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軟蛋黃

2012-02-15 04:40:50

《第十放映室恭賀2012——2011電影回顧》評價《鋼的琴》


《鋼的琴》
 
  《鋼的琴》經常被影評人和影迷稱為2011年最好的國產電影,它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講述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工人們觀對艱難生活時的悲憫情懷和失落感。作為一部在各種電影節上都曾獲不同獎項的影片,《鋼的琴》不同於大家想像中的那種枯燥的文藝片。而是在趣味上更符合通俗意義上的商業娛樂電影。僅從故事結構來看《鋼的琴》其實有一個非常類似商業劇本的結構框架,絕望的父親在離婚後為了保住孩子的撫養權,必須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就是為女兒搞到一架昂貴的鋼琴。最後,鋼鐵廠工人出身的父親在各種嘗試都失敗之後決定自己制一架鋼琴,於是他召集了一幫各有所長的朋友開始了鑄造鋼琴的過程。
 
  可是一旦父親開始決定造鋼琴之後,造鋼琴這件事情就變得不再重要了。第一、造鋼琴的過程出乎意料地順利,這個業餘團隊幾乎沒遇到什麼技術困難。第二、父親仍然失去了女兒,儘管是他主動讓出的。所以,最後鋼琴造好了,生活並沒有變得更好,但似乎也沒有變得更差。這是一個中國電影並不陌生的題材,農民造飛機,農民拍電影,都曾出現在中國電影故事中。但是《鋼的琴》卻在這個並不新鮮的題材中拍出了新意。最終成為一部氣質和精神上都迥然不同的電影。《鋼的琴》雖然講述的是下崗工人自己造鋼琴的故事,但實際上本片卻用了一種完全非現實的手法講述了一個非常現實的故事。這個故事的重點並不在於如何造出一架鋼琴,而是通過這個造鋼琴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早已被人們遺忘的時代和一種情懷。

  作為一部低成本電影,本片的製作成本不足五百萬,本片主演王千源和秦海璐都沒有拿片酬。甚至在最困難的時候秦海璐自掏腰包墊付了一部份製作成本,本片才勉強得以拍攝完成。由於捉襟見肘的製作成本制約,導致本片在許多場景上顯得簡陋和粗糙。但導演張猛還是在這種困窘之中努力找出了一條個人風格的道路。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商業和文藝其實並不重要,因為觀眾需要的只是好電影本身。雖然本片在夾在《建黨偉業》和《變形金剛3》之間上映,最後票房成績只有600萬左右,但這部電影能夠進入影院能夠呈現在觀眾面前就已經是2011年中國電影的一個小小勝利。因為,它能夠提醒我們的觀眾和我們的市場,在2011年浮躁的泡沫中狂躁地尋找金礦的中國電影中還有這樣一部電影,在不急不躁地講述一個有情懷的故事,並且努力去尊重觀眾和尊重電影本身。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