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一夜风流/NightBus/EsgeschahineinerNacht

8.1 / 112,873人    105分鐘 | West Germany:65分鐘 (cut TV version)

導演: 法蘭克卡普拉
編劇: Samuel Hopkins Adams Robert Riskin
演員: 克拉克蓋博 Claudette Colbert Walter Connolly Roscoe Karn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紅

2012-03-14 05:01:08

不只是好的人,也是好的故事。


蓋博的電影,看過的不多。但是因為只見過一面就永遠記得,那樣的喜歡,更深。《一夜風流》還只看過一遍。也許我應該再多看幾次,或者時隔幾日再寫點自己關於它的隻言片語,可是等不及了。我要立馬寫下我的觀後感,我的第一篇影評。
我有個朋友,朋友有個peter。peter是他的密友,白馬王子,終身永世的伴(她如是說)。不知道peter是誰。可是看完《一夜風流》後,在看了那麼多有角色叫peter的電影后,我立刻就覺得了。她的peter就是這個人。這個,你以為那是大男子主義其實那是一個男人的尊嚴和不讓喜歡的人因為搭便車這樣的小事而在路邊露大腿;這個,你以為他不解風情,也可以理解為坐懷不亂的正直男;這個,你覺得說話刺耳但是對你實話實說,然後無微不至地關懷。
peter很好,不壞。
peter很好,好到現實中很難找。
看完後,開心又覺得很生活蒼白。好的電影都會這樣,一方面鼓起你重新面對現實的勇氣,在心中樹一個夢,另一方面又覺得生活越來越具體而殘酷。一個我跟我說,要樂觀等待,另一個我跟我說要清醒一點。電影,文藝性的電影,畢竟也是屬於文學作品。藝術永遠是來源於現實生活而高於現實生活的。
黑白的電影色彩不多,可是人物的語言,口頭的或是肢體的或是表情上的,光的明暗飽和(我知道的鏡頭語言不多,所以不能準確表達,對不起了),都是觀眾眼睛腦海裡的顏色。黑白電影有一個好處,就是觀眾的想像力決定了觀眾看到的世界,這樣的效果是觀眾自己能接受的(當然和不同的人談論起來就有點麻煩了)。這就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吧。
有時想想,越來越具體的一切給了我們什麼?事物的真面目嗎?先承認我們已經形成常識的都是事物的真實面目,那除了這個,還有什麼?太笨的我還想不到我們得到的更多利益,挑針揀刺的我想到了我們失去的一個最真的——想像。
書上教會孩子,天空是藍色的。問失明的孩子:天是什麼顏色的?他會很乖地回答藍色的(可是他們也不知道藍色是什麼顏色)。其實他們不用把天空想成藍色的。世界的顏色那麼多,什麼顏色都可以。對呵,現在社會的本領把天空本來也變成了很多顏色嘛!霧都可以是藍色、紫色。並不是要說,不應該知道事情的本來面目。可那是科學,不是生活。生活很多面的。
嚴重跑偏了。《一夜風流》作為奧斯卡獲獎影片,真的是實至名歸。拋開我不能說出個一二來的鏡頭語言、色彩飽和明暗。故事本身就很好,演員表現得也很生動傳神。最難忘是愛麗在猶豫要不要在雨天進入那雙人間的旅館時的左右為難,在大雨中的濕淋淋和與一個利用自己的陌生男人共處一室。而蓋博在看到愛麗用大腿攔下路過的車輛時驟然垮下的臉,也很直接迅速有分寸地表達了他的不滿。而在人物性格塑造上,peter和elle的性格都很豐滿。peter醉酒時在眾人面前為顧及顏面而對著已掛的電話叫嚷,對謝普利扯謊,害怕愛麗餓到而去找來胡蘿蔔。
《一夜風流》,如果還沒有看,就快去吧。如果看了,存著,再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