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庚颺y

2012-02-11 06:07:26

影片給我帶來觸動的24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部電影描述的是南京大屠殺時期的,由一個女學生(似乎是書娟,我分不清是誰)來展開回憶,影片開場時畫面就很昏暗,很多人在逃命,槍聲無處不在。。影片整個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第一個觸動我的地方就是在這,那個時代還無法有效的炸坦克就用人擋子彈掩護扔炸藥的,前面人一個接一個倒下時那種悲壯。(尤其是在學生逃難到一處避難地但裡面人說滿了,硬是不讓進,體現出人情的冷漠以後面士兵擋彈的熱血形成鮮明對比的情況下)
    第二個觸動點是學生的哀道歌與李教官聽歌時留的眼淚還有李臨走前留下了那隻開始遺失的鞋。(之前學生逃難時,一女學生掉了一隻鞋,士兵一直在退守,最後只剩倆人了,李教官看著那女生掉的鞋撿了起來,退到教堂前)
    第三點日本人來了時玉墨堅持打開地窖讓學生進來以及學生(書娟?)看到已經被鬼子發現馬上就領頭選擇上樓引開注意。學生躲在樓上時。抵著門的書櫃在外面一次次撞擊下不停的又書掉落,最後櫃子的倒塌代表希望的破滅。。(玉墨一群妓女中的領頭者,一開始在教堂外面就表現的與眾不同,很淡然,以及不讓進後,直接扔包翻牆)(一女生學生(書娟?)站在教堂樓上彩色窗(這彩色的窗戶也許就像徵著希望,色調很美)前通過一小洞看著這多風塵女子進來。。)
       第四個觸動點,女學生為躲避日本人的爪的亂跑與驚慌的尖叫,洋人(約翰)在房間的靜默,以及動了惻隱心後裝作神父出來掛十字布,但沒用。。。(洋人開始是一負責來埋葬神父的)
    第五個觸動點,李教官臨死前設置陷阱,被射擊掉落房子的一瞬間,慢鏡頭,也很悲壯,拉動了炸藥,房子的爆炸把剩餘的小鬼子都炸死來了。。
    第六個觸動點是日本軍人的彈琴聲《故鄉》。。
    第七個觸動點是妓女的道歉和到鞋。
    第八個觸動點是啊茵父親留下想帶女兒走,就幫日本人當翻譯,同學罵啊茵漢奸。。
    第九個觸動點浦生得迴光返照時的一翻話(下雨了,快去收麥子),代表著渴望無憂的日子。。(一士兵(李教官)一直待在教堂外面守護知道看著邊上的小兵(浦生)快死了,想讓他死在個溫暖點的地方就來到教堂裡面,他將浦生留在了教堂的地窖)
    第十個觸動點豆蔻去拿琴弦說要談首最後曲子給弟弟聽,一根弦彈不了。。(開始眾妓女是諷刺李教官生為兵人還退到教堂里後看到受傷的還是個孩子(浦生)時,一妓女(豆蔻)說真像我的弟弟。就一直照護他,對他有感情)
     第十一個觸動點,約翰放棄坐船走的機會留下幫學生。。
     第十二個觸動點香蘭的臨死前抱著日本人腳的一下,想給豆蔻爭取點逃跑時間。。
    第十三個觸動點 神父的善良謊言(豆蔻和香蘭的死),和妓女的哭泣。。。
    第十四個觸動點教父勸女學生說那慶功宴是好的不會有事,善良的謊言。。
    第十五個觸動點玉墨說小蚊子能被當做學生,自己也可以,要替一個女生去。。。
    第十六個觸動點女生站在牆上要跳下去,不想玷污身子,妓女們紛紛說替她們去。。
    第十七個觸動點妓女們說開始是為了哄孩子,現在還是不想去日本人那,玉墨的一句話只要活的下去就可以。。最後妓女們一個接一個的表示願意代替學生們去。。
    第十八個觸動點學生的一聲姐姐以及妓女們連夜忙活著改衣服。
    第十九個觸動點妓女自知恐無活路紛紛拿出對自己很珍貴的東西留給學生麼,一曲《秦淮景》有多少辛酸。(淚啊)(明明她們都穿著學生裝,書娟去彷彿看到她們穿這美麗的旗袍在唱)
    第二十個觸動點,約翰幫玉墨化妝,文她想回到幾歲時,玉墨的一句說想回到十三歲,那時她還是清白的。。。和那句現在就帶我回家吧。。。。
    第二十一個觸動點妓女們看著自己改裝後的儀容說像女學生時。以及一女的說如果我媽能看到多好。。。。
    第二十二個觸動點,少了一個女生,妓女們只有十二人,這時陳喬治堅持說要自己拌女學生,讓時間給女學生們逃命。。(逃難時數人數的男孩,前神父撿的孤兒)
    第二十三個觸動點玉墨最後上車的一笑。以及最後一女生(小蚊子)臨上車時的掙扎喊著自己不是學生。。
    第二十四個觸動點約翰逃出來,那模糊的畫面含淚的眼睛,以及最後那女學生的回憶初見的鏡頭。。五彩的窗,一個小洞,十多個穿著華麗風情萬種的向教堂走來。。。。。
    總之算是國產影片的上上層之作,還蠻還好的,就是有點壓抑。。(唯一疑問,十三釵是一起去日本人那的十三人嗎?。。那開始死的那兩女的什麼都不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