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個都不能少--Not One Less

一个都不能少/NotOneLess/Niunomenos

7.7 / 7,461人    106分鐘


演員: 魏敏芝 導演: 張藝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蔓陀

2012-02-26 01:06:35

簡單得就像陽光一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魏敏芝是在夕陽中,和村長一起走進水泉小學的。
村長站在桌子前給小學生們訓話,一拍桌子,桌子就倒了,他趕緊扶住,說,怎麼搞的,這桌子怎麼三條腿呢,我給高老師買桌子的錢呢?學生們回答:高老師買粉筆了。村長把桌子扶穩,說,哦,買粉筆了,那就算了吧,以後再說。
這是1998年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的一個片段。這部反映貧困地區教育現實的影片,由於孩子們的純真,影片比《秋菊打官司》還搞笑;也由於孩子們的純真,沖淡了貧困現實帶來的沉重感。
張藝謀一直是一位比較浪漫的導演,骨子裡有一種浪漫主義。這部片子,他就給出了一個「革命浪漫主義」的光明結尾。
代課老師魏敏芝只有13歲,也還是一個孩子。她其實沒有什麼金錢概念,也不會精打細算。她和學生搬了1500塊磚,賺了15元錢。學生們口渴了,在商店裡求她買兩瓶可樂,她就買了。花掉6塊錢,買來大家一起喝,每人喝一口。這個孩子揣著9塊錢到城裡尋找失學的學生,希望能把他帶回學校。兜里只剩6塊5了,她卻把這6塊5全部買了筆墨和紙張,用來寫尋人啟事,卻沒有想一想,自己還有沒有錢吃飯。
她在火車站過夜,一張一張地寫尋人啟事。火車站有人對她說尋人啟事不管用,最好去找電視台。她就去電視台。電視台的門衛不讓進,讓她在外邊等。她就在電視台門口等台長,見到一個戴眼鏡的就問「你是不是台長」。
魏敏芝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個孩子。她的簡單終於驚動了台長。於是電視台做了一個專訪節目,結局皆大歡喜。
這樣的結尾,雖然被一些影評人譏諷,但卻是有可能的。媒體的從業人員一直都是我們這個社會比較富於同情心和責任感的一群。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那麼多無告的人會去找記者、找媒體,想要曝光。媒體從業者是我們這個社會良知的守望者。
2006年,我回到廣西老家。村裡的孩子上學免費,住得遠的還有食宿補貼。教室寬敞明亮,整個學校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物質條件。可是跟城市小學相比,硬件建設的差距也還是很大,師資力量是最薄弱的一環。但是也只能一步一步地來。也許下一步,就應該有文學和藝術作品反映更深一層的問題。比如教育的投入,應該由人民說了算,而不是讓政府以開恩的姿態施捨。
看這部電影,最意外的收穫就是發現,原來這個社會確實是在進步著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