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6,840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璀璀

2012-03-01 00:02:59

人生就是這麼奇幻


 在朋友的推薦下,昨夜看了《Stranger Than Fiction》這部電影。沒有流眼淚,沒有渾身起雞皮疙瘩。今早醒來後,卻一直在回想這部電影。這是一部耐人尋味的電影,我想這是當初他推薦我看的原因吧。
    影片開頭給的畫面很抽象也很寫實,在浩瀚的宇宙中,在我們的地球上,在某個國家的某幢房子裡,出現這麼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按希爾伯特教授講的話就是,從大環境來說,一個人的生或死,是很不重要的。但是人的內心是很強大的,大到可以堪比一個字宙。雖然我們都是很平凡很普通的個體,沒有超能力,但是都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努力活著。就像海羅德連續12年來認真工作,從不出錯,即使有工作強迫症,他也毫無怨言;就像凱倫努力寫悲劇小說,即使被懷疑有寫作障礙,她還是要挖空自己;就像希爾伯特教授,一把年紀了,卻還是熱情滿滿,身兼數職;就像彭妮助理,不卑不亢工作11年,從來不讓自己合作的作家延期出版;就像安娜,能早早的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且勇敢地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
    如果說死亡是生命的必然性,那麼變化就是生活的必然性,在無數個偶然的「毫不知曉」的情況下,生活發生了各種變數。這種變數或許很微妙,比如海羅德見了安娜一次以後,就在第二天刷牙的時候沒辦法集中數數了;這種變數或許很強烈,比如當凱倫發現自己寫的恰巧是現實里真實活著的人的寫照時,他沒有辦法再輕描淡寫的只從創作角度去寫故事結尾了;這種變數或許還很搞笑,就是你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它卻殺傷力很強,比如海羅德從路人那裡問來的誤差3分鐘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內心又是那麼的脆弱,一點偶然的小事,可能就讓我們多年包裝的格調潰不成軍。
    這種脆弱,有時成就的是驚喜。海羅德意識到自己多年的職業素養在安娜面前毫無作用時,他正視了這種失敗,從而收穫了愛情;凱倫聽到電話鈴聲和她的寫作同步,並且真實見到了和自己塑造的形象完全吻合的現實人物時,她正視了自己的恐懼,那是對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她作了創作上的妥協,從而使自己回歸正常。這種脆弱,有時成就的是遺憾。凱倫抵抗不過內心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單純善良的海羅德的尊敬,她改了小說的結局,使自己精心打造10年的原本最偉大的創作淪為「還好」,從文壇上講,這就是一個遺憾;助理彭妮見到凱倫為了想要改寫結局而痛苦時,她願意為她請求延期出版,打破了自己從來不會讓作家延期交稿的輝煌成績,這對一個努力打拼於白人世界裡的黑人女孩來說,就是一個遺憾;而可憐的黑人女司機,在上班的第一天,就遭遇車禍,她嚇得泣不成聲,這件事在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都是一個痛苦的遺憾。
    有些話題是可以隨意討論的,有些想法是可以隨性抒發的,就像我以上寫的這些。可是,總是有一些東西是你永遠也不願意觸及的。就像影片裡的三個問題:「悲劇是死亡的必然性,喜劇是生命的延續性,你願意活在哪裡?」「你埋在心底最本初的夢想是什麼?」「當你預知到自己的死期,並且死得有價值,你願意以身赴死還是要求改寫結局?」有句話說「幸福由心不由境」,當看到海羅德一天之內就在寫著「悲劇」的那面紙上畫滿了槓槓,我終於真正看清了他連續12年生活的枯燥無趣,他房間的冰冷色調,甚至於床單另半邊的一絲不苟這些畫面立馬充斥著我的眼球。你願意活在悲劇里還是喜劇里?這個問題不是輕易有人問你的,也不是輕易能回答的。海羅德是幸運的,他走進了安娜那間有著溫暖色調的小屋,安娜幫助他從悲劇走進了喜劇。我也是個活在喜劇裡的人,當遭遇不幸,或者遇到危險,我都儘量往好處活,並且儘量讓身邊的人也活得快樂。不過,三個問題,我也只不過對這一個問題有所交代。另外兩個問題,我還是沒辦法回答。原諒我的沉淪和普通吧,我目前只能活到這個份上。
    奇怪吧,在探討了這麼沉重的話題之後,作家最後寫到的句子,竟然只是叫人們不要忽視我們身邊的一些小細節,「一種愛的手勢」「一種細心的鼓勵」「一個愛的擁抱」「一個溫暖的安慰」。是的,生命就是這麼奇妙,它可以強大也可以脆弱;它可以是悲劇,也可以是喜劇;它可能死亡,也可能延續存活。在宇宙中,你是渺小的,我們沒必要無限放大自己的悲傷和煩惱;在生活中,你是重要的,我們要強大自己內心的小宇宙,努力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活得更幸福。
    我喜歡這部影片在細節畫面上的處理,喜歡音樂在適當的時候出現的毫無知覺的感覺,喜歡故事的結尾,感謝朋友推薦我看這部影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