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撒旦的情與慾--Antichrist

反基督者/撒旦的情与欲(台)/失落伊甸园(港)

6.5 / 137,168人    108分鐘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威廉達佛 夏綠蒂甘絲柏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ewLeon

2012-04-02 03:58:10

你覺得這是浪漫愛情片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來以為是情色片來的。雖然看到介紹有很重口的情節,但是還以為大概就像感官世界那裡面那樣的吧。是群里共享的資源,說是一刀未剪,一刀未剪對於一個情色片來說,是個好廣告詞。再加上是坎城競賽影片,所以就盪下來了。Ps網速很慢,斷斷續續盪了三天。

但木想到不是情色片來的。

就像我當成情色片來看,會覺得後悔一樣,把它當成恐怖片來看,也會覺得失望。因為像我這樣從來不會特地拿恐怖片來鍛鍊自己的人,還勉強看完了。

看完電影又搜了一下相關內容,說英國《獨立報》的評價是:這是一部有性愛鏡頭的邪典電影。這個定位比較中肯。

片子一開始,華麗的歌劇背景以及優美的慢鏡頭下,三分鐘內,慘劇就發生了。然後,影片的敘述開始不緊不慢的展開。部份是由於對於影片內容預估有誤,所以事實上,我開始覺得困惑。當然到後來明白,這種困惑緣於女主角的病態心理反應下埋藏的秘密,以及關於伊甸屋所埋藏的秘密,以及對於心理變態反應知識的匱乏,所以覺得困惑。然後的關於伊甸屋的情節漸漸展開,以及到了那段重口味鏡頭,覺得看不下去了。但是還是好奇,所以勉勉強強堅持看。看到後來,她把他挖出來,她把他帶回去,看到虐童的秘密揭開,她把她陰蒂剪掉,他把扳手找到,他把她掐死,以及到最後那段富有意味的黑白鏡頭……

我承認,這是部很特別、拍的很不錯的片子。但是不太適合推薦,因為內容的緣故,並不很適合推薦,除非你心理上足夠健康。

通常人們喜歡恐怖片的什麼呢?很多人說,看恐怖片是為了減壓為了形成某種麻木為了練膽兒等等。其實簡單來說,看恐怖片,就是為了找到一個機會直面恐懼。而人們這種直面恐懼的慾望,正是來源於對恐懼的恐懼。而直面恐懼的過程,正是出於想要找到一種方式將恐懼消解。

恐懼,是個嚴肅的話題。我一直以為,所有的不安,無非是出於個體「我」某種存在狀態的不安,而所有的恐懼,都是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對死亡的恐懼。

而人性的惡,我認同,正是來源於對於生死的恐懼。

這部片子,直指人性之惡。(所以我想,可以對這片子能有這樣一個評價,起碼因為我現在,已經能夠多多少少,起碼在價值觀上,直面生死吧。)女主角的一開始的病態生理反應,從故事脈絡上乃是由於自己的虐童直至放任自己兒子墜樓摔死。而心理脈絡上,是無法面對自己的這種惡。

這種惡,根源並非直接來源於性,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誤解,尤其是這部片子,描寫到女主角也出於對性的憎惡和絕望而剪掉自己的陰蒂。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惡,人性普遍的惡,仍然是由於無法坦然面對生死而生出的恐懼。人會為某種外界事物侵擾而產生逃跑、防衛、甚至攻擊的反應,然而,這種反應經常將人們拉入難以自控的「惡」的深淵。因為人們對於善、惡有著明確的信仰歸類。一旦背負上「惡」的罪責,人們又難免進行一種叫做「力脫思特」的自我懲罰裡面去。而這無疑又是痛苦產生的新的源泉。所以,「惡」因為人為的價值判斷,又產生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它被複製、震盪、迴響、放大而變得巨大而深重。導演筆下的女主角,無疑被這種「惡」所攜裹,並且,無法自拔。

虐童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鮮見。作為母親,常常會對自己的「不順服」的孩子,施以懲罰。這種懲罰一旦開始,由於各方面的環境因素,這位母親有可能無法自控。這種失控,就是因為身處恐懼而無法對於自己的處境以及防衛反應做出正確的判斷。一位母親,常常有這樣那樣的自身的性格缺陷,在片中,情節上女主角由於一篇頗具代表性的論文課題而引發了性格缺陷的爆發,事實上,這種性格缺陷當然不是一篇論文課題所能引起的,而是因為整個社會的不完善。況且人類的任何罪責,並非是某個個人可以承擔的。

嚴格說來,母親對於嬰兒任何的懲罰,都屬於防衛過當。因為嬰兒天性自然善良,並且沒有防衛能力。從這裡說來,人類所具有的力量,相對於人類自身的生存機制來說,同樣如此。人類有足夠能力殺死自己或他人,而人類本身相對很容易死去。人類對於人類自身的傷害和殺戮,(比如片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滅殺論題。)同樣是一種防衛過當。人們會對這種防衛過當背後所暴漏的「能力缺乏」感到失落、痛苦甚至絕望。換句話來說,人們終究是因為自己缺乏「坦然自在、達到至善」的能力而自責、焦慮甚至絕望。

在這部影片裡,這種「善能力缺乏」的癥狀被冠以一個和「宗教」相關的名稱,和上帝和撒旦聯繫到一起。而宗教,又是一個話題多多的命題。但是在我看來,這部片子,和「反基督者」這個命題,關係著實不大。但並非沒關係。起碼基本的看來,基督的善良,為這不完善的社會的人類所曲解,這兩千年來,這其中所出現的無數關於宗教的演繹,本質上是多多少少的「背叛」了基督的原旨。所以有基督徒都是「反基督者」這一說法。但這裡面的「反」,或許遠非一個虐童案例所能闡述清楚吧。雖然這也不失為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但是這題目多多少少會有些誤導觀眾的思路。

就像這裡面的性,對於觀眾的誤導一樣。性一直誤導著觀眾,非觀眾,乃至全人類。性是一種典型的禁忌與反彈的心理過程。人們對於交媾,有著過多的禁忌,從而有了性這個概念。記得米蘭·昆德拉說過,性的本質上是骯髒的。這種骯髒,不僅是說,再真善美的人,TA的性幻想,難免有其假惡醜的一面,這種骯髒更深的來源,就是這種主要源於非自然的禁忌。而這種反彈的作用力,如此之強,(禁忌越大,力度越強)持續不斷的撥弄著人們脆弱的神經。因為人們對於交媾的快感與高潮的追尋是永恆的。所以性,長久以來,背負著這種反作用力所產生的惡名。(因為「淫慾」所產生的一切惡行。)因為它惡名昭彰,所以,在這部片子裡,性也被狠狠地批判、嘲弄了一把。你是否也繼續被誤導了呢?

但在我看來,人們對於性的這種矛盾並非導演最終的表達和論斷,因為影片沒有在剪掉陰蒂那裡戛然而止。我以為真正的精彩,正是在結局那裡。男主角,找到了扳手,這時,觀眾一定像我一樣著急著等他打開螺絲吧。是的。然後,對於性,如此痛恨,對於惡,如此絕望的女主角,一身傷痕的躺在那裡,她還有危險性嗎?你認為是有的,對嗎?對的,有恐懼的地方,就有危險。而故事敘述到這裡,男主角變成了真正的危險。當然,同樣是因為恐懼。在敘述上,一度心理更健康的男主角,此時因為所受的傷害成為了觀眾心中的正義方。或者說,觀眾的認同,落在了他的身上。所以,當他把「妖魔化」的女主角掐死的時候,你是否也舒了一口氣呢?然而,這是個圈套。你不知不覺的在立場上就成為了殺人者的幫兇,你在此時,贊成殺戮。

你在此時,無疑是赤裸裸的「惡」著。而「惡」,同樣來源於你內心的恐懼。這或許才是這部影片所要觸碰並表達的最終的「惡」吧。最後的鏡頭裡,關於因失子之痛而產生的幻覺漸漸淡去,成千上萬的女性從山坡上走來的幻覺出現的時候,無疑,他的心理狀態從自發的想要彌合喪子之痛而變為對於「惡」的無從招架。這種「惡」,以女性的形象出現,但實際上,是男主角此時所發現的自身之「惡」。也是整個人類之「惡」。

以上有些跑題了,下面回到標題的問題上來。呵呵,關於標題的問題,我僅僅有下面這兩句話說。哈哈。

倘若人們能沒有恐懼。那麼,剝離了恐懼的恐怖片,或許就是場鬧劇。而這部片子,倘若剝離了恐懼。正如導演自己所說,是一部「浪漫愛情片」。是的,我多多少少的讀懂了這部片子的浪漫。它色調柔和,敘事自然,富於聯想,並且它幾乎自始至終有關於愛情。導演說,謹以此片向「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致敬,然而我對「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一無所知。所以現在,我把《鏡子》列為下一部要看的影片了。

實說,我看過的電影不多。對於電影自然也木有系統的研究什麼的。所以這篇小文,算不上是影評,充其量是點觀影感想吧。剛才,看了看豆瓣上的影評,更加發現,這確實是一部構思巧妙、敘述獨特的片子。導演真的很棒。值得再研究研究,但這也確實是一部被種種誤導了的「浪漫愛情片」呵呵。

很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真正不再恐懼。這篇小文,便是藉此與大家共勉吧。當然,看完電影,我還是有小小的疑惑的,那就是,因為陰莖被砸而產生劇痛所以昏厥過去的話,能夠通過別人手淫而達到射精嗎?當然並非介意這是否有事實依據,只是純屬好奇,純屬好奇。。。因為百度了下,木有找到答案。hiehi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