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 Little Calm

2012-04-02 08:09:34

They are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些電影是情節錯綜複雜而挑戰人的頭腦,撥動人的心弦。有些電影情節簡單,完全是創造的氛圍和感覺讓人感動。而mary and max完全屬於後者。這種故事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女孩和怪蜀黍的通信友誼,在通信中講述人生大道理,解決人生小煩惱,溫馨而深刻。
此類影片的第一觀感是影片成功與否的極大標準。

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的成功之處在於讓人看時涕泗橫流,失敗之處在於看完我就當即對人生進行三維思考,對未來充滿恐懼,本來要灌注給觀眾以希望之感的意圖不夠熱烈。

感覺很像《天使艾米麗》,似乎要展開童話般的敘事方式,有點羞澀,有點童趣, 有點笨拙的看待世界的方法,試圖來讓觀眾透過主角們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但是總覺得感覺不夠,還是能感到做作的姿態,也許應該更加笨拙一些,或者,荒誕一點。好就好在十分真誠,但其實樸實不夠。比如媽媽故意把信丟掉,而mary最後發現信的過程,應該更加有趣荒誕才能掩蓋這種湊巧事情的做作,而又貼切童話般的敘事方式。我不懂的是色調為何是灰濛濛?

影片一開始就在通過描述mary的家人和鄰居的小怪癖來講成人世界的不美好。爸爸喜愛在車庫裡和死鳥標本為伴,而不願意與家人多花一點時光。媽媽酗酒,穿戴華貴,畫著濃妝,隔著螢幕,彷彿能聞到她齁鼻的香水味,一看就是一位藉著酒精不願面對精神空虛這一事實的人,也不願意與女兒老公多花一點時間溝通交流,連衣服扣子都不幫女兒縫。不過幸好母女交流不多,女兒沒有沾染上母親的世俗(丟掉max的第一份來信是覺得max配不上做女兒的筆友。。。。。。)。爺爺通過冬泳來感覺自己的存在,最後卻用吞ammonia來自殺。

而後介紹紐約的max。雖然他是成人,但因為asperger,始終用著兒童的眼睛看待這個世界。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關於電視機的metophor,是第一個貼切主題的伏筆。一個不能放聲音一個不能有圖片,都是不完美的,但兩個東西加起來就變得完美。意在指出人的不完美。但就像電影裡描述the noblets所說的,delineated and articulated social structure with constant adherent comformity and they had oddles of friends. 只要大家懂得adherent的生活,就能有朋友,有幸福,不完美的人也能有完美。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現實,瞎眼的貓,自殺的母親,illegally亂扔的煙屁股和這個不守秩序十分混亂的世界。我非常喜歡max關於魚抽cigarette butt的小幽默。但介紹工作那段有些pointless和loose,用這個來介紹世界荒唐和糟亂會比較貼合,就像介紹猶太人帽子和第五及六份工作那樣,所以其他的有些無聊就可以歇歇賴。
我喜歡Mr Ravioli的設計,來表達max對mary友情的加深。因為max是個不懂正常表達感情的人,所以Mr Ravioli就起到了表達max對mary感情的作用。隨著Mr Ravioli的冷淡及最後消失,表明了mary在max 心裡的份量不斷加重,並說明任何東西無法代替真正的friendship。
第二伏筆出現在他給mary的一封信中提到心理醫生說他的腦袋是defective的。Max表達了自己對自己被打上「defective」的不滿。而與mary最後花錢做手術除掉自己胎記及外表打扮上形成對比。
父親的死讓母親更加空虛。沉浸在空虛之中,更加放棄早就放棄了的人生,最終誤服毒藥而死。
而對於mary的沉迷我很不解。功成名就,家庭幸福,就因為筆友中斷關係而放棄人生,我覺得匪夷所思,太過誇張了。當然也有可能我沒有體會過被一個真正心靈上connected的人攻擊拋棄的感覺,唯一解釋是max是mary童年世界中的唯一溫暖和一直以來的精神寄託,但我沒有深切感到這點,所以也許這邊可以做的更明顯些,換句話說,max對mary的生活質量提升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但這轉變沒有很明顯或者數量還不夠。而demian的離婚也讓我覺得很囧。所以說他們在婚姻中沒有心靈上的交流嗎?他不去幫助她走出沉淪,在她需要精神支持的時候放任之不管,彼此與彼此的筆友敞開心扉,卻對終生伴侶緊閉心門,以致只能共輝煌,不能在困難時刻同舟共濟。這難道不是mary父母逃避世界逃避責任的另一種形式?
最後mary走上自殺這一步,也與其自身人生觀的漏失有關。她試圖改變不完美以來追求完美,她失去了筆友,是一個不完美,失去了工作動力,是一個不完美,失去了家庭又是一個不完美。她無法原諒和容忍人生中如此之多的錯誤和cracks on her life road,從而想要自殺。然後,終於最後的主題出現了,在max的最後一封信中,the reason I forgive you is because you are not perfect. You are imperfect so am I.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 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If i was in a desert isl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et used to my own company. Just me and the coconut.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 my warts and all 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They are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這顯然不利於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但用於提高selfesteem做自己的心理建設足夠了。於是mary重生, 人格完善,與自己和諧相處,又接受了自己的人生振作起來。

Ps.配樂很棒,很貼切。一開始。寫信之前在郵局那段配樂預示友誼的開始。Max第一封信打字那段。贏lottery那段。以及時不時的女生吟唱。瑪莉自殺那段陪得尤其棒!
Pss.我喜歡這結尾。我害怕的要死自己會最終一個人孤獨老死,死後一個禮拜才被鄰居發現this kind of crap。被自己最好的唯一的朋友發現在剛死時就不一樣了,是如此的不孤單。而他們倆之間沒有見過面,說過話,通過那些些細節,小物,mary recognize了max,是如此溫馨。
Psss. 尋找真自我。愛尋找到真自我的人。愛愛你的真自我的人。這。。。Soulmate與愛人不能同體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