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心鎖--Sarah's Key

莎拉的钥匙/隔世心锁(港)/萨拉的钥匙

7.5 / 14,627人    France:111分鐘 | USA:111分鐘

導演: 吉爾巴克貝納
編劇: 吉爾巴克貝納
演員: 克莉斯汀史考特湯瑪斯 Melusine Mayance 尼爾斯艾列斯鐸 米歇爾杜查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itania

2012-03-31 01:07:31

真相的代價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昨天剛好讀到一篇文章,叫做《你為什麼不上相》,是豆瓣社區首頁「你可能喜歡」的推薦,屬於果殼網。文章將答案歸於一個叫做「凍臉效應」的理論,大致是說,相比較包括視訊呈現在內的動態臉,照片上的靜態臉沒有那麼有吸引力。這應該也只是一種猜想和假說,所以文章對於「不上相」又提出了另一種解釋:我們最常見到的是鏡子裡的自己,所以對照片中的自己看不慣,並且附上了另外一篇名為《鏡中自己為何更美》文章的連結。作者提到,「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照鏡子時大腦會自動進行腦補,所以照鏡子的時候並不是真實長相,大概比真實長相好看30%,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照相時感覺不像的原因」。無論是由於人體本身並不完全對稱,還是傳說中的「單純呈現效應」,讀完這篇文章,我對於「你為什麼不上相?」和「鏡中自己為何更美?」兩個問題已經不那麼關心,反而被一種來自未知的恐懼籠罩。

    看著鏡中的自己,我不再糾結於哪裡不完美,而是不自覺地問,那是否是真實的自己?我開始本能地不會去相信我所看到的,因為也許那並不是真正呈現在他人眼中的自己。

    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所謂的「真相」?如果我們連自己的真相都無法確定,又有什麼資格去追究其它任何一個個體的真相?

    這是一場關於真相的討論。

    電影《薩拉的鑰匙》如果是一部單純表現二戰時期法國「冬賽館事件」的電影,它無疑非常出色。無論從主題本身,以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為載體,自揭傷口,表現歷史的沉重和人性的美好;還是劇作角度,女記者茱莉亞出於工作要求追蹤記錄關於「冬賽館事件」、丈夫家族老宅隱藏多年的秘密、以及女孩薩拉因為一把鑰匙而無法彌補的破碎的一生,三條主線齊頭並進,交叉發展,節奏掌握恰到好處,張弛有度,不同時空間的銜接極其自如;此外,對於細節和意象的關注,以一把鑰匙為「針孔」,透視世間一切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其他方麵包括鏡頭運用、色彩掌控、懸念製造等不一一贅言,總而言之,在影片進行到茱莉亞開始在歐美各國奔波的追尋真相之旅以前,一切都是那麼恰到好處。

    佛教認為「生命就是持續的生死共舞,無常律動」,而「執著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執著不僅不可能抓住什麼,反而會帶給我們最想要避免的痛苦」,「執著背後的動機也許並不壞,希望快樂也並沒有錯,但我們執著的東西本質上無法執著」。佛教的觀點具有一定的出世性,並不是所有的生命和生活都需要或者應該遵循。但是,當茱莉亞因為自身內心無法解開的繩結而投入到一種固執的求索中,她的面孔因為過度偏執而顯得扭曲,她的感情因為承載了太多的負罪感而變得混亂,她的正常生活完全被打破。事實上,受此影響的還包括茱莉亞的夫女、丈夫的父母、薩拉的家庭、薩拉養父母的家庭,所有的人都在為這場對真相的追尋承受著打擊和痛苦。

    影片的劇情簡介里說:「茱莉亞發誓要找出薩拉去向的真相。但如果真相的揭示,可能會造成更多痛苦,人類應該怎樣面對自己留下的瘡疤。法國影片《薩拉的鑰匙》將以它的方式給我們一個答案」。如果說,影片的答案是要不顧一切地尋找真相,並且將真相強加於與其相關的所有人,為他們帶來痛苦,我更覺得,真相是什麼也許並不那麼重要。

    沒有血腥,沒有暴力,影片中沒有任何涉及身體摧殘的畫面,卻會被觀眾主觀不自覺的幻想描繪得更加不堪。至少我是這樣的觀眾。薩拉不顧一切地衝回家打開壁櫥的片斷是最讓我揪心的部份,也是唯一讓我難過的段落。沒有人期待能夠從壁櫥里走出一個健康完整的弟弟,哪怕他已經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甚至薩拉應該也清楚地知道,只是她不願意承認。影片沒有任何鏡頭展示壁櫥里是一堆怎樣造型恐怖的白骨,卻讓我覺得更加不寒而慄,這也許正是導演的精妙之處。我有時候會想,如果薩拉沒有回去,沒有打開壁櫥,她的後半生也許依然會在痛苦與悔恨中度過,但是那是否不足以讓她用畢生時間都難以走出陰影,更不會結束自己的生命?其他人,即使過著臭味相伴的日子,也不會被歷史的悲劇影響終生,大不了只是搬個家那麼簡單。

    如果說薩拉需要用真相兌現對弟弟的承諾,需要擔負一個姐姐的責任,需要完成心底的一個解脫,哪怕還會落入另一個更黑暗的深淵,這是她需要付出的代價。茱莉亞,一個只是希望還原歷史、希望讓世人永記恥辱而引以為誡的局外人,是否也需要一換真相的代價?

    茱莉亞讓我想到同樣是追尋真相的另一個人,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在看到茱莉亞如此執著於追尋真相的時候,我一直在擔心影片會以她的自殺結束,直到最後她說自己的女兒叫薩拉。於是,茱莉亞不會在追尋真相的路上犧牲掉自己的生命,但是她的代價是用一生的時間延續這真相,哺育她,撫養她,讓她快樂地成長,讓她更加幸福,而一旦這「真相」受到半點傷害,結局一樣是兩敗俱傷,唇亡齒寒。

    有時候,真相也許只能成為秘密,如果是為了讓愛的人幸福。年少一點的時候,我會因為他人刻意的隱瞞而在內心生出仇恨,因為那讓我不安,讓我不能夠信任。我曾經想方設法,試圖用也許會傷害他人的方式公開真相。不過最終沒有,也許是還不夠勇敢。現在想來,不過是好像自作聰明一般,向世人宣告,看哪,我是多麼偉大,我知道了你們最不想讓別人知道的東西,而你們居然一直在欺騙。現在,我不會這樣。我相信他人的隱瞞必有原因,有時候其實更是為了我的幸福和快樂。既然我已經知道真相,真相的意義也在被認知的剎那自我了斷,又何必造成更多的傷害?或者,我可能會選擇其他的方式,比如寫成個故事,成為一種具有普世性的存在,那樣,它便不再屬於我,而是屬於整個宇宙。

Yesterday morning, you looked good. Yesterday evening, before you went out, you're pretty sure you looked real good. So who the hell is this schlub in the Facebook album from last night, tagged with your nam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