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衝擊效應--Crash [2004]

撞车/冲击效应/冲撞

7.7 / 451,968人    112分鐘 | 115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保羅海吉斯
編劇: 保羅海吉斯
演員: 珊卓布拉克 唐其鐸 麥特狄倫 珍妮佛雅絲波席托 威廉費奇納 布蘭登費雪 譚蒂紐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issi

2012-03-04 09:11:41

24時變速運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要讓你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第四遍才能夠真正看懂的影片,你看得千頭萬緒,只能在一遍又一遍的嘆服和揣摩中理出整個故事的思路與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聯繫,以及故事背後那些想要揭示的深意。
     影片開始的第一幕是一場車禍也是一個案發現場,導演以一段揭示中心的話拉開了電影的序幕。
「穿梭在城市之間,你知道嗎?人們擦肩而過,邂逅相遇,在洛杉磯,沒人觸碰你,我們總是躲在冰冷的建築物後面,我想我們很懷念那種觸摸的感覺,我們彼此碰撞,只是為了感覺彼此的存在。」
    同時,電影中由一片混沌的黑幕,轉向有雨點的車窗,伴著車燈閃過,而將觀眾帶進了這麼一個車禍現場。導演從一開始就模糊了時間順序,又以這麼一段話來開頭讓你不知不覺的,按著他所布下的線索與思路,找尋電影所要真正探討的東西——人與人。
片中涉及了很多對的人,以一對一的主線牽扯到了一對多,甚至多對多,但總體上看,還是偏向於處理兩人間的關係,而在片中,每個人又扮演了不止一個的角色,在對不同人身上的角色也不相同,甚至在不同時刻對待相同人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在瑞恩警官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很多角色。面對母親時候一開始的不以為意,悉心照料卻又疏遠淡漠,在弟弟的去世後卻又追悔莫及,扮演著一個不稱職的兒子與哥哥的角色。而在屬下面前,明明是涉及到自己敏感的種族問題卻不能夠懲罰甚至開除下屬警員,卻因為仕途問題選擇了不聞不問,是一位處事圓滑明哲保身的警員,在面對黑人上,看到被槍殺了的黑人法官時,他說了一句「看來考克林警官錯殺了一個黑鬼」,卻忘記了自己也是黑人。而議員在大眾面前保持著一副關心他人,特別是關心存在種族問題芥蒂的人們的形象,在面對警員時卻只是緊張自己的選票與形象,並不真正關心他人死活,甚至在面對妻子上也是溫潤卻冷漠。在導演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在人前他總是想要表現出自己不是黑人,甚至在想要拍的電影中不能直觀的表現出黑人的形象,黑人這個種族一直是他既想要維護又想要擺脫的一個角色,他是黑人中的成功者,卻又懼怕這個種族稱呼,可是在面對警官時,他唯唯諾諾,甚至不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妻子,對警官無理的要求委頓應承,沒有抗拒,卑躬屈膝,甚至在後來妻子想要報警討回一點公道時也制止了她,既是覺得應當無人理會,又害怕損害自己的聲譽。在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出他不想承認自己是黑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也認為黑人低人一等,所以受到不公平待遇也是理所當然的,在後來,黑人混混搶走了他的車時候,他憤怒的衝下車踢打小混混,並說著「再叫我黑鬼試試!」與之前面對白人警察時候的反應截然不同,把他那份自以為的在同族人中的優越感表現的淋漓極致。在被那個年輕的白人警員力保訓斥後似乎終於明白了什麼,在影片的最後時候看著黑人少年們圍著火堆時似乎找回了自己溫情的一面,想起了自己也是他們的一份子,拾起物品投向火堆加入了他們,也預示著終於不帶排斥的承認了自己黑人的身份,並與妻子和好。修鎖匠的女兒害怕槍聲,晚上怕得睡不著,終於他們搬離了之前的不安全區卻還是夢魘連連,然而在波斯人拿槍對著父親時,小女孩勇敢的衝了出來,擋在父親面前,哪怕是最怕的槍也抵不過對父親強大的愛。
導演是在討論種族的問題,卻是把人性放在種族問題中影射出來探討,表面上看,影片處處滲透著種族歧視的現象討論,實際上也是人性的探討,人性的矛盾筆筆皆是,例如白人青年既是一個厭惡種族歧視者,又因為隱藏在正直下的對黑人的歧視殺死了一個無辜的黑人少年,迫不及待想要證明白己又所作為,不是搭檔口中的爛貨色,卻誤會了黑人少年並且在做出錯事後掩蓋證據逃之夭夭,善惡一時間也無法進行明確的區分。還有那個侮辱黑人導演和其妻子的警官,在前一天的晚上做了那些在人看來不理智又不道德至極的事,在第二天卻極為理智與道德地挽救了那個妻子的生命。我們也不難看出為何他對黑人抱有種族歧視,答案在他尊敬愛戴的父親身上。父親早年的公司因為政策改變的原因到了後來一無所有,當時他的父親對待黑人是很好的,可是在父親最困難的時候那些黑人卻沒有一個幫助過他,所以在他的潛意識裡覺得黑人是一群忘恩負義道德低下的人,但在他對待父親的護士時說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希望他對他們的看法是錯誤的,可是沒有黑人讓他改觀。
影片還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轉折的處理,無論是整體情節的轉折還是人物心理的轉折。導演把事件的順序打亂,再重新編排,其中進行區分的邏輯性就是影片的各種轉折。像是議員妻子和家裡保姆間的友誼,從之前的態度輕蔑,到後來的一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一天之內發生了本質性的轉折。再者看修鎖匠與波斯人間的矛盾,波斯人對著小女孩激動之下扣動了扳機,當觀眾甚至片中人物都心痛不已的時候發生了戲劇性的扭轉,當時自己的女兒胡亂選擇的一種子彈居然是空彈,大家都完好無事。在波斯人回家後,他對著女兒說「她是我的天使」,其實也暗示著自己的女兒也是他的天使。
最後,我想說的是,寥寥數語無法將影片全面的剖析出來,所展現的也只是個人認為的影片中最能表現出其特性的一些片段,兩個小時看下來,覺得導演對時間的處理讓我想起了同樣打亂時間順序卻因此出彩的《記憶碎片》,其後半部透露的溫馨又讓我想起了《第六感》,好電影都有相似之處,卻又各有特點。這不是一部能一下子看透的電影,未來的某日還可以開始再一次的觀影之路,而我相信每一次的感受與發現都是不同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