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高地戰--The Front Line

高地战/TheFrontLine/BattleofHighlands

7.4 / 5,065人    133分鐘

導演: 張勛
演員: 高洙 申河均 劉勝秀 金玉彬 高昌碩 李在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縱凌

2012-02-22 21:05:52

好了傷疤忘了疼


好了傷疤忘了疼


戰爭已經離我們很多年了,80後的人大多只能從長輩那獲得戰爭最直接的感受。我的爺爺參加過後期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他的一條腿留在了朝鮮,帶回來了一根美國大兵的吃飯叉子。他告訴我那個叉子是他和俘虜打牌贏來的獎品,小時候,我一直覺得這個叉子的得到方式不夠壯烈。我問他,打仗了,衝啊!怕不怕?他說開始怕的,後來就不怕了!我問,為什麼?他說反正都是要死的,怕什麼!
朝鮮人(泛指南北和中國的鮮族)會說沒有別的國家的人會記得韓戰給朝鮮人帶來的傷痛和隔閡,但是我想又有多少人考慮到那場戰爭給中國人帶來的傷痛!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取得了勝利,新中國的第一次亮劍成功是什麼換來的呢?積貧積弱了百餘年的國家,用自己軍人的生命換來了勝利,美國人是死不起的,但是中國人命是拼的起的,那個時候我們又有什麼呢?
相比國產的戰爭片/劇,《高地戰》是真實和深刻的,射殺同伴、殺掉長官等也許在國產裡面是不能見光的,但是我想高修扮演的金秀赫知道反正都是要死的,但是誰又會作樂意受死狀,所有的反人性正是人求生的本能。而,片子中,唯一一個還帶有悲憫之心的姜恩彪中尉放走了「兩秒」真是個二的舉措,本人甚至認為一個軍人根本不會這麼做,此處略顯敗筆,也有可能是導演想給電影帶來點戲劇化的東西。
既然戰爭這麼痛,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戰爭,一群人、一個民族乃至國家之間,說到底為了利益和土地有了不可以調和的矛盾,談判是解決不了問題了,只有打了。打結束了,取得一個新的制約形勢。南北的朝鮮人都在承受著同室操戈的痛苦,本來打仗是希望南北統一,到後來,即使再強大的民族主義也免不了受大國牽制的局面,分裂不可避免。而且,那時那刻,分裂是否是唯一休戰方式了。半個世紀過去了,韓國人的這部電影不僅能反應了那場電影給他們帶來的痛苦和對戰爭的反問,同樣,也可以感動我們。想想,今天南京跟日本的名古屋市建立友好城市,還被人家日本官員質疑和奚落,死去的同胞真就只是炮灰了。名古屋的官員河村隆之說,要是真有南京大屠殺,為什麼你們還對我們如此友好?乍一看,他的邏輯還合理。只是在國人看來的以德報怨,是不被日本人看懂的,他們認為是弱懦的表現。不是要做一個叨叨過去的小媳婦,只是覺得中國的某些些部份和人們是不是能少做點熱臉貼人家冷屁股的活!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再看看滿大街的日本品牌車,雖然我知道錢不都是日本人賺的,但是試試想想真哪天開仗了,落到你家門口的那枚炮彈就是你出錢買的這話還真是真的呢!
國人的悲哀,反應到中國的電影裡,沒有哪個電影像《高地戰》這樣深刻,我們反對戰爭,挨打了百年,現在是韜光養晦時間。既然是韜光養晦,就應該有對戰爭的認識的電影,素材是有的,但是這樣的好電影沒有。所以,推薦大家看《高地戰》!!!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