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ORENZO

2012-02-24 13:32:59

尋找罪之源


早在96年,電影製片人Joe Berlinger和Bruce Sinofsky就聯合HBO開拍了一部紀錄片:關於西孟菲斯地區的三個青少年被指控謀殺三個8歲男孩的案件。他們三人中一個被判了死刑,剩下的兩個則被判了終身監禁。

紀錄片詳細介紹了案件的始末,並揭露了案件審理過程前後的證據收集不足,案件的非法審訊等內幕。電影引起了美國公眾的關注,包括Johnny Depp、Dixie Chicks等人在內的名人也紛紛對該案件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都試圖給這三個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第二次重審的機會。

四年後,Berlinger和Sinofsky更新了他們的故事:《失樂園2》,注重於用更多的實證證明三位嫌疑人的清白。

十一年後,Berlinger和Sinofsky完成了他們的《失樂園》三部曲之三:煉獄,帶我們回顧了當年那個缺少實際的法醫證據的定罪之案,只不過嫌疑人如今都已經三十多歲了。①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失樂園3:煉獄》。

三位嫌疑人:Damien Echols的穿著是他遭到嫌疑的最初原因,因為他塗黑指甲油,穿黑衣服,聽金屬樂,就被懷疑是殺人兇手,Johnny Depp說他自己年少時也很另類,所以他特別感同身受:這不能說明他們就是罪犯。而另一個犯罪嫌疑人Jason Baldwin在93年案發的時候才16歲,他沉靜害羞,完全不具有殺人的潛質,最後一個嫌疑人Jessie Miskelly因為本身智商所限,他最後的招供明顯是非法審訊的結果,可偏偏是這個虛假的招供,給了三人定罪的釘錘之音。這三個人就是被稱為「西孟菲斯三人組」的知名人士。三個人就在高強度的審訊、公眾的強烈聲討以及案件的毫無證據進展之下,飛速地被定罪了,其中Damien Echols還被判了死刑。他們的多次上訴都被駁回。

《失樂園3:煉獄》引入了更多的證據,包括更多當事人的訪談以及DNA的新證據。不僅如此,電影依舊把之前的幾部內的內容都包含進來。譬如2000年的《失樂園2》的關於Damien Echols的回訪,他在紀錄片中感謝了公眾對他的支持,要不是公眾如此相信他,他也無法擺脫當年的死刑判罰,活不到現在。

一個很有意思的一點,在案件首次審理半年後法庭找到了新的兇器的證據,也實際不是直接證據,刀上的動物毛髮不能證明這就是Damien用來殺害三位8歲男孩的兇器。在法律上,如果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則應疑罪從無。但在當時,公眾被表象所蒙蔽,而陪審團也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伴隨著律師的無能、法官的不公,在嫌疑人之一甚至被非法審判只好招供的情況下,三位嫌疑人就這樣被定罪了。

時過境遷,三位嫌疑人在監獄裡度過了十八年。要不是當年這個系列紀錄片的影響力,或許他們根本不會有重見天日的這一天。

雖然說定罪之案再翻案這樣的故事我們已經聽到耳朵生繭子了。然而這部紀錄片的意義遠大於電影本身,它承載的不僅是三個人的生命,更多的是對美國法律系統漏洞的質疑,對正義的質疑。電影在這一點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產生於上世紀90年代,在二十一世紀伊始又有了第二部,時至今日,第三部伴隨著嫌疑人的出獄應運而生,觀眾見證的更多是輿論幫助追尋正義的歷程,十八年時光流轉,電影到今天依舊有著歷久彌新的吸引力。更不必談紀錄片運用了大量的採訪、相對客觀的陳述、當事人的證詞,條釐清晰,證據有力。

特別有意思的一段是紀錄片也稍微逾越了客觀的界限,引入了公眾的嫌疑人泰瑞 Hobbs,三位死者中一位的繼父,他基本已經成為大家共同偵破而得的真正犯罪嫌疑人。他於2009年試圖控告Dixie Chicks,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錢。但正因他介入了法律的進程,法庭也有了質詢他的權力,漸漸地這位嫌疑人反倒成了公眾的眾矢之的,這就是媒體的力量。究竟這是好是壞,我們不得而知了。


①:譯自 Greg Moroberts from Oakville, Ontario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