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嬌與志明--Love in the Buff

春娇与志明/志明与春娇2/LoveinTheBuff

6.8 / 1,970人    112分鐘 | Hong Kong:111分鐘

導演: 彭浩翔
編劇: 彭浩翔
演員: 楊千嬅 余文樂 楊冪 徐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小魚

2012-04-02 23:35:06

沒有港味的志明,沒有港味的春嬌,以及沒有港味的彭浩翔


可能之前對這部電影的期望有些高,所以看完之後很失望,就好像隨隨便便在外面吃了一頓飯,吃完了就完了,完全沒有讓人回味的空間。所以我要吐槽。
迷失自己,就是悲劇
志明之所以是志明,春嬌之所以是春嬌,那是因為他們被放在大的香港環境下,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氛圍,有自己的生活情趣,這樣就算在最瑣碎的生活中隨處拈來都能體現他們自己特有的港式性格。這才是【志明與春嬌】那時最吸引我的地方,不刻意表現,卻也能讓人在細枝末節上看到香港與大陸文化不同的情趣與魅力。我特別喜歡看香港電影,尤其是最貼近香港市民生活的電影,就像【千杯不醉】、【月滿軒尼詩】、【喜劇之王】,包括彭浩翔的系列作品一樣,他們都是小成本,輕喜劇電影,沒有豪華的場面調度,也沒有玄乎的人性哲理,就是小市民,就是普通瑣碎生活,看起來親切又沒負擔。在我看來,他們並不比諸如【東邪西毒】此類的電影差,普通人有普通人的處事原則和生存之道,而高深的人文哲理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束之高閣,他們都來源於普通生活,所以這些電影是用最親近的方式給你展現了我們的生活狀態,而那些藏在電影細節裡的道理和人文情懷就得讓我們自己去體悟。就像【天水圍的日與夜】一樣,近乎寫實的敘述,但看到後面我還是哭了,那種感動不是電影刻意附加給你的,是你自己融入電影裡體悟到的。就喜歡港產電影這種感覺。
而故事搬到北京來,整個電影就變味了,雖然故事展開的地方都是優美至極,有情調至極,但是整個香港電影的感覺卻全沒了。志明不是志明,春嬌不是春嬌,彭浩翔就更不是香港本土味那麼濃郁的彭浩翔了,他們好像都在這個偌大的城市展不開手腳,也找不到原本的自己。於是看了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和【非誠勿擾】、【失戀33天】、【杜拉拉升職記】那些大陸商業都市電影一樣,重複著大齡單身女青年、婚姻愛情工作壓力、小三當道、新歡與舊愛之間的糾結等等這些老梗。而這些電影在中國大陸已經氾濫,任哪個有些專業水準的導演都能拍,多一個彭浩翔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但是如果換做是在香港,哪個導演敢保證能拍出【伊莎貝拉】(太喜歡這部電影的感覺了)、【買兇拍人】、【青春夢工廠】這麼個人風格濃郁的片子呢?香港才是彭浩翔的地盤,黑色幽默和荒誕不羈才是他的魅力,我們想看的也就是他的不正經。舉個例子,【志明與春嬌】里春嬌穿著麥當娜的錐形bra和朋友唱K,high到不行,而換做在【春嬌與志明】里,就是幾個人苦逼地坐在沙發上,沉悶又無聊,這多少讓我想到我們似乎大多數時候唱歌也都是這樣的情形,悲催,入鄉隨俗嗎?
所以我想告誡一下香港的大導演們,好好守著你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吧,本本分分地拍好港產電影,繼續繼承他們在90年代的輝煌,不要一味的想著賺錢,想著瓜分大陸市場這塊肥肉,而沒落了你們當初最值得驕傲的港片。
再則,看完電影之後我一直有個疑問,第二部的編劇難道是大陸人麼,還是這部片子專門拍給大陸人看的?怎麼那些台詞大多都矯情又做作,尤其是楊冪與余文樂搭戲的部份,怎麼看都不自然,感覺像在看俗套的電視劇一樣,對,像極了【我可能不會愛你】裡的李大仁和那個漂亮的女地勤。而且,張志明在電影裡的個人性格完全淡化了,感覺不到他的特別,他就和無數在新歡與舊愛之間徘徊的糾結男一樣,說的台詞一樣,宣洩情緒的方式一樣,沒有了張志明的標籤。唯一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不斷照搬第一部的情節:喜歡吃便利店的意面,喜歡把乾冰倒進馬桶里等等,來凸顯張志明的性格。但這些表現手段也未免有些流俗和刻意了吧。
沒亮點,沒內涵,雖然故事講得不錯,而且演員很到位,但是港產電影的風格全都被大陸商業都市電影的套路淹沒,流俗於都市男女情情愛愛的大流,彭導的個人特色全無體現。這大概就是我對這部電影失望的最大原因吧。所以這部片子只能算作普通的商業片,不能代表彭導的電影。
曾經看過一個評論說:多虧了還有彭浩翔,否則香港電影在97後就要絕跡了。
期待彭浩翔的純正港產電影。   舉報
評論