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倭寇的蹤跡--The Sword Identity

倭寇的踪迹/TheSwordIdentity

5.4 / 692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于承惠 宋洋 趙圓圓 馬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黑陶

2012-03-01 17:35:56

文明的病體與野蠻的幽靈


    看《倭寇的蹤跡》實屬無意,原本以為是部肥皂武俠片,用來解解悶的,不想卻吃了頓作料濃重的大餐。
    武俠、反武俠,嚴肅、無厘頭,殖民、後殖民,這是一個各種元素的影像拼盤,雖然拼得痕跡明顯。
    你偏好哪種口味的菜,隨挑隨取。
    你喜歡武俠,那麼裡面少不了刀光劍影,武林門派,一招致命,一戰成名,但看上去很古龍卻絕不金庸;
    你討厭武俠,那麼裡面充滿了對武俠電影的反諷與顛覆,沒有飛來飛去,沒有江湖兒女,有的只是跳大神的招式,各大門派的壯士們甚至經不起一個普通舞姬的悶棍子。
    嚴肅與無厘頭就更明顯了,一觀便知。
    導演顯然在進行一場試驗,很野心也挺藝術,只是要說的東西太多,處理不得當時就不知要說什麼了。
    無厘頭的地方很搞,橋段讓人捧腹。

    最後說說與本評論題目有關的後殖民問題。
    從這個角度去看,電影其實是當代中國的現實隱喻。
    倭寇,代表了異族的侵略與殖民。
    倭刀,代表了異邦的先進技術。
    五大門派,隱喻了中華文明的懨懨病體,頑固保守派,激進的民族主義者。
    戚家軍遺卒,則與之對應地象徵了改革的力量。
    而影片中倭寇已滅的清平時代,正指我們當下——西方列強入侵時代已然逝去,中華文明重新進入一個相對穩定時期。
    此時的激進民族主義者,反對一切西方的東西,拼命建構著自己民族的純正性,認為那些拿來主義者是偽「倭寇」,也即漢奸。他們需要的是穩定,維穩高於一切,所有挑戰現存秩序的力量,能殺則殺,殺不了也要給他們戴上一頂漢奸帽子,搞臭他們。這正對應了電影中,兩個原本的抗倭英雄被稱呼為倭寇,遭到全城捕殺。
    而這種拼命強調自己民族獨特性、偉大性、完整性,拒斥西方的意識形態,非洲的理論家法儂早已給出了定論
    ——這恰恰一種典型的後殖民主義意識形態
    ——這源於對殖民主義的恐懼,源於被殖民後的不自信
    於是他們將明明先進的東西稱呼為野蠻,倭寇的幽靈始終盤踞在他們頭上,縈繞不去。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