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女僕--The Maid [2009]

女佣/女仆/女佣人

7.3 / 6,463人    95分鐘 | Germany:115分鐘 (European Film Market) | Argentina:115分鐘 (Buenos Aires Festival Internacional

導演: 塞巴斯提安席瓦
編劇: 塞巴斯提安席瓦
演員: Catalina Saavedra Claudia Celedon Alejandro Goic Andrea Garcia-Huidobro Mariana Loyol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農

2012-03-06 05:05:46

《女傭》是誰背叛了你的心


     與一些上了年紀的長輩聊天,可以發現,他們常常能夠從某個人的面相中透視到這個人的內心世界,由此推斷這個人的過往是否平順如意。也就是老話說的「面由心生」, 他們從自己大半輩子識人的經驗中歸納出理論,認為表情肌的紋路會隨內心喜、悲、怒的走向而浮於容顏,經年累月,最終如成型的溝渠無法掩蓋。

   當下,研究心理學的專業人士似乎也認可這樣的推斷。呈現於影視作品中,也作為基本的表演技巧而存在。《lie to me》想必是這類作品中集嚴肅、娛樂、理論、戲說、研究為一體的典型,並推銷著這類表演方式。而分析其他的影視作品,也無一例外,或多或少都能尋到類似的蛛絲馬跡。

   顯而易見,螢幕裡背信棄義的人都會端著一張令人不安的臉,苦命的人也總是現出一言難盡的無奈狀,腹黑惡毒的人則與平和善良的人,如黑白雙生花,斗生斗死,污與潔也不可避免地都寫在了臉上。在電影中,這種最直觀的感受,除了來自編排巧妙的故事細節,更多的是緣自劇中人物給予觀者的視覺記憶。

   當然,若選擇的演員過於稜角分明,表演用力過猛,痕跡過於濃重,留下的印像是深刻了,但這樣的情形往往容易受人詬病。09年秘魯電影《傷心的奶水》中的女一號馬佳麗.索利埃曾給過我這樣的印象,因此劇的鏡頭語言無法駕馭太具個性的面孔,角色性格又刻畫得泛泛且晦澀,整部劇陷於一種令人窒息的不適感中,導致全劇所訴求的藝術生命並不那麼突出。

   本以為智利電影《女傭》,也會流於形式化的文藝,因為看片之前,從海報及劇情簡介中基本了解到了這是一部以人物為中心,偏重人物而非敘述故事的文藝片。結果卻不然,電影相當好看,故事一氣呵成,看片的情緒也始終被人物帶動著。得益於這是一部故事性很強的電影,更要歸功於扮演家庭保姆拉奎的女演員卡特琳娜.薩維德拉拿捏精準的演技。

   據說《女傭》改編自真人真事,現實中的保姆拉奎最終找到真愛,離開僱主家,以此為人生的一個逗點,繼續奔赴著美好的未來。而這部電影呢,則從拉奎保姆職業生涯中截取了一段,用尋找遺失的人生價值為切點,展現了拉奎二十多年保姆生涯精縮成的人生切麵。

   毫無疑問,這種介入主人公人生故事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延續後文的絕好鋪墊。任誰都會好奇:一個保姆把最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保姆事業,在僱主家一幹就是二十多年,幫人家帶大了四個孩子,自己卻依然是個睡單人床的老處女,在這時又面臨體力不支的生理危機,受到步入中年的心理困惑,工作中也出現冷漠、焦躁的倦怠感,又不得不面對其他保姆可能會搶走她的飯碗,或至少分享去僱主原本給予她的全部情感與信任。這樣的一個人,她會如何走出迷失自我的困境?抑或是怎麼毀滅在找不到自我存在感的迷茫中?
 
   總之,「好奇心」會追隨拉奎的身影,光顧於全劇任意角落。深刻至心理問題的探討,使其成為製造戲劇衝突的催化劑;生動似職場內明爭暗鬥的「職位保衛戰」,頻頻引出劇情遞進的小高潮;平常如吃喝拉撒睡,散漫零碎里構建出真實的場景。這些都通過拉奎與僱主一家人,及後來陸續闖進來的三位幫傭,一人對多人的傘形互動,把拉奎的內心世界,用充滿防禦性與攻擊性的行為表現了出來。

   或許我對電影《女傭》的期望值預設得比較低,所以在感受它時,一點點的驚喜、一點點的失望都能加倍放大。但對劇中主要人物——保姆拉奎的深刻印象,從頭至尾都是認真感受所得的。這樣說來,電影故事就不是本劇的重點了,拉奎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是否生動深刻,才是全劇的用力方向。

   毋庸置疑,09年憑藉此片獲得各種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的卡特琳娜.薩維德拉,她的確懂得如何施展她的表演天賦,也知道如何利用她那張極具個性的面孔。這也是我所認為的這部劇最值得稱揚的地方。略微留心就可以發現,劇中拉奎的臉就如天氣的晴雨表。在她緊繃著的、裝聾作啞的、執拗的神情中,映照著她無助、怯懦、尖酸、鋒利的心,連畫面都顯得危險多變。而在後來,被保姆露西感化引領的新生活中,她恬淡的微笑,即便不易察覺,依然能柔化整個畫面。真如彌爾頓所言:「心靈可以建造天堂,心靈也可以建造地獄。」

   不過,說到底拉奎本質上是有原則有責任心的人,也不是無情無義的人,電影刻意表現了她有別於前兩位保姆,年輕隨和的姑娘偷懶不想每日擦地,她不允許,潑辣強悍的老婦叫她收起對東家的沒用感情,她不認同,這些都說明她內心存在柔軟之處。可是,這也只能說明她有回歸良善的可能,不能成為她傷害別人也無需負責的開罪理由。所以,到此最好進入心理問題的討論,那樣就省去了很多麻煩,電影也恰恰是這樣表現的。

   我是這樣義無返顧地把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牽引向我所理解的比較膚淺的「面相說」了。但這絕不與此片所涉獵的各種深度內涵相悖,在提出人要清醒地認識自我的同時,還要強調「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不要以為我們的內心無人知曉,我們的臉隨時都可能背叛我們的內心。

   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所有人都將面臨各種危機,有無存在感,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信仰,是否認可個人的存在價值等等,這些問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但落到各人的頭上,結果的成與敗、幸與不幸,則昭示的定是個人的選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