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成长教育/少女失乐园(港)/名媛教育(台)

7.2 / 138,731人    100分鐘

導演: 瓏雪兒菲格
編劇: 尼克宏比
演員: 凱莉墨里根 艾爾菲摩里納 彼得賽斯嘉 多明尼克庫柏 羅莎蒙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緲渢

2012-02-28 07:05:33

恨與剩的時代


恨與剩的時代
 
       2011年末,廣電總局剛剛發佈了「限娛令」,對電視媒體娛樂行業的衝擊雖然是可以預見的,但並不妨礙它們在當下繼續紅火。廣大受眾對娛樂化相親類節目的熱情顯然是呈不容忽視的喜聞樂見趨勢,新時代的各類文藝和非文藝的青年們尤其是女青年們,在婚姻大事上也不得不承受最為古老的傳統帶來的世俗壓力。急著把自己推銷出去的適齡青年們將自己和對方都處理成了商品,各種先天基因後天歷練都能量化為各色籌碼,公開擱在檯面上權衡交易。
       2009年獲聖丹斯電影節觀眾選擇獎和攝影獎並被提名包括金球和奧斯卡多項大獎提名的《成長教育》,擱在現今仍具有頗深的意義。影片根據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琳•巴貝爾(Lynn Barber)的回憶錄改編,講述上世紀60年代的一位16歲的優秀中學生珍妮如何從邂逅一位優秀成熟的男人並憧憬於完美婚姻生活最終卻導致夢想破碎的故事。
       和大部份幻想憧憬美好婚姻生活的姑娘們一樣,故事的主人公也希望自己能夠有個配得上自己的人一塊善始善終。珍妮並不是古板英式女校中普通的那種silly girl——比起大部份單純得並算不得成熟的同學,她有實實在在的優勢:姣好的容貌、聰明伶俐、會拉大提琴,更重要的是,有遠超越於同齡人並可以和成年人在精神層面上交往的良好的審美品味。顯然,珍妮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並在與她認為的上流社會中的人溝通中如魚得水。當她出席音樂會,在夢想的異域暢遊,在高檔場所中說著法語、用稚嫩的方式吸菸品酒,在頂級拍賣行喊話角逐名畫藏品——她一定為自己擁有的這些光彩照人的經歷而得意不已。在同學們面前用不經意的方式賣弄著,就如同一隻鳥對鏡自賞美麗光潔的羽毛,卻從未想像自己會落入圈套。代價是慘痛的,「生活沒有捷徑」。
       比起如此恨嫁的小丫頭策劃的愛情藍圖,2008年BBC單集劇目的《簡•奧斯丁的遺憾》則是顯得更加「悽慘」,但卻更為真實。婚嫁問題不分時代,按照現代人的觀念,傑出的小說家簡•奧斯丁小姐早在18世紀末的英國就已經正大光明地做了回「剩女」——當然,和當下中國普遍的隱性歧視不同,英國在歷史上就是個盛產「剩女」的國度,換個更通俗的說法,即英式老姑娘。也許是英女皇伊莉莎白作了個好表率,也許是島國的女子都自視清高,教育良好;她們家境殷實,出身優秀,領著不夠揮霍但足以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俸祿生活。即便如此,奧斯丁小姐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不得不面臨著孤寂痛苦與旁人的排斥。哪怕再有才華的女性,終究還是無法避免社會條框桎梏所帶來的煩惱。
但是她硬著心,沒有嫁。因為才情所帶來的心高氣傲。不是不能,而是不願。
       比起被剩的孤寂,奧斯丁小姐更恐懼的是無趣漫長的婚姻生活。若真要在二者中選擇一項,她甘願頂著週遭壓力而死磕自我的道路,僅僅為能保持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按照現今姑娘們的標準,奧斯丁小姐的做法已趨於慘烈。在一切都能明碼實價標註著的商品社會,婚戀這種本應該是純粹的情感早已摻雜了不少世俗成份——事實上,這當然也是常人眼中一廂情願的誤會。婚姻這樣一種契約形式,本來就是一門雙方都要妥善權衡的合同買賣,金錢和肉身的對等;只是這份合同到底還搭上了或有或無的情感,期限為漫長的一生,成本昂貴到終於還是值得比純商業合約投入得更多。
       「剩女」這個詞兒確實足夠惡毒,充斥著社會對女性社會屬性的粗暴設定和橫加干涉,某種程度形成了變相歧視。在這種環境中,恨與剩負面情緒的爆發出來是自然而然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樂此不疲地觀摩相親類節目:他/她們把自己暗暗設定為台上的那些競爭者,掂量著自己、對方和群體在整個社會關係中的位置。這種略顯畸形的方式左右了主流的價值觀和衡量標準,大部份人都要順應這種規律,特例和異端要被堅決打擊。
       奧斯丁小姐終於還是孤獨終結,早早在40來歲的盛年死掉,某種程度給了世俗終於能攻擊她這類異類的藉口——「悖逆常理的生活果真的沒有好下場」,但有誰能無視於她走在不同於常人選則的道路上所煥發出的另一種奪目光彩?大部份人如同小女生珍妮一樣,在磕絆成長中追求理想中完美的婚姻生活;但總有部份奧斯丁小姐們固執地維護著旁人無法理解的原則,特立獨行。各種時代有各種規則,無所謂對錯,只是面對著狂颶的世俗壓力,有多少人能夠有勇氣站出來清晰表明白己獨立的取捨態度,不隨波逐流?太少有人敢於承認,幸福無關他人認可,只關乎自身坦蕩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