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嬌與志明--Love in the Buff

春娇与志明/志明与春娇2/LoveinTheBuff

6.9 / 1,395人    112分鐘 | Hong Kong:111分鐘

導演: 彭浩翔
編劇: 彭浩翔
演員: 楊千嬅 余文樂 楊冪 徐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蛤蟆窩棚

2012-03-14 01:23:25

《春嬌與志明》隨感,不是影評,只是隨感:除了不滿意結尾,其他都像吃了屎一樣高興




前言

《春嬌與志明》 ,看了這麼多年電影,這次是笑的最開懷,最持久的100個分鐘,記得上一次電影院看到笑死是《越光寶盒》 ,但兩個的層次是完全不同的。本片是為合拍片的正名,所有細微的延展都在以港人為核心的絕對控制下,一個不滿的結尾,加上一個重口味的結束,屬於那種年度推薦的類型。

「偶然」篇

「製造偶然」是各種類型電影,特別是愛情電影尤其重視的一種設計,看過許許多多的刻意為之,列數一下國產片中能記住的那些令人反感的「偶遇」:
《非誠勿擾2》里葛優與舒淇的廁所偶遇
《我願意I DO》里孫紅雷對李冰冰的如影隨形
《LOVE》里趙又廷與趙薇的屢屢邂逅
《將愛》里第一段MV片段

    但是彭浩翔這次做的,是讓我最為肯定的一次「製造偶然」。無論是張志明與尚優優瞬間的「上床吧」,還是余春嬌與「糞坑俠」徐錚的馬桶情緣,神奇沒刻意,打磨過成型的情趣段子。要說第一部里最令人迷戀的段落,就是張志明與余春嬌的「簡訊」,一條條簡訊能拍得如此勾人,《春嬌與志明》這次完整托出,每一條粵語簡訊,言簡意賅,卻極大地串聯起每一幕戲的過度,好像話劇演出中的幕間休息,讓這兩人的所有正線故事「相遇」,都是生活化,正常人的作風。
    唯一能稱為瑕疵的,只有張志明與余春嬌在北京的第一次碰面,中餐館門口的偶遇,有點俗,是老段子,但這也是余春嬌與尚優優的唯一對手戲,順承下來的是螢幕上看過最好的女性話題,既「大媽與即將大媽」的討論,每一句調侃都是犀利的分析,刺激笑腺的隱喻。讓觀眾瞬間忘了這唯一拙劣的「偶遇」。
    接地氣,這三個字說說簡單,但太經得住考驗,看過兩遍《失戀33天》就要崩潰的我,對於彭浩翔為觀眾的設身處地,我想要鼓掌支持。

台詞篇

    給我印象最深的三段戲,或者是三段小品,準確意義的說是三個段子。
    第一場就是「偶遇」篇里提到的「大媽與即將大媽」討論,余春嬌讓大家點評自己與尚優優,坦言自己不就是胸小嘛。最佳發言有不少,摘錄一句,「二椅子」嫩男說:男人最喜歡一手不可掌握的女人,你太好掌握了。
    第二場其實是兩段戲,都以吃飯為設計點,原點是,余春嬌向吃飯的張志明吐槽自己與某巨星的初戀情史,被張志明一陣調侃溪弄。回歸點,後面胖彭不出所料給了張志明與巨星偶遇的機會,粉絲就著一份燒鵝飯向偶像不斷示愛,兩人同食獨處,為的是驗證余春嬌的胡扯。原來,原來,最後兩人為一片青菜同下筷,張志明謙讓給巨星,巨星拍拍張志明的肩膀,「對不起,吃了你的飯」,張志明笑笑「沒關係,是你先下手的」。
    第三場,張志明與尚優優的最重場戲,尚優優給他看一個可愛圖片,可是蘋果手機看圖會自動翻轉,擺不正,尚優優說「你笨啊,不知道手機可以鎖屏嗎」,哦,原來,又是原來,我用了多年蘋果,也不知道它可以鎖屏。然後張志明晃晃的說「我真是笨,用了這麼久,都不知道手機可以鎖屏」。他用了這麼久新手機,還是有許多功能不會,他依舊留戀之前的那款,古怪,傳統,又有點老舊,但是卻最熟悉。

「重口」篇

    之所以把肥彭的口味單拎出來,實在是這個元素對於這兩部曲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像談昆丁,不能不提cult。談阿莫多瓦,不能不提他的「性傾向」一樣。肥彭可以在任何一個衝突點,轉折處,即將無聊的時候,把他的「重口味」沒有束縛,肆無忌憚又點到為止的甩出來。甩出來甩一地,拉出來拉一片,淋下來淋一嘴,讓你笑過痛過又驚過。他對恐怖片的熱愛,對cult的喜好,對香港人生活的提取,對兩性關係的定義,都讓你可以不讚同但讚嘆,可以不中意但會在意。雖然這次的劇本是他與陸以心共同編寫,但熟悉肥彭的人,看過一定會說他這次沒有任何妥協,唯一妥協的恐怕就是他走出香港的野心,居然仍保存的如此純粹。

「段子」篇
    段子必需要放到他的「重口味」後面提,只因為他先有了《買兇殺人》,才有了《愛的地下教育》,這倆玩意是我至今看過最「黃」的電影與最「黃」的書,一個是立意「黃」,一個是封面「黃」。
    《買兇殺人》 是我很偶然的機會下看的國語版,然後又追看了粵語原版,給我的感覺,就是在一個紙匣子裡講了個《三岔口》的故事,大哥大手機玩俄羅斯方塊,滋水槍里射出了真精子,就是這種感覺。當犀利用惡俗包裹,尖銳在笑鬧里促成,銳意而且敏感的神經質的台詞,一群年輕人的春光乍泄,在2001年的華語影壇,肥彭勇了一把敢。
    後面他的電影我基本都看了,都沒有能超越他處女的《買兇殺人》的,就在大家一致認為他不出意外的將要平庸妥協之時,《志明與春嬌》適時地出現了。
    2001年他在香港的《城市畫報》 ,《男人裝》 ,自己的部落格以及各種二三流報紙開闢的小版面《愛》的答信專欄,沒想到賤嘴毒蛇碰上各種尋死覓活女,卻一條條地被挽救重生,各種作死浪不回頭男,也不知被觸到了哪根神經,老老實實做人,開開心心釋懷。《愛的地下教育》由此多年後得而問世,並且銷量好得一塌糊塗,也直接帶動了在香港他的電影DVD租售勢頭大漲。
    當然,2010年,我們的內地,也沒晚多久的順利出版,雖然沒有兌現 「一刀不剪」的承諾,但若見書中書籤,請發郵件到某郵箱,我們將把此書的所有被刪改內容髮送於你。這麼有創意的一個書籤,就已迷倒眾年輕僧侶宅男御女,更別提正書純正的重口味,說是心酸,更似段子,一篇篇怨婦對愛情的絕望,在肥彭親切耐心賤嘴扯蛋光明指引and牛逼的回覆面前,讓他成為年輕人心目中,電影導演里最知名的碼字的,碼字的里最知名的電影導演。
    彭浩翔喜歡女學生,所已經常愛逛各種大學,出了書不愛去簽售,卻愛在各種大學裡演講,(為此癖好,這次《春嬌》中特別植入了清華大學)不一定談電影,但務必要提問互動,專挑鮮嫩白皙的女學生,好好物色些女學生,一定要帶墨鏡,因為這樣別人就看不到他的眼神到底瞟了多少女孩子,然後把自己的部落格郵箱座機寫在黑板上,等著獻花。如果在較為先進一些的大學文青里,有不知道彭浩翔的,那一定是每個晚自習都要點名連大學體育都要考100的XX學生。
在我這兒,他的形象的建立是戲劇化的,是在我每個睡不著的女友不在床上的夜晚,細緻且無聊的拜讀他的《愛的地下教育》時產生的,也是在這次身背《愛的地下教育》去看《志明與春嬌》時重溫的:
一個帶著墨鏡,上身穿防風服,下身穿夏威夷褲衩,腳踢人字拖,卻沒有金鏈子金鐲子金手錶,說著溫柔似海,又淫蕩似蛟龍的胖子。那一個個接踵不斷的,或葷或太葷的段子鋪面襲來,能讓所有女粉絲笑翻,讓男觀眾忍俊的本領,在本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且在內地電審制度下最大的發揮。雖有張志明與公公在北京買車的幾句太髒的話沒有對應字幕,但XXOOXX的倉井瑪利亞式的直白對白,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扯了這麼多閒篇歷史,言歸正捲到他的段子,就是上面這些我編的段子。

企圖篇

    《買兇殺人》之後幾乎他所有的電影我都看了,從《公主復仇》到《AV》 ,從《伊莎貝拉》到《維多利亞》 ,《破事兒》還算有點維穩地回歸到重口味,直到《志明與春嬌》 ,他又一次向大眾情侶的回歸,當然,在影迷的小情調被滿足後,它的商業訴求也達到了。後來還出了同名書籍,我也買了,雖然寫的一般。大陸還特別延遲地公映了和諧國語版,雖然是影院一日游,我也看了,雖然配的一般。後來還出了薄荷綠荷彩香菸盒版的DVD,雖然很精緻,但是我沒買到。
    他的電影從不出奇,因為他本身就朵奇葩。他的文筆從不出新,因為他本身人老心不老。當《志明與春嬌》突然性地引起了廣大學子乃至貧下中農的一致喜歡,各種投資人製片人,有企圖的沒企圖的都嗅到他身上的巧克力味的屎,但是他卻先回應了一把屎味的巧克力,說續集勿急。與新浪部落格三星電子合作的第一代微電影計劃,為這個新產業開拓了市場,又當了一圈好先生製片人,為內地案板輸送了幾塊新肉。
    比如陳正道,比如曾國祥,比如尹志文。陳正道被小馬賞識拍了《幸福額度》,收成不錯又續了《101求婚》 ,曾國祥有咪咪調子的《戀人絮語》今年還有暑期檔與余文樂的《醉人一夜》 ,《戀人絮語》的另一導演尹志文新作是1月的《歐陽盆栽》 。
    再扯回這部《春嬌與志明》 ,放了一圈羊的肥彭抗不過投資人的耐心,得拍了,還得是老調子,但是我不拍2,跟姜文一樣,那怎麼搞?換個順序,上一場戲是張志明牽著余春嬌上床,那這次改成余春嬌牽著張志明。合拍片怎麼搞?肥彭搬來北京住多時,早就天天白天逛胡同晚上出入「酒色」場所,事實證明,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北京人香港人都有國人,需求一致看法一致笑點一致,性傾向也一致,北京故事然後各自有了北京「小三」,但是這個「核」,全片看完,依舊嚴格地遵循著《志明與春嬌》 。五味雜陳裡的酸溜溜,彌敦道上的葷笑話,樓宇間的半隻煙,垃圾桶旁的人生觀。換了場景換不了基調,依然能夠讓這裡的觀眾接受並且笑過而思,還能保證是那裡的精神讓那麼的觀眾不傷心不落淚。
    弱化了公公德昭等老友的粵式散漫,是為了更好的植入大陸風情。公園裡的代子相親,八分鐘的處女約會,清華園的翹風景,什剎海的鴨子船•••這是一種文化的植入,而不單單是地標建築的簡易堆砌,雖然它也有CBD大褲衩CBD,但是我真能為這幾秒抱以期待,而且我還能為它前後的「惡俗」品味所忘情的笑過。
    而且這種欣喜的笑堅持了100分鐘而沒有太多尷尬,除了稍顯不足的結局,但是肥彭用了一個更牛逼的彩蛋來慰藉觀眾不滿足的心靈,在女生們一片片浪催般的尖叫聲里,結束這100分鐘,懷舊的夢與新織的網,怎麼說,也應該是誠意十足。應所有人要求,這個彩蛋和參與的所有明星偶像名字都不能透露,以待3月30日去品嚐初夜的興奮,也是為了保存一種電影院型愛情片的新鮮度。

三角篇

    片尾依然是那個彩墨畫版的字幕製作,出現的依次是導演:彭浩翔。編劇:彭浩翔,陸以心。角色原創:彭浩翔。因為有歌曲,圖集,原創話劇,書籍等等以這部電影為多元的產業化發展形式,讓彭浩翔,余文樂,楊千嬅這對默契三角更加深人人心。如果在三人慢慢長河的影視作品出挑,好像隻有這組組合已最深人人心,也是最真實可愛的一組。好像就是十年前的杜琪峯,劉德華,鄭秀文。這種感覺非常像,因為僅僅是看他們片場花絮的狀態,就能看到彼此間的魅力非凡。
    張志明是這麼一種孩子,很像我女朋友的一個男朋友,他們不懂得拒絕卻懂得示好,對漂亮女生會一秒鐘想入非非,約會前準備充分看得長遠,長得不矮不醜,有時段子十足有時害羞靦腆,所以很招女孩子們喜歡。很高的生活品質要求,沒有大風浪卻不乏各種細膩感悟,他們慵懶耍寶又異常敏感,所以他們喜新念舊。他們不在乎偷腥,因為他們只是孩子。
    余春嬌是這麼一種女孩,很像我周圍的一個女朋友。她們每天充斥在幻想中不能自拔,甚至做過為報答一個伸手進馬桶為自己掏手機的男人,就能躺下來的春夢。雖然過早的接觸社會靠各種與人打交道來賺錢,但這不影響慵懶散漫直性樂觀豁達。上司說,去大陸需要帶兩個得力幹將,我就選你去,因為你夠懶,不會踩著我往上爬。她沒有企圖心,只求做好眼前工作,按時下班給老公熬湯,看男友往馬桶里撒乾冰玩騰雲駕霧。她們如此務實,卻希望碰到一個愛玩單純的孩子,好好愛下去。最慘的是,不知不覺間,她們也變成了另一個張志明。其實她們,也是個孩子。
    導演是這麼一個設計師,他用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事情延展出一群飽滿個性的角色人生,比如香港政府出台室內禁菸的法規,比如薄荷綠好卡,當抽菸成了社交的一部門,甚至愛情,甚至姐弟戀。他用無數個奇幻又令人嚮往的身邊環境,製造拼湊了一個好故事,每一個矛盾衝突都有他「黃」書的影子,他會有機地把不同人的糟踐事打磨融合,採訪縮編壓制。當老婆膩煩了他拍攝恐怖游離的沒正形,很老實的聽從規勸改拍愛情片,不正經地玩弄了許多真實原型,不經意間引起了一股潮流,這或許比《失戀33天》的偶然性票房井噴更有意義,電影無窮的不確定發展,在他的筆下成了一個雷鋒式的典型樣板,他也不過是一個孩子,長不大的全才。
    另外,我想說,看過電影,看過採訪,余文樂的國語真有北京味兒,楊千嬅的國語真有港味,彭浩翔的國語真叫人便秘。定居北京快兩年了,還是練不好真不怪您。

合拍篇

    最近有幾個帖子轉發很火爆,是關於那些北上撈錢的導演們,甚至任何一個電影點的論壇都能看到。跟風吐槽者甚廣,觀眾吐槽是基於香港黃金時期的質量一去不返,但您一群國內的電影業內患者們就太不應該,特別是那些因為分了羹賺了錢泡了妞的。我不好評判這篇文章作者的用意,可就像鞍山人許鞍華在《桃姐》里安排於冬徐克洪金寶的兩場戲,誰才是那個傻子哪?這個茅房太臭,但始終是咱們的地盤,更何況咱們只有這一間茅房。
    香港人來淘金,我們要向港人學習,也只能向港人學習。或爛或好的經驗,都比我們優秀太多。我們是如此迫切地需要對方,香港是與我們文化最接壤的先進電影區域,不管ABCD導演,還是EFGH的製片人,剔除掉那些糟粕,總有比我多得太多的亮點匯聚。我們是吸納香港核心,還是抱米國大腿的合拍片來提高自身素質,近年來影片的綜合質量顯示得很明白。市場飛速擴張,在多元化的同時我們始終要有所側重。到底抱以怎樣的心態看待這些問題,就像電影裡春嬌說:我你大很多啊,張志明說:可我比你高啊。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死胡同的愛情都能即刻煥發出希望。
    之前我曾寫過《高海拔之戀2》的影評,說它是今年情人節檔質量最優的影片。現在看仍然成立。如果《春嬌與志明》放到情人檔公映,我不敢想像它所導致的恐怖結果。相對於我這兩個月集中看過的無數的國產愛情片,真的會摧殘一個人對愛情的嚮往。3月應該是一個清心寡慾的檔期,適合彭浩翔,也適合張志明與余春嬌。
    彭浩翔,杜琪峯與許鞍華是最晚北上淘金的幾位老人,但卻是最能整合凝聚起來的力量。他們完全是三個不同的創作方向,每一條路都是我們類型片的真空。三人的合拍片接連鋪開,拿出來讓大家鑑賞,許鞍華的路子最近被大家討論的太熱,杜琪峯在去年《單身男女》時已小露崢嶸,彭浩翔的挑大樑的攢活兒即將瀰漫。只能說電影特殊的創作週期,決定我們總結一個問題,要以十年為一道坎。
在太多「超級製作「令人痛心的質量表現後,今年前四個月,每月一部的香港製造《奪命金》《高海拔》《桃姐》《春嬌與志明》 的問世。拋去杜導為好友sammi療傷的《高海拔》過於引起爭議外,這三部決定都是香港合拍片的正名。不是沒有手出,只是時機未到,一出手,通殺一片都不止。
    作者型的電影人就是不願妥協,當他們的合拍片終走向市場,能看到,他們妥協的不是市場,不是審查制度,不是虛榮心與票房數字,他們依舊嚴格貫徹著自己的怪癖,調調與風格。純粹的是為了等一個好故事,好題材,好切入點,就憑這些,已經讓那些各種客串各種走穴的香港人所黯然失色,這才是真正的香港合拍片,團隊工作室的核心下是我們的市場反饋,所有元素都值得學習。
《奪命金》票房近3000萬,並獲得了一致的高口碑;《高海拔》票房2000餘萬,並至今仍受到香港不少場次支持;《桃姐》首日國內總票房(含香港)2000萬,獲得了觀眾一致的支持,所謂刷新文藝片的票房頂峰;《毒戰》的高曝光拍攝進展,是杜琪峯最大的一部合拍片嘗試;《春嬌與志明》這次如此大範圍的口碑場鋪開,彭Si也全程跟組跑遍中國,又把檔期延後一週到3月30日,主要的一個原因,他們對自己太有信心,這種信心是基於一種全年齡的故事。站在咱們複雜國情的角度上講,彭浩翔這次亦沒有任何妥協,唯一妥協的恐怕就是他走出香港的野心,居然仍保存的如此純粹。
有人看過片後叫好萬分,卻又開始看跌票房前景。我說當去年發生《失戀33》的例子以後,檔期真不是一個絕對的左右因素。當有一個電影能在提前看過的觀眾里達成以下這樣的共識,我想它真的就已經夠了,好東西不是堆出來的,而是堆得如此令人渴望身邊能有一個影片角色里那樣的閨蜜與龜男:
#春嬌與志明#好看!我能體會到那些看似漫不經心的鏡頭,都是極用心的創作,聽說@彭浩翔 龜毛,龜毛有理,不龜毛就沒有這部三月檔的大作。相對於志春,這部續集的亮點只多不少,看到結尾笑中帶淚,我要忍著不劇透,推薦給所有人買票看,不好看的話我給退票。

結束篇

一個故事只要夠好,也許你會忘了它的出處和作者,但故事的內容總還在。
這是彭浩翔創作的動機,也應該是所有好電影的動機。我期待著他那些腦中所有的奇思妙想,都能如願拍成電影。
最後講個故事,1978年香港有個5歲男童,被任職社工的母親懷疑是輕度智障,欲將他送往特殊小學,但卻在智力測驗中,證實為智商達到135分的天才兒童。母親於是轉念,送他到名牌小學,欲栽培他成為科學家,可惜他從小學業欠佳,中學曾五度轉校,經常曠課逃學,但他從來不去電玩廳不吸毒打架喝酒泡夜店。學校附近有一家電影院,所以他每次都從後門潛進去看「霸王」電影。
12歲與哥哥用攝錄機自導自演錄像短片,其後於高中時,由於運動細胞不濟,因此決定碼字為生,在女生面前裝文藝逼少年,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後記

後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比我清楚明白,其實這段大家也清楚明白,但是我怕大家不清楚明白,所以我清楚明白的碼了出來。
我的關於《春嬌與志明》的隨感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看到這裡,因為吐的過於長又沒有邊際,沒有複查錯字病句,有讀不通的話請自行自由聯想,抱歉,見諒。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