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台)

9 / 2,867,896人    152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瑪姬葛倫霍 希斯萊傑 蓋瑞歐德曼 亞倫艾克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arsimoniae

2012-02-20 10:23:32

宗教大法官的歸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自從出版以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馬丁·海德格爾、路德維希·維根斯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庫爾特·馮尼格、教宗本篤十六世等各色在不同領域的大家都評價其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成就。」——維基百科

這裡說的這本書,就是《卡拉馬佐夫兄弟》。

不知有多少人對《蝙蝠俠:黑暗騎士》愛不釋手,雖然在我看來它寫人性比《Watchmen》還是遜色很多,但它承載的厚重的倫理問題和哲學思辨,確實已經把其他超級英雄題材遠遠的甩在後面。但這裡要說的是,《黑暗騎士》的故事並不新鮮,我甚至高度懷疑它是有藍本的,這個藍本就是《卡拉馬佐夫兄弟》裡的「宗教大法官」。

全文太長了,還是引用一段何懷宏的摘要吧:
自由與人性——讀「宗教大法官的傳奇」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8-3-26/132654.html

引文的分割線
------------
這一由伊凡轉述的「宗教大法官的傳奇」是發生在十六世紀,即在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後又過了一千五百多年,上帝重新以人的形象,出現在頭天剛燒死過異教徒的西班牙的塞維爾,他悄悄地,不知不覺地出現,可是很奇怪,大家全認出了他,圍住了他,他為人們祝福,使一個盲者復明,一個死去的女孩復活,人們騷動了,這時宗教大法官本人出現了,他遠遠地看到了一切,然後帶著衛隊抓住了這人,投入了監獄,到了晚上,宗教大法官卻獨自一人來到囚室中。

宗教大法官悄悄而又熱烈地對囚犯說:是你嗎?真是你嗎?如果你真的是上帝,你不應在你以前說過的話上再添加什麼,你也不應奪去人們的自由,這自由當初你在地上的時候曾經那麼堅絕地維護過。不管你新宣示些什麼,因為它們將作為奇蹟出現,因此必然會侵犯人們信仰的自由,而他們的信仰自由,還在一千五百年以前,你就曾看得比一切都更為珍貴。你不是在那時候說「我要使你們成為自由的」 嗎?但是你現在看到這些「自由」的人們了。我們曾為此花了極高的代價,但是我們終於以你的名義完成了這件事。十五個世紀以來我們為了這自由而艱苦奮鬥,現在已經完成了,完成得很徹底。你不相信完成得很徹底嗎?你知道,現在,正是現在,這些人比任何時候都更相信他們完全自由,而實際上他們自己把他們的自由交給我們,馴順地把它放在我們的腳前。這就是我們以你的名義完成的工作,不知道你所希望的是這樣的自由嗎?
----------
引文結束

根據新約的描述,基督在野外避靜,魔鬼用麵包、奇蹟和權威誘惑他(也許還有《基督的最後誘惑》中的第四種誘惑——做個平常人的幸福的誘惑),但他一一拒絕了,像那位古希臘的哲學家一樣,他選擇為自己的信念走上十字架。他不僅為我們描繪了我們有什麼樣的自由,而且也為我們應當如何使用這樣的自由做了示範。早期基督教確實是自由的引導者,他們傚法基督,在羅馬統治者的殘酷迫害中成長,但當教會「徒手征服了羅馬帝國(LXB語)」後,宗教大法官這第三類英雄便不得不粉墨登場了,又或者說,教會中總算有了他們的位置。

陀思妥耶夫斯基敏銳的觀察到,雖然基督想把選擇自由還給人們,但人的天性卻總是傾向於放棄它,不管你是清醒地放棄,還是糊里糊塗的逆來順受。耶穌想證明的是自由屬於個人,但到最後人卻總得委身於某種秩序中尋找它。當基督教不再是少數菁英的理想而成了大眾的精神食糧,它就不得不面對自由的多樣化需求:不同的人要的「自由」,往往只是「他們以為是自由的那種東西」。強權自然而然地承擔起定義「自由」的責任,就像它負責定義其他東西一樣。「宗教大法官」們作為權力結構的捍衛者,作為烈士的製造者,作為麵包和奇蹟的提供者,背著罵名忍辱負重,成為了「我們不想要卻受用」的英雄。而那些精神獨立,人格強健的殉道者,「我們想要卻不受用」的英雄,反而成了前台做戲的戲子。

其實不必忙著給《黑暗騎士》的角色對號入座。但我隱隱的感覺:基督好似雙面人哈維,即使為能承受誘惑,也必須化身一名光輝的殉道者;小丑是誘惑基督的魔鬼,他掌握所有人的弱點,把一切都看得透徹;蝙蝠俠是忍辱負重的宗教大法官,為人們維持著虛假的自由和信心。讓我們玩的更好玩一點:基督是為數不多捨身取義的意見人士;魔鬼是前後鑽營的資本和出謀劃策的幕僚;宗教大法官則是位高權重的領袖……公眾則依然是公眾。

菁英和權貴們熱衷於談論自己身上的這份「責任」,把這看作自己位高權重的合法性論證,頗有化身「宗教大法官」的驕傲。很多吹捧蘭德「高爾特」式人格的人,都以能從《黑暗騎士》中得到很多共鳴而感到高興。但這種自負實際上很可笑,因為蘭德的個人自由意志的天堂,與共產主義的天堂其實別無二致,都是一種對人性不切實際期待化身的烏托邦,遊戲《深海奇兵》就是對這蘭德式烏托邦的無情解構:即使高爾特們本身不代表人性醜陋的一面,他們也需要醜陋來成全他們的高尚,這其實也正是「宗教大法官」故事的弔詭之處。

不得不說,對這個困境,我曾經想了很長時間沒有答案。英雄究竟意味著什麼?如果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那麼普通人所承擔的責任與權貴們比較,的確微不足道,但他們為了這一點點的責任所付出的代價常常是巨大的,就像路加福音里捐錢的寡婦一樣;同時,權勢者儘管承擔了巨大的責任,這責任卻身處十分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它可能因制度設計的問題,而變得十分容易推卸和逃避,古話:「官斷十條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另一方面,當責任過於沉重時,承擔者本身因為被壓垮,而把靈魂中醜惡的一面擠壓出來。人都是脆弱的,看見別人的脆弱,而無視自己身上的脆弱,是權勢者中的常見病。

這些議論只是為了說明,「宗教大法官」是一個困境,而不是解。拿它來做「冷酷實證」的先生們可以休矣,不過它或多或少地也是我們思考下面這些答案的起點:

1. 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答案,他借書中佐西馬長老的口說:只要世上還有一個人珍惜自己的自由,願意奉上一切,我們的堅持就值得;
2. 《黑暗騎士》的答案:儘管我認同小醜的說法,但我們必須維持這個高貴的謊言,以免事情變得更糟。但渡船上對峙的那一刻,市民和罪犯們的選擇如果不是個良好願望,起碼也是沒有保障的。
3. 無政府主義者的答案:由於人性的弱點在人身上普遍存在,沒有人真正有資格統治,任何人都不應該被賦予足夠大的權力傷害太多人——雖然傷害不可避免;
4. 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答案:在希望中得救(這篇通諭也提到了這本書,絕不是巧合)
http://www.folgimman.com/other_encyclicap0711.html

但哪一個都算不上滿意的答案。

說到底,我沒想用這些答案逼誰就範,因為必須相信將來還有比這更好的答案,這總要交給後來人。但我希望我後面拉拉雜雜說的這些能夠敲響一個警鐘:權力也許是必要的惡,但它始終是惡。

那麼,我們能做的還有什麼呢?此刻陷入深深無力感的我,想起了一句話:看事太明,做事反失其勇,還是把這事情交給那些看事不明的人吧。只是我還有一句忠告: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

三分靠打拼,七分天註定。行善如此,行惡也是一樣。

好吧,在這裡我也不得不揭示一下我自己的陰暗面,這裡很多的對照分析,其實是來自於:
The Dark Inquisitor
http://www.overthinkingit.com/2009/08/05/batman-dostoevsky/?page=all
這篇文章,不過,能想到去尋找將這兩者聯繫起來的內容,絕對是我自己的成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