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歸鄉 [俄]--The Return [2003]

回归/爸不得爱你/真相(台)

8 / 36,670人    105分鐘  | Turkey:99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安德烈薩金塞夫
演員: 弗拉迪米爾加林 伊凡 杜布朗拉沃夫 康斯坦汀 拉朗尼柯 娜塔莉亞 維杜維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鬧海

2012-02-17 23:04:51

俄制父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首先這不是一篇影評,因為我的能力還不足以去評判一部如此的電影
 

其次這是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極為膚淺的解析,原因是對此片的感覺只能用「太棒了」來形容。拋開諸多的政治隱喻不說,光是影片的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和鏡頭運用的用心良苦就足以見導演的那深沉的功力,怪不得金獅獎的再次回歸,俄國電影的下一個輝煌也將到來嗎?
 

 我主要注意的也是這部電影的隱喻部份。
首先影片梗概大致是:消失了12個年頭之後,父親重新回到家中,而兩個兒子——安德列(Vladimir Garin 飾)和伊萬(Ivan Dobronravov 飾)已經長大。他們雖時時刻刻思念父親,然真正相會時卻產生了隔膜感。
  

    父親帶著兩個兒子去俄羅斯北部的小島度假,一路上他們遇到各種困難,父親皆能輕鬆解決,然而父子間的距離卻始終沒有拉近。他對待兒子們格外嚴厲,大兒子安德列對此只能小心應付,小兒子伊萬卻桀驁不馴。最後在父子間矛盾爆發的地方,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小兒子不幸墜落死亡。
 

乍一看彷彿此片是在講父子情的,但是深究起來如果將回歸的父親比喻老蘇聯時代,而兩個兒子分別比喻為作為資本主義的新俄羅斯那麼影片便不止是父子情這麼簡單,深沉的政治寓意會更加讓人驚嘆。
 

影片開頭便是兩兄弟跳水的情景,四週的小夥伴紛紛入水,兩兄弟卻猶豫不絕。哥哥骨氣勇氣一躍而下,弟弟卻因為害怕不敢跳下去,而被拋棄在高台上被眾人指責為膽小鬼。
 

要說自從蘇聯解體以來,原來不可一世的俄羅斯民族確實氣短了許多。自我擁有著全世介面積最大的國土和僅次於美國的軍事力量卻總是在政治上屢屢失意。整個俄羅斯再也沒有了紅色政權時期的氣概也沒有了沙俄時代的威風。別說在世界上,就連在歐洲也被曾經的蘇聯國家瞧不起。
 

之後兩個兒子回到家,便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們消失了12年的父親突然回來了。兒子們好奇的觀望躺在床上的父親,父親身上蓋著一層薄薄的毯子仰面沉睡。
 

以這個面貌作為分離了12年的父子相遇,不由得讓人想起身披著國旗躺在棺木中的史達林。對!蘇聯偉大的父親史達林!只是此時他不是死去而是在12年後(此片上映時恰逢蘇聯解體12年)甦醒過來,甦醒在一個被世界稱為膽小鬼的新俄羅斯的時代。
 

兄弟們急忙跑上閣樓翻開珍藏的相簿,12年前的父親是如此的強壯偉岸和躺在床上的那個男人一模一樣!沒錯,偉大的父親回來了!
 

晚餐時間,家人按照秩序對號入座,父親坐在最尊貴的位置上,他開始安排家人的飲食。給兩個男孩一點適量的紅酒告訴他們男人應該喝一點酒,然後開始分配餐桌上的食物,每人按量供應。
 

父親瞬間帶來的專制集權,好像並沒有多少人反對,反而作為哥哥的安德烈顯得極為激動。他好奇這種分配制度,並且為之感到安心。而小兒子伊萬的情緒卻顯得有點複雜,對於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男人,他既顯得很期待卻也有一種未知的恐懼。也難怪父親離開的時候,伊萬還只是嬰兒,對於這個突然出現的父親他並沒有多少印象。
 

兄弟二人對於父親不同的印象應該也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俄國人的對於蘇聯時代的感覺。
 

稍大一點的哥哥對那個時代自然是萬分的崇拜,這主要也是基於新舊時代俄羅斯國際地位不同的對比。
 

而新生的弟弟,卻對那個不算近也不算遠的時代保持著一份敬畏。作為新興的俄羅斯更多的是效仿現代資本主義的運作模式,對於原來的社會主義體制自然是心生畏忌。
 

然而隨著故事的不斷深入這兩種對待父親的感覺也不斷相互的,或者共同的,或者單個的和父權發生著激烈的矛盾。
 

父親要求和孩子們一同出去旅行,路上父親所推崇的軍事化體制讓兩個孩子叫苦不迭。在一次午餐中,弟弟將不滿轉化為拒絕吃飯,而對於這樣小小的抵抗,父親則用冷漠來鎮壓。哥哥雖有不滿但卻畏懼與父親的權威而不敢發作,只是默默的忍受,甚至勸導弟弟不要任性。也許在哥哥看來這樣的專制是讓自己重獲信心與力量的必經之痛。
 

兄弟們遭到了一次同齡人的搶劫,父親駕著紅色的車將劫匪追了回來,並將劫匪拖到兄弟面前任他們處置。此時兄弟們卻表現的不知所措,他們畢竟是善良的,告訴父親不忍心處置劫匪。父親直截了當的問劫匪為什麼搶劫,劫匪說,肚子餓。父親毫不猶豫的掏出一些錢給劫匪,讓他走了(從影片可以看出父親也並非很富裕)。
 

這一舉動很容易讓人想起蘇聯針對於馬歇爾計劃所做出的莫洛托夫計劃,即是援助東歐經濟發展而與東歐各國簽訂的各種經濟協議。同樣作為戰後貧窮的國家,不論蘇聯是因為政治軍事上的考慮還是別的什麼,對於相對弱小的國家蘇聯依舊習慣於展示自己強大的保護力。雖然避免不了強拉強給的尷尬,但從本質上來說,蘇聯還是給予了那些吃不起飯的國家一些必要的幫助,這些總歸是好的。

 

父親雖然專制,但其本性善良,這一點對於兒子總是有著強大的號召力。

 

但隨後父親的獨裁與專橫卻成了父子間矛盾爆發的導火索,並且演化成了半個俄狄浦斯式的悲劇。

 

由於弟弟伊萬對於父親的專制的不解,並且長期受到父親冷漠的鎮壓,仇恨日漸積累最終發出了「他再敢碰我,我就殺了他!」的狂言。

 

怎料到一語成讖,再一次外出捕魚中,兄弟兩因為沒有按照父親計劃的時間和地點行動,而遭受到父親暴烈的怒火。

 

狂怒的父親狠狠的教訓了哥哥。而對弟弟依舊是不聞不問的冷漠,終於哥哥忍受不了了他將憤怒吼叫出來,揚言父親有種就殺了他。父親氣憤的拎起了斧子,一面威脅哥哥,怎料背後的弟弟卻將一把匕首對準了自己。

 

父親驚異的看著手持匕首幾近崩潰的小兒子,理智似乎重新佔據了父親的大腦。他想勸說兒子放下匕首,可伊萬卻將匕首擲出,發瘋似的逃跑了。父親害怕伊萬會出什麼事,在後面追著伊萬,哥哥安德烈也在後面追著。而伊萬則朝著小島上最高的燈塔上爬去,原本極度恐高的伊萬不顧一切的爬上了塔頂,尾隨其後的父親卻被塔頂的伊萬鎖住了登頂的去路。

 

而就在父親繞道燈塔外側,就要爬到頂端的時候,最後的一片木板卻沒有支撐住父親的重量,父親就這樣毫無徵兆的摔了下去,死了……

 

12年後突然出現的父親,沒有預兆的突然死亡,一切來得如此突然。卻也在情理之中,兒子們望著父親的屍體,目瞪口呆,唯獨沒有失聲痛哭。

 

有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說法是,其實每一個男孩都在童年時期待自己的父親在一個恰當的時期死去,如此好讓自己不在父權的陰影下自由的成長,在他們看來這種自由是一種健康的自由。但與此同時孩子們也失去了父權強大庇護,容易受到外部勢力的侵擾。

 

失去了偉大父親的俄羅斯人同樣是迷茫的。一樣,他們嚮往更加自由的經濟環境,同時卻也失去了強權專制的庇佑,於是他們是鬱鬱寡歡的,在希望父親出現的同時卻也希望父親適時的死去。於是影片的導演讓這個12年了無音訊的父親突然回歸了,卻也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瞬間死去了。也許這種回歸也讓年輕的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俄羅斯,從新認識到自己的過去與未來,這是否是一種俄羅斯原來昂揚精神的回歸的象徵呢?我不得而知。

 

影片最後,兒子們載著父親的屍體回到大陸上。原來艱險的一路沒有了父親的陪伴,他們還是勇敢的走了回來。

 

就在哥哥將行李裝上汽車時,驚異的發現,載著父親屍體的小船被海水帶走了,他終於再也忍不住了和弟弟發瘋似得奔向海灘大聲的喊著,爸爸,爸爸……小船載著父親漸行漸遠,最終在遠方沉沒了,父親再也不存在了。12年後突然的回歸,或許只是一種幻想,一種只會存在於電影中的幻想,俄羅斯偉大的父親也許只屬於那12年前的年代,12年後的兒子沒有了父親仍然需要在自己新的時代中自我成長。

 

但是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無論是12年前還是12年後的父親,至始至終都是深深的愛著俄羅斯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這份侵入骨髓的愛,是任何感情都難以比及的。

 

Ps。文章只是一些個人的斷想,毫無依據,靈感也是來源於豆瓣上的一些評論。只是在看完評論之後回味電影細節愈加覺著這樣挺靠譜的。但是還是有許多細節百思不得其解,譬如其中母親的意像是什麼?父親不斷的神秘電話是什麼?父親在島上挖出來的小鐵盒裡面究竟藏著什麼,或者象徵什麼?太多的東西沒有弄明白,也許這也是本片的魅力之一。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一看,俄羅斯的電影質量參差不齊,這也算得上是上佳之作了,對於此片也有紀念已故的塔可夫斯基之嫌。總之41年的金獅再次回歸俄國人之手也算得上是功德圓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