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福爾摩斯:詭影遊戲--Sherlock Holmes: A Game of Shadows

大侦探福尔摩斯诡影游戏/福尔摩斯诡影游戏(台)/神探福尔摩斯诡影游戏(港)

7.4 / 480,798人    129分鐘

導演: 蓋瑞奇
演員: 小勞勃道尼 裘德洛 歐蜜瑞佩斯 艾迪馬森 史蒂芬弗雷 傑瑞德哈里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長安Violet

2012-02-20 05:00:49

蓋•里奇的《大偵探福爾摩斯》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淺評《詭影遊戲》,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擾。

2009年《大偵探福爾摩斯》(本文就用國內官方譯名來區別其他同名電影)引進國內市場。電影上映後無論是原著迷、明星粉還是電影愛好者紛紛前去捧場,讓這部電影在取得票房佳績的同時也在國內引發了新的「福爾摩斯熱潮」。
當時大眾對蓋•里奇指導的這部《大偵探福爾摩斯》的評價就如同對這個導演本身藝術水平的評價一般參差不齊。
接著2011年華納公司出品了蓋•里奇指導的第二部福爾摩斯電影《大偵探福爾摩斯II:詭影遊戲》於2012年1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上映之後依舊很叫座,但是網友對這部電影的評分不算高,在評論的聲音裡佔大多數的有這樣三種情況:
一, 把它當做基片,故事看得很歡樂。
二, 把它當做基片,故事沒看懂。
三, 把它當做基片,認為玷污了原著,完全不能認同這部電影有任何精彩之處。
(小提一點:《大偵探福爾摩斯》的電影是根據Lionel Wigram的同名漫畫改編的,而這部漫畫是根據阿瑟•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原創小說改編的。即,電影在原著基礎上進行了兩次改編。所以要求這部電影完全符合原著的「福爾摩斯」迷們是註定要失望的。)


事實上每一個導演在拍攝電影時心裡都會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主線,主線可能是隱性的,也可能不止一條。
主線的作用是提醒自己把故事表述得更加緊湊和完整,至少故事片導演都是如此,至於做的好與不好則各有千秋,這裡不一一做評論。

首先我們把目光投向本片的導演——蓋•里奇。
電影愛好者應該對這個名字有印象。電影發燒友的第一反應該是,1968年出生的英國人,代表作是《兩桿大煙槍》。
是的,《兩桿大煙槍》以情節緊湊,鏡頭乾淨連貫,節奏快而流暢為特點,邏輯清晰,全片一氣呵成,看過的人中絕大多數以阿湯哥為代表無不點頭叫好。
回頭來看《大偵探福爾摩斯》I、II兩部和《兩桿大煙槍》一樣有著鮮明的特點,這個特點幾乎已經成為蓋•里奇的電影風格——在鏡頭的表現下情節緊湊、一氣呵成。
不談手法,蓋•里奇對電影的掌握來源與嫻熟的鏡頭運用,以《詭影遊戲》為例,他不賣弄長鏡頭,卻極為擅長在表現人物關係和氣氛時運用鏡頭的對切。
還記得福爾摩斯去找吉普賽女郎Sim算命時那組對切鏡頭嗎?
根據情節的緊張感鏡頭的景別在慢慢上推,從半身到胸上,從胸上到肩上,然後從肩上到特寫來回,鬆緊有度,最後當福爾摩斯給Sim手信的時候,鏡頭中人物的眼睛成為畫面核心。注意,並不是眼部特寫,而是將眼睛放在畫面中央。構圖上看,讓你不由自主地去接收來自於演員眼神的資訊,於是你明白了關於兩個人的關係,誰處於被動,誰開始緊張,誰達到了目的等等。

但是能夠做到這點的導演在好萊塢甚至歐洲並不少見,而且鏡頭感雖然是一部電影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卻不是最核心的要素。蓋•里奇能夠拿下「福爾摩斯」這個故事絕非只靠鏡頭運用,最重要的是他嚴密的邏輯思維和他心裡那條敘事主線。

我之前所說的主線,在《詭影遊戲》中至少有兩條,我相信一定有達人早已看出,一是從電影開篇時就出現在主旋律中的歌劇《唐璜》;二是在電影中斷斷續續出現的西洋棋。
看電影的時候是不是被大劇院裡那段《唐璜》震撼了?無論是歌劇的音樂基調還是當時的情節。
電影中莫里亞蒂教授曾擒獲福爾摩斯,當時他給福爾摩斯放了一首《鱒魚》並用漁夫和鱒魚的故事比喻他和福爾摩斯的關係,幾乎偏執地問福爾摩斯誰是鱒魚。相信大家對這段都有印象吧,也就是說在莫里亞蒂教授眼中藝術作品不但是用來欣賞的還是寓言,他堅信自己是寓言中的成功者,是更加具有智慧的一方。所以在他給福爾摩斯的每一個提示中都加入了藝術作品的元素,當他誤導福爾摩斯去大劇院的時候,正在上演《唐璜》,福爾摩斯在舞台下石人的基座里發現了英文字母裡的一顆棋子「皇后」。
在那裡,福爾摩斯和莫里亞蒂教授遠遠地打了個照面,在《唐璜》磅礴的樂聲中福爾摩斯知道自己上當了,莫里亞蒂露出了自負的一個微笑。
到這裡觀眾們應該隱隱約約感覺到了無論是《唐璜》還是福爾摩斯的故事都進入了軌道,只是不明白當時音樂和那顆棋子的用意,但至少我們能確定一點,教授並不是隨便挑選的地點,隨便放了一個棋子。
然後福爾摩斯迅速和華生一行人離開了大劇院,就在他們離開後,鏡頭依舊回切至《唐璜》的舞台和教授望向舞台的表情,音樂沿用舞台上的詠唱,鏡頭反覆回切,每一個鏡頭都是有其用意的。
接著另一處的會場發生了大爆炸,鏡頭依舊在回切,依舊是《唐璜》和教授的表情。
我們不禁要問《唐璜》里究竟有什麼玄機?

下面我們把目光投向《唐璜》:
《唐璜》一部詩體小說,一個關於「罪與罰」的故事,取材於15世紀的一位名叫唐璜的西班牙貴族,由於此人誘拐了一位少女並將其父親殺害而聞名於世,故事啟發了後世許多詩人、散文家等藝術創作者,改編過多個版本的,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莫扎特改編的兩幕劇《唐璜》,也就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

(前情略)在唐璜因引誘了Elvira的女傭人得意之時,有一個聲音宣告了唐璜的死期,唐璜讓自己的僕人Leporello去看看,發現是路邊的石人——被唐璜殺死的少女之父即當地騎士長的雕像。
石人警告唐璜大限將至,雕像的基座上刻著的墓誌銘恰是唐璜的審判詞。
唐璜是個狂妄並不信鬼神的人(可以衍生理解為無信仰的人),於是他依舊囂張地讓僕人去邀請石人來自己家裡共進晚餐。
這是第二幕第四場的《唐璜》劇情。
所以莫里亞蒂教授的意思應當是暗指福爾摩斯是唐璜,華生是他的僕人Leporello。他將福爾摩斯引至石人的基座下,是表示福爾摩斯將接受他莫里亞蒂的審判,那枚皇后棋子當是暗指已經犧牲掉的艾琳,放在福爾摩斯面前是告訴他在一盤西洋棋中你已經輸掉了皇后。也和之前兩人在大學裡的交談做出呼應。

但實際上影片中是莫里亞蒂教授先讓自己的狙擊手在華生的婚禮那天邀請福爾摩斯來大學裡見自己。這正好契合了《唐璜》中唐璜讓自己的僕人去邀請石人的一個橋段。這個主線是導演心中的。
見到教授後福爾摩斯借教授的筆跡抨擊了他是一位「極端的、冷酷的、殘忍的毫無人性的」人,即教授才是「無信仰的人」這裡應對的是石人對唐璜唸出的審判詞。
接著教授告訴福爾摩斯艾琳的事,然後拿起西洋棋中黑子裡的皇后,問福爾摩斯是否要真的把遊戲玩下去。這裡對應著唐璜繼續邀請他來家裡共進晚餐,因為唐璜知道石人是不會移動的由此可看作是一種挑釁。
接著福爾摩斯拿過艾琳的手帕,對教授鄭重宣告一定不會放過他。

電影正式出現歌劇的那一幕,是《唐璜》的最終幕,石人指著地上的人開口詠唱的第一句就是「Don Giovanni」因為歌劇是義大利語,因此是四個音階的Don Giovanni而不是拜倫長詩裡的Don Juan。

《唐璜》的終幕:
Leporello服侍著唐璜在屋裡用餐,這時Elvira進來要唐璜悔悟,唐璜不理會,反而加以嘲笑,Elvira跑出到外頭,被嚇得尖叫,Leporello出去也嚇得回來,門外是前來赴宴的石人。唐璜去開了門,石人走了進來,不理會唐璜請它吃飯,而要唐璜到它那兒去,並和他握手,要求他懺悔,唐璜表示拒絕。這時,大地裂開,湧出熔岩,唐璜在恐懼之中,被石人拖入了地獄。

在福爾摩斯一行人匆匆離開大劇院的時候,《唐璜》的鏡頭還在回切,樂聲也沒有停止,我們看到最後有很多紅色的帶著翅膀的惡魔出現淹沒了唐璜,那一段已經是終幕,表演的內容就是大地裂開熔岩四起,石人將唐璜拖入地獄。
莫里亞蒂專注而近乎膜拜的眼神彷彿是看到了自己將福爾摩斯拖入地獄一般,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故事的末尾是福爾摩斯將莫里亞蒂拽下了深淵。

「Elvira進來要唐璜及早悔悟」,如同Sim和華生一起阻止刺殺大使的行動,在石人要求唐璜懺悔的那段恰對應的是福爾摩斯與教授博弈,他最後告訴教授帳本已經拿去破譯,也就是掌握了莫里亞蒂所有的犯罪證據,那是給莫里亞蒂最後的機會,畫著連環畫的假帳本相當於結案陳詞。(連環畫惡作劇般,比較符合福爾摩斯調皮的性格,相比之下教授略顯文藝了些。)
然後我們看到了結局,如同教授看到的《唐璜》最終幕一樣。
所以《唐璜》實際上是作為電影的隱藏主線貫穿了全片,它是導演及主創團隊心中的一個基調,所有的情節甚至細節都將往這個隱藏主線上靠攏,所以故事不會散,只會出現有多重資訊提示的鏡頭,絕不會多一個廢鏡頭。

另外就是在影片末尾處福爾摩斯和莫里亞蒂的一段快棋,也是根據整個故事發展而來。
莫里亞蒂一開始在劇院裡福爾摩斯拿走的那顆皇后其實並非福爾摩斯損失掉的,而是教授自己犧牲掉的「過路兵」被福爾摩斯吃掉了而已,所以芮內的刺殺行動失敗被教授清理掉以後,教授又吃掉了福爾摩斯的一顆棋,那時候福爾摩斯的打算是活捉芮內就可以證明教授的罪行,看上去是唯一的人證,但因為莫里亞蒂的帳本已經被破譯,成竹在胸的福爾摩斯才會說「為了最終的成功有時候需要做出一定的犧牲。」
須得一提的是,這裡的福爾摩斯並不是說為了達到最終目的算到了會有人死去,片中的福爾摩斯雖然古怪看上去玩世不恭但他並不漠視生命,他所指的「需要做出的犧牲」 是針對棋局和大局的一句雙關語,是指拖延時間讓莫里亞蒂認為他手上唯一的希望就是芮內,所以芮內死後教授不再陪福爾摩斯下棋,他說已經不需要下了是因為勝敗已定。
然後福爾摩斯問他帳本的事,莫里亞蒂察覺到不對勁。就繼續和他對了一陣子,最終是像吃象,福爾摩斯「試著」將他一軍……

所以蓋•里奇的高明之處是將所有線索拋撒出去,再一絲絲地收回來,最終歸攏成一條線,他在電影中設立的玄機也是隨處可見:
比如原著里照搬的對話,哥薩克人的來歷,他們打鬥時的背景音樂,塔羅牌的暗喻,尋訪歐洲的國家順序,關於和平峰會的歷史意義還有雖然電影沒有提但大家都知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格局等等,都不僅僅是表象上呈現得那麼簡單,挖掘一下便會發現導演是怎樣將整個大局揉合進這個小故事裡的。

最後要說的是,評論中幾乎無一篇沒有提到「基情」。大底來講,我個人認為《大偵探福爾摩斯II:詭影遊戲》是一部,賣腐且精彩的電影。
我說他賣腐且精彩是因為本片並沒有用賣腐的噱頭取代真正的核心內容,雖然我們看到很多福爾摩斯和華生在一起相處時十分脫線的滑稽橋段,但是我不得不提一下華生這個角色。
華生這個角色在原作中是福爾摩斯的助手,在同類型影視作品中亦如是,但在蓋•里奇的故事中對華生性格的描述幾乎和福爾摩斯一樣出彩,甚至超過了福爾摩斯。
華生一再強調福爾摩斯的不靠譜,總是在抱怨福爾摩斯,甚至跟福爾摩斯在感情觀上有絕對的分歧,但是無論福爾摩斯做了多麼過份的事他都不曾真的撂挑子。
忘記了他的單身派對,搞砸了結婚典禮,在火車上把他的新婚妻子丟進冰冷的河裡,你是在開玩笑嗎?
不,這不是因為「基情」,而是因為華生在內心並不排斥福爾摩斯的理論,他對福爾摩斯的推理是感興趣的,對福爾摩斯的探險精神是嚮往的,對阻止犯罪乃至戰爭這樣的事業是憧憬的。
你看他一喝酒就得意忘形甚至把樸克牌貼在臉上,在吉普賽部族喝了兩口酒便開始跳舞,這些其實都是真實的華生,那個和平時彬彬有禮的華生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性格。誰能說哪一個才是真的他呢?
如果華生沒有遇見福爾摩斯也許他會和瑪麗結婚然後過平凡人的生活,但他們在一起共事,所以福爾摩斯有了得力助手,如虎添翼,華生在探案中豐富著自己的人生,都精彩紛呈。

單身派對那晚,他們倆人坐在車上有一段關於婚姻的簡短辯論,福爾摩斯毫不掩飾對婚姻甚至是男女感情的不屑,可後來他們倆在船上,華生看到福爾摩斯從懷裡拿出沾血的絲帕,那時候他們很狼狽,華生面上還帶著傷,照理說蜜月被打擾怨氣未消,作為損友這個時候嘲笑一下福爾摩斯未嘗不可,可是華生只是看著他。他聰明得立刻就知道發生了什麼,所以小心翼翼地觀察者福爾摩斯,沒有說話只是陪他去了巴黎……那是一種男人之間的默契,一種建築在共同價值觀上的默契。
雖然華生總是被福爾摩斯拖著走,即使被牽連他都沒有拒絕幫他,而且他的妻子也和他一樣,你可以說她了解華生,明白他究竟想要什麼,也可以說瑪麗自己也是個樂於冒險的女人,當華生說:「你知道嗎?如果他(福爾摩斯)在,一定不希望我們成行。」
瑪麗卻說:「他會希望和我們一起去。」
正如每一次華生做的那樣。
所以我相信即便是以「基情」作為噱頭,導演依然在兩人關係上下足了功夫,並且成功地讓華生從一個經典配角變成了經典男主角,他們在樹林裡逃亡時那段配合可以說天衣無縫,毫無疑問華生在《詭影遊戲》中變成了不可缺少的男主角之一。

如何才算一部好電影?
好的故事,好的敘事手法,好的演員,好的主線,好的配樂,好的鏡頭剪輯,好的製作團隊。擁有上述的一切之後電影最難得的莫過於讓觀眾走出影院後有「耐人尋味」和「難以釋懷」的感覺,如果能做到的話那麼無疑這部電影算是大成功了。
所以,如果是10分制的話,我給《詭影遊戲》9.5分。
這就是我看到的《福爾摩斯》,蓋•里奇重新詮釋的《福爾摩斯》。

註:文中資料考據或有並不詳實之處,若有錯誤或遺漏歡迎補充和討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當代電影分析》
部份觀點:Greenlock
主筆:長安Violet


2012-2-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