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5 08:26:27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只攻權謀,不練武功,待大難臨頭,才知其中危害。
近現代中國的歷史,是充滿血和淚的民族史,根據我從小從教科書上獲得的知識,這段血淚史跟倭寇必然脫不了干係。「倭寇」這個詞帶有強烈的歧視性,意為矮,可見古代中國人開創了「種族歧視」的先河。到了近代,「倭寇」這個稱號被「鬼」代替,生活安逸過了頭的中國人突然被嚇醒了,這幫矮子殺起人來可真不是人!
可是到底誰是「人」,誰是「鬼」,光看「歷史教科書」恐怕分辨不出,得看「歷史」。
徐大俠想講什麼?通過《倭寇的蹤跡》影射的很深遠。
從明到清,從清到民國。在徐的眼裡,這幫殺人不眨眼的矮子從來就不是很厲害,真正屢次使中國崩潰的力量是中國人好用權謀計略。說白了,高一點叫政治鬥爭,低一點叫自相殘殺。
影片中,四大派的人反對帶倭刀的人開宗立派,不是因為戚家軍的人武功不夠高,只是安了個罪名,「倭刀」路數不正,是邪門歪道。這就是對有本事的人羨慕,嫉妒,恨,比較有實幹精神的人就是栽贓,嫁禍,往死裡整。有本事的人沒有死在外族敵人的刀下,卻死在了同族友人的筆下。而這些害人的小人自己又沒有本事怎麼辦?敵人來了就只有亡國滅種了,權謀之術盡集於《三國》。
明有袁崇煥、戚繼光,清有曾國藩、李鴻章,這幾人有的直接被整死,有的沒被整死,也因勢力遭到削弱,而使外族有了可乘之機,正是「親者痛,仇者快」。到了民國,軍閥混戰自不必提,蔣中正之「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也讓其獲得了「消極抗日」的評價。
再說開點,不光說日本人,還要說起蒙古人,滿人。仔細分析起來,這些民族不管他們的戰士有多麼的強壯,鐵騎有多麼的勇猛,歷史上,如果不是漢民族的王朝,自己潰爛到了骨髓里,這些外族人是根本不能有可趁之機的。
徐浩峰用了一個武俠的包裝,給了人們一劑解藥,希望幫助那些被狹隘民族主義的枷鎖,困住100年的中國人解放出來。
片中四大派的弟子,那武藝,跟笑話沒有分別,被兩個女人打了一天一夜,大家只看重誰是明門正派,根要正,苗要紅,誰真有本事,真能幹事兒並不重要,金庸先生的筆下,也有這層深意。
五個官兵,為了爭三個美女,自相殘殺起來,這回武功倒是學以致用,終於能殺到了人,只不過是自己人,結果一時殺紅了眼,人殺多了,本來是5對3,結果變成了1對3,自然成了別人的盤中餐,只能任人宰割。
城中官兵的小領導,穿著紙漿做成的鎧甲,非常不滿意,此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在退休之前能得到一身由朝廷賞賜的鐵甲,他被戚家軍的人捉住時,還不忘又闡述了一遍這個願望,戚家軍的人告訴他:紙漿製作的鎧甲韌性高,相對於鐵甲來說重量還輕,非常實用。這位領導聽完說出了真實的想法:「我就喜歡鐵的!」。朝廷的官員若都像這樣,不務實,而務虛。
有真才實學的人被整死,會溜鬚拍馬、好使謀術的人步步高陞。敵人還未打來,自己人先為了金銀美女自相殘殺。為官者,不為國不為民,只為平步青雲,只講形式主義,只好排場。
說日本人太殘暴?這就好比一個富N代,平日好吃懶做,待敵人把刀都架在脖子上了,才大喊:「大哥!輕點!」
不亡你的國,才叫沒有天理。亡你國的人,叫替天行道。
誰是「人」?誰是「鬼」?
「人」殺人才用刀,「鬼」殺人不用刀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