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倭寇的蹤跡--The Sword Identity

倭寇的踪迹/TheSwordIdentity

5.4 / 692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于承惠 宋洋 趙圓圓 馬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崔汀

2012-02-15 18:08:20

《倭寇的蹤跡》:諷刺的藝術,全新的武俠




《倭寇的蹤跡》走黑色幽默風,一群武林高手的對決,加入了冷幽默與黑色風格,讓人看到了一個醜態百出的江湖,笑聲過後,發現導演在片中是很多想法埋藏在其中,配合著史實,一部《倭寇的蹤跡》完全是在顛覆過去武俠片的套路,這部電影的動作講求腳踏實地,武功在片中不是上下翻飛,更沒有什麼威壓協助。情節上的縝密與精巧也非過往的很多武俠片可比擬,導演徐浩峰這次是用文戲來詮釋武俠和江湖。

1、 文無第一

徐浩峰首先應該算是一個文人,作為一名導演,他又是一名大學老師,而且還出版過《道士下山》這樣的小說,他本人還研習武術,是個多方位發展的人才。《倭寇的蹤跡》不能說是完美,畢竟是他的導演處女作,但給予觀眾的驚喜是溢於言表的,在深入淺出的處理手法中,各種江湖恩怨和兒女情長都在電光石火間了斷,這才是高手過招。

徐浩峰的小說作品大多也是圍繞著武俠和江湖題材,他的作品中對於功夫有很精準的描寫,因為他本人就懂得功夫,所以能切實寫到武功真正厲害的地方,即使是在《倭寇的蹤跡》的片種也是這樣,步法和刀法的展現完全有別於過去的武俠電影,演員們大多也都深通武術,他們不會來去無影,但是迅捷的動作幾可殺人無形。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徐浩峰的作品都在拋棄過去武俠電影中神乎其技的表現手法,武術在徐浩峰的作品中是腳踏實地的,也是沉穩剛勁有力,那種身法仿似舞蹈,但衝擊力和破壞力也是驚人的。

2、 武無第二

雖然《倭寇的蹤跡》中有很多黑色幽默,但徐浩峰的創作態度是嚴謹的,片中大部份人物都是徐浩峰諷刺對象。這裡還要插播一句來說,《倭寇的蹤跡》本身也是徐浩峰過去的小說,這次他擔任編劇和導演拍成電影,並且還擔任武術指導,這部作品幾乎貫通了他的創作意圖,是的的確確徐浩峰作品。

 

回到片中,影片中所描寫的是一場關於門派的江湖爭鬥,當其時,戚繼光已經趨勢十餘年,他在世時發明的抗擊倭寇的利器是一柄長刀,但只有刀頭前一掌之處開刃,其餘部份可以在戰場之上與兵器磕碰,戚家軍憑藉這種利器打敗倭寇。與戚繼光幾乎同樣有名的俞大猷,發明了鴛鴦陣,用五人為一組,三人執盾牌和刀,兩人執長槍,圍成一團打擊倭寇,同樣有效。倭寇被擊敗之後,沿海城市風平浪靜,戚家軍的兩名軍士踏入江湖,他們想用戚繼光發明的這種長刀開宗立派,為戚家軍在江湖上留下一個影子,這種奇異的兵器當然被名門正派所拒絕,為了嚇跑兩名戚家軍,霜葉城中的四大門派誣衊他倆是倭寇,希望集合官府的力量趕他們出城,《倭寇的蹤跡》的片名即源於此。

這場爭鬥從兩名戚家軍來說,是為了開宗立派。從霜葉城中四大派來說,是要爭出個第一來。所有人的爭鬥無非都是個名利二字,就連歸隱多年的霜葉城第一高手裘冬月(於承惠飾)都要來插一腳,裘冬月的歸來,也引起了現任四大門派首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誰要是打敗了這個倭寇,誰就鞏固了霜葉城第一高手的名望,這是一場名譽之戰,其實也就是一場愛面子之戰。

3、通篇諷刺

從爭鬥的發端就暗含了諷刺,原本四大派是為了不讓戚家軍開宗立派而編下倭寇進城的謊言,結果導致了官府的介入,其後四大派發現根本降服不了這個倭寇,倭寇在一艘花船上設下的陷阱,讓四大派高手紛紛折戟沉沙。就連裘冬月這樣動不動就在心裡默念自己是第一高手的人,瞬息間也被打敗,但其實操縱這個陷阱的無非是一個花船的上的女子而已,這對那些堅守名門正派既有規矩和套路的大佬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諷刺在本片中是無處不在的,幾名波斯女子翩翩起舞,攪得四大門派弟子不得安寧,把她們押到水牢後欲行不軌之事,美其名曰:「我們不是壞人,只是動了邪念。要怪就怪文化吧,誰讓漢族的女孩子不像你們這樣(翩翩起舞)。」波斯女子答道:「五個(男人)對三個(女人),太沒有文化了。」這一段或許可以看作是導演對封建禁錮的性文化的一種諷刺,也可以看作是對於名門正派道貌岸然的一種諷刺,類似於這樣的黑色幽默,片中比比皆是。

結語。

除了那名堅守信念的戚家軍,片中絕大部份人物都是被給予了諷刺,每個人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追蹤倭寇,但都是為了一己私利,其實生活中不也就是這麼一個現像嗎?為追逐名利,大家都是不遺餘力的,倭寇成了片中人物得到名利的踏腳石,但大家結果都摔得很慘。誰都不是神,誰也無法避免俗世的困擾,如果能把過去的恩怨看得開了,那就獲得自然了,影片的結局是光明的,也給予了觀眾更多的希望,但至於導演內心是不是這樣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崔汀/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