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 [TW]--LOVE[2012]

爱/LOVE/Love

6.7 / 1,243人    128分鐘

導演: 鈕承澤
編劇: 曾莉婷 汪啟楠
演員: 舒淇 阮經天 彭于晏 趙又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entills

2012-02-16 03:05:05

關於《Love》——我不相信這個大蛋糕沒有你的一塊


       按理說,看一遍電影,特別是對於我這種短期記憶力相當差勁的人是不應該寫觀後感的。
    今兒中午跑去電影院,很慶幸沒去湊情人節的熱鬧。整個放映廳裡不多不少的十幾個人,一致的笑點和始終沒有任何手機鈴聲的氛圍讓我很享受這個補上的二逼節。
看到海報,觀眾應該大致都能猜到這種俊男靚女扎堆上鏡的電影會用什麼樣的格式講述一個主題似乎是愛的故事。鈕承澤一直是個很有商業氣息的導演,看過之前他拍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艋舺》和《我在墾丁天氣晴》,除了《情非得已》之外,其他兩部都是不折不扣的商業片和偶像劇,但商業的包裝下,豆導濃濃的小清新之夢隨處可見,這點從選角就可見一斑。彭於晏、張鈞甯、阮經天的反覆使用,讓我現在連看到豆導自己總帶著股狠勁兒的臉都倍感親切。
《愛》也同理。這麼多花花草草,如果不上演幾個多角戀故事怎麼對的住觀眾們渴求八卦的內心呢。開場十多分鐘的長鏡頭配上閃回的白色字幕,一下子帶出來八個主角之間的人物關係,並用田馥甄的《Love!》穿插在不同場景里(沒聽過可以自行去百度歌詞),這一手俐落大方得讓我在電影院覺得特洋氣特過癮。
    但人物關係並非之前想的那種多角戀模式,能稱得上多角戀的也只有彭於晏郭采潔和陳大發那個圈兒,老套的閨蜜成了第三者的愛情故事。雖然陳大發的懷孕是個意外——她只是彭於晏一時獸性戰勝人性的犧牲品,但豆導不是在拍《失戀33天》,他只是想講一個純愛故事——我和閨蜜都喜歡他,但是他只喜歡我閨蜜一個人,最後我的犧牲讓我收穫了成長讓他們收穫了愛情。所以那些在總結閨蜜心海底針、有錢的閨蜜不要亂交更不要和有錢的閨蜜的男友亂搞的人,你要是把這種社會遊戲規則帶入電影,如果你不是在玩兒你也輸了。
    鈕承澤應該是個內心有過傷痕的人,他的電影經常隨處可見自嘲和一些細節的閃光。拍的最細膩的應該是舒淇的故事。不得不讚一下阮經天,氣質乾淨,演一個口吃患者也是活靈活現——一反口吃患者給人們留下的刻板呆滯的印象,當他著急起來說不上連貫的句子的時候,整張臉的表情都是隨著每一個字的吐露不斷變化,看得讓我打心眼裡喜歡這個演員。片中為數不多觸到淚點的就是阮經天和大發隔著婦產科窗戶的那段對話。這個段子的設置好就好在,阮經天是大發的哥哥,如果換成是couple關係,則又顯得俗氣了。特別是那句「我會對你們負責的」,讓阮經天這個角色徹底把趙又廷彭於晏倆人閃瞎到黑暗裡。這個故事相對來說也是最完整的,飾演富商的鈕承澤花而不狠,靠被包養上位的舒淇浪而不騷,口吃的阮經天誠而不傻。寫著寫著就會想到幾個場景:鈕承澤在舒淇面前掏出那張修修改改了很久的說話稿子,對她說,其實我挺喜歡那小子的,因為你喜歡他。這句台詞一下子就表達出來鈕承澤一顆比誰都柔軟的內心;舒淇光著腳在阮經天的陽台躺椅上睡著了,高跟鞋被擱在一邊,腳上是紅紅的勒痕。至於阮經天後來拿來為舒淇悄悄抹上的究竟是可以呼應上文的除臭劑還是聽起來溫馨一點兒的膏藥,就變成一件無必要追究的事情,光是阮經天在舒淇腳邊放上一盒蚊香,低下頭為她塗藥的樣子,就足以讓很多少女在情人節的電影院裡暫時忘了身邊還坐了個男人了。舒淇和阮經天的兩次接吻也是相當到位,舒淇反客為主的樣子估計也能討得不少女權主義傾向的觀眾的歡心。
    有人說這個故事太童話太狗血。是很童話,但是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也在於此。哪部除了紀錄片之外的電影不是導演編劇的夢幻世界呢,關鍵在於一個信字。而兩個小時的《愛》,能讓我在電影院一次表沒看一個網頁都沒刷——能讓觀眾坐得住,就是豆導和整個影片製作人員組最好的誠意表達。
    趙薇和趙又廷的故事和其他兩個發生在台北的愛情故事離得比較遠,故事以北京為背景,三十五歲的趙薇的搞笑功力絕不輸給當年二十歲的小燕子,翻牆跳舞石膏腳賣萌樣樣拿得出手。在我眼裡,童話般的倒是這個故事——這故事裡人民警察的形象完美地詮釋了有困難找民警這句口號。你要是問,趙又廷和趙薇倆是怎麼看上眼的呢?之前趙薇又罵又吵的樣子,趙又廷又凶又臭屁的樣子,就這麼讓倆人一吻定情了嗎?
    別問為什麼。電影和生活一樣,你要懂得在其中取悅自己。不是每個傍導演的女明星都是想上位,不是每個嫁給老男人的小女孩都是想出名,每個人審美觀不一樣,如此而已。誰也別罵誰狗血,對於這種純愛電影,狗血的是生活不是電影。
    突然想起《歲月神偷》裡面吳君如大媽經常念叨的一句話,「做人呢,就要信」。如果社會規則見多了反而連真心真情和真誠的表達都不願相信,那麼,狗血的人其實是你自己,被社會規則潛了是你活該。
    好的電影需要能讓人身臨其境,身臨其境不一定是種代入感,畢竟生活有限想像無窮。好,在於可以感人。無論是情、景、台詞、故事、養眼的演員都可以成為感人的要素,再配以適當的元素結合和互補。演員甚至都不需要養眼,只需要渾身上下都會有股勁兒,把角色的話說出來,把角色的生活表現好,也就夠了。《愛》做到的就是這一點,它的基礎不在於故事的敘述,而在於幾個角色之間的互動所迸發的真情,這些情,有的莫名其妙有的幼稚發笑有的不知所起卻一往而深,總會有一款適合你的。千萬別糾結後續如何,那不是導演不是演員甚至不是《愛2》《愛3》《愛4》的事兒。《愛》其實可以改個名字叫《就是喜歡你》。裡面每一段感情滲透出的是純粹的情感因素,真正的愛肯定不限於此。但你要忙著為它考慮後續而心煩意亂,那就不是其他人能夠安慰你的了。很多好的商業電影拆開包裝,無非也就是個特別普通俗套的故事,但那包裝至少也能讓我們在電影院裡面歡喜上兩個小時,也就夠了。剩下來的不是這個級別的電影所包辦的事兒。誰都別瞎操心。
    對於普通人而言,各取所需,生活就會變成你的。生活是塊豪華多層大蛋糕,我不相信其中沒有你的那一塊兒。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