢慢的我會獨自被越來越凶的疼痛吞噬,那樣的日子不值得去過。」

「沒有比這更好的告別方式了。」

「我想要自己選擇。我希望我死時意識是清醒的,我想去感受鹽水帶來的疼痛,想海水沒入我的肺。我想去感受我的搏鬥,那種巨大的,可怖的,又勇敢著的感覺。」

詹姆士設計自己的死亡宛如儀式,他以這死之儀式最徹底的擁抱了生命。

他離開時晨風料峭,地平線盡處未褪的暗色與開闊起伏的海面相接,逐漸清透的灰白充滿天地。沉水之前,他用力抬頭望天,天空無邊無際,黑色的鳥群盤旋往復,有隻索然離群不見。他慘白靜美的笑容迅速隱沒在冰冷咸澀的海水中,慢慢,慢慢,人的所有生命力變成海面浮蕩的氣泡,一會兒就消失不見。終結那刻,他是否如他所願獲得前所未有辛辣痛楚的生的感受?

這時我與他的朋友同樣理解了他的選擇,他承擔著他的命運,用自己的方式,其中的勇氣和對生命的愛並無可置疑。一如他對朋友直到盡頭陪伴的深深感激。

「讓我舉起嗎啡,同所有人乾杯。如果我生日那天,你們恰好想起,請記住,我愛你們。你們使我度過了快樂一生。我的人生,沒有悲劇。」

如果我努力的,勇敢的,認真注視和承受了我的命運,我的人生,也應該,沒有悲劇。

BC的確是扮演james的絕佳人選。他臉上有種渾然天成的年少神氣,不經意間透出的純潔孱弱,一眼看去已讓人心生憐惜。詹姆士始終處在憂懼的狀態,眷戀生命的美好,又不得不正視自己必須走進的現實。其間的掙扎輾轉。即使歡容,也因他的眼神染上哀傷,那笑中含淚的表情,令人難忘:「我是這麼深的愛著你們,留戀此生,可我不得不如此」這潛台詞伴著每個他的特寫在心中響起。到他獨自沉向大海雙手前伸保持著揮別的姿態,我心痛如絞卻不以人物的決定為悖。Bc的氣質和表演為james這場死亡之旅畫上了滿含詩意的句號。

詹姆士離開了,Davy、Bill、miles還在繼續他們的命運。或尋找,或抉擇,或釋然,電影已經結束,一切便只留給想像:他們仍會互相陪伴,面對生活,如曾經陪伴james至最後。

這是部簡單的電影,簡單到看來只想用攝影機記錄一次旅行,而無更多表達的慾望:旅途像根線,串起了打架,笑鬧,吵嘴和埋怨。四個各自背負壓力步入30的男人,好像回到野外露營的少年時代,肆意而為,夜來放煙火燃焚帳篷。隨著目的地接近,困難多多,矛盾漸現,各自的不如意不甘心逐漸浮現,雖然無能為力,他們仍然努力彼此陪伴和關心。終至線尾,以共同負擔一個人的死亡打上結。詹姆士的選擇是否正確,朋友們的人生是否由此改變,死與生的哲學,救贖與愛的體驗,在這部電影裡都沒有做深入的探討,你在其中甚至看不到深刻的憤怒激烈傷痛或者悲憫不忍,攝影機幾乎平靜的錄下他們的歡笑淚水,並把途中的美不勝收收入鏡底。熱氣騰騰的小鎮狂歡,恬靜的夕光滿佈,璀璨的密密繁星,升騰空中爆裂的煙火,還有,那荒寂如世界盡頭的巴拉方德海灣。光亮與黯淡,劃出細微神奇的色彩變換,無法言喻,活著的世界美如畫卷。人性的挖掘絕症的不堪死亡的殘酷都儘可能的被迴避。

因此我說,它是部簡單的電影,也許正因為簡單,所以儘管以死亡作結,依然充滿美麗和溫暖。它實在不能說有多好,觀看完成,你不會有巨大的心裡衝撞並由此醍醐灌頂。只是散發著安靜的氣場,你喜歡它或者討厭它,都是如常。

如果沒有《sherlock》,如果不是bc的fan,我大概絕不會千方百計找這部女導演dalton的長篇處女作來看。看後竟覺清新雋永,處處滲出女性導演的溫柔。《third star》,片中曾提及它的含義,似乎寓意能指引方向的星星。當我們擁抱自己的命運並努力按照心的方向前行時,它是否就在心中閃閃發亮?third star,請帶我回家。

最後我想到的這句來自朱天文的《荒人筆記》:「我們來就是為了走這一遭,其間所有的正是我們所遭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