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衝擊效應--Crash [2004]

撞车/冲击效应/冲撞

7.7 / 451,968人    112分鐘 | 115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保羅海吉斯
編劇: 保羅海吉斯
演員: 珊卓布拉克 唐其鐸 麥特狄倫 珍妮佛雅絲波席托 威廉費奇納 布蘭登費雪 譚蒂紐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ercedes

2012-02-21 22:17:56

人性的救贖


       電影《crash》,翻譯成中文是《撞車》。影片開頭洛杉磯的黑夜發生了一起汽車追尾事件——一位韓國婦女開車撞了黑人警官和他助理的車。這只是一系列連環事件的爆發點,然後的36小時回顧,導演才將這個多線索、多人物的故事採用平行交叉蒙太奇的敘事方法,給觀眾娓娓道來。因此,這部影片乍看之下沒有大的爆點,也沒有「爆米花」似的緊張劇情攫住人心,但是導演高超的敘事剪輯能力,卻給了這部影片不容小視的邏輯結構,每一幀畫面都有新的線索,每一個人物都不是孤立單薄,每一個事件都隱喻著來自文化、種族、人性等不同程度的衝突元素……觀眾在這短短112分鐘的影片裡面感受到的不僅是劇情的起伏跌宕,而是不斷的被不同線索的事件刺激大腦,為不同人物的性格及命運感慨唏噓,同時更多的則是重新審視這個多元化多種族的世界中作為人類的「我們」令人焦慮的生活狀態。當然,也正是這部影片最終的主題深刻性,使它最終戰勝了同年的競爭對手,或許也是中國觀眾最多期盼的李安導演的《斷臂山》,摘得了200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桂冠,與其說這是裁判的口味偏愛,不如說它更真實的揭示和再現了人類的生活狀態,讓我們產生了更多的沉思和反省。
    影片的故事這裡不加贅述,我更多想與大家分享的是這部影片展示給我們的文化衝突和關於人生的啟示。也許很多觀眾看到這部影片的第一反應或對這部影片最直接的評價是「這是一部反應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的確,從人物的外表來看,他們確實複雜多元,有韓國人、中國人、波斯人、黑人和波多黎各人等,而影片導演兼編劇的保羅•哈吉斯在一次訪談中卻澄清說,我想說的其實並不是種族歧視,而是一個人的心理問題。你們看片中的每個人,他們每個人都面對一個棘手問題,或者是牽涉太多的罪案,或者是一個瘋狂的同事,或者是被羞辱、被剝奪自尊,或是被奪走了一切財富,但每個人面對窘迫的反應不同,不同的反應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結局——很可能,你面對的最大問題,就出在你自己身上。
    於是我們沿著導演提供的思路,可以探索和勾勒出片中的人際衝撞與文化衝突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從最典型的美國瑞恩警官開始,他在前一天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侮辱了一個黑人導演的妻子,我們在心裡頓時給他冠上了「變態、無賴」的罪名,然而第二天他卻又在車禍發生現場捨生救了這個女人,這個時候,觀眾迷惘了,究竟該怎樣給這個人定性呢?美國「世界警察」的形象究竟是該值得讚譽還是貶斥呢?他究竟是個變態的種族歧視者,還是一個被父親的疾病折磨得夜不能寐心急焦慮的兒子呢?他無理的變態行徑因為一次救贖被我們諒解了,也許是導演的私心,這個典型的好萊塢式的救贖結局不僅救了片中的他,也救了無數現實生活中面臨同樣處境的我們,由此可看人們總是通過一個人的行為來判斷他的道德歸宿,判斷他的善惡,判斷他是健康還是變態。
    片中「鎖」的形象,也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與文化的衝突。鎖匠丹尼爾因為有刻有「紋身」遭到了白人婦女的懷疑,以及波斯老人法哈德的不信任甚至仇視。波斯商人的店舖被洗劫一空,怒火中燒的他將矛頭直指鎖匠,並帶上剛買的槍企圖殺害丹尼爾,鎖匠的女兒因為相信了爸爸關於「仙女鬥篷」的故事,從房屋裡跳出來保護爸爸,於是那一槍打在了小女孩的背上——然而小女孩並沒有死,因為不認識英語的法哈德並不知道他的子彈其實是空包彈,他驚訝害怕的同時,以為自己看到了真正的天使。影片最亮的光線給了小女兒為了保護爸爸,跳向爸爸懷中的鏡頭,這也似乎象徵著信任和愛的力量可以超出一切文化與強權,只有愛帶來的和解,才是真的和諧……
    影片的最後,十字路口又一起日常交通事故發生了,爭吵自然也是在繼續。鏡頭逐漸拉遠,天空中突然飄起了二十年來洛杉磯的第一場大雪。片尾曲《maybe tomorrow》的旋律響起,彷彿緩緩流淌出了電影的主旨:或許在世界的這一頭有無盡的衝撞和矛盾,但是在那一面,永遠不會熄滅的,依舊是寬容與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